2014年3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2013年全球专利申请情况,中兴通讯凭借2309件专利,位居全球PCT(专利合作条约)专利申请第二;此前,在2011年和2012年,中兴通讯已经连续两年蝉联全球PCT专利申请第一。
PCT申请量是全球公认的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以拼技术为“游戏规则”的通信业,知识产权的储备,正是通往全球化市场的“门票”。
4月10日下午,在中兴通讯深圳总部,中兴通讯副总裁、首席法务官郭小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感到高兴,但名次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这只是一个自然的发展结果。”“我们希望通过知识产权积累确保公司正常开展市场活动,为客户创造价值,促进行业技术创新。”
中兴通讯专利战略的核心,显然不是数量和名次,也非一城一池的得失,是要从根本上超越对手,建立长远的竞争优势。
全球化策略的“定海神针”
技术密集型的通信业,占据专利储备的制高点,实际上就获得了通往王者的台阶,拥有了伫立全球化浪潮中不倒的定海神针。
“中兴通讯的发展,最早是在中国市场,从农村到城市,到国际市场,从欠发达国家到发达国家——这个过程,企业的知识产权发展积累过程是与公司发展过程相匹配的。”郭小明说。
2002年起,中兴通讯确立进军欧美高端市场策略,中兴的专利布局进入关键期。此后,中兴加速了国际专利申请的进程,数据显示,中兴PCT年度申请量排名从当时的52位跃升至38位,再升到23位,2010年开始到如今迅速飙升为全球“第二”和全球“第一”的更迭。
知识产权成为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密钥。就像围棋占位,拥有和占有,事关通信企业生存和发展。
郭小明告诉记者,中兴通讯的知识产权积累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个过程中,中兴通讯也从看着别人跑,到跟着跑、并肩跑,如今进入领跑者行列。
以1996年公司董事长侯为贵申请的第一件专利为开始,中兴通讯正式开启了知识产权储备之路。次年成立的法务部(当时叫法律工作室)代表了集团希望在知识产权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发展的第一阶段是知识产权防御阶段。在2009年以前,是中兴通讯知识产权工作的摸索前进阶段,特点在于,快速增强中国专利实力,及合理运用中国市场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性,平衡公司面临的全球知识产权风险。在此阶段工作主要侧重中国专利布局,实现了国内知识产权实力的原始积累。
第二阶段是知识产权攻守兼备阶段。特点在于为了应对欧美市场区域高发的知识产权诉讼及谈判风险,避免对市场经营造成重大影响冲击。在此阶段强化全球专利、欧美专利布局,及全球知识产权竞争和风控能力提升。2009至2013年,中兴通讯在全球及欧美专利部署进入快车道,2013年公司成为首家进入欧洲专利申请前十的中国企业。
第三阶段是知识产权开放式竞争阶段。这个阶段的策略代表着中兴通讯知识产权策略在2014年以后的走向。特点在于通过知识产权实现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合纵连横,求同存异开展合作及差异化竞争,以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及企业自身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及运营价值的提升。
经过这3个阶段,中兴通讯国内外专利资产储备超过5.2万件,已经授权的国内外专利近1.6万件,成为全球通讯产业主要专利持有者之一,所持有专利包括众多覆盖国际通讯技术标准的基本专利,在LTE领域,占据了全球13%的基本专利。
与此同时,中兴通讯面对的全球知识产权生态正发生微妙的变化。当人们对之前爱立信与中兴通讯达成的专利和解还记忆犹新的时候,刚刚过去的3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做出终审裁定,美国闪点专利经营公司诉中兴通讯专利侵权败诉。短短3个月内,中兴通讯连续赢得三起被称为“最严厉贸易限制措施”的美国337调查终裁胜诉。之前的统计是,2012年已结束的337调查案件中,中国企业的败诉率达60%,远高于世界平均值26%。
说起完胜的内在原因,郭小明说,这是因为公司建立了业界领先的从采购到市场的全流程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机制与合规管理体系,确保了产品的顺利开发、上市和销售。同时,在经历美国337调查、多家大型NPE及主要竞争对手的专利诉讼后,中兴通讯已熟谙国际竞争尤其是IPR竞争规则,能够灵活充分地在规则限度内,以知识产权法律武器抵御各种风险。
含金量在哪里
“知识产权战略是公司的核心战略,知识产权资产是公司的核心资产,知识产权的地位也决定了公司所处的地位”。郭小明解释,从技术领域来看,在中兴通讯1万多项PCT专利申请中,LTE/4G、云计算及物联网、智能终端等为主的新技术领域占比超过六成;从覆盖地域来看,目前中兴通讯国际专利申请累计近13000多件,重点分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及重要新兴市场国家;从专利质量来看,中兴通讯PCT申请全面覆盖3G、4G核心技术,在LTE/4G、云计算及物联网等为主的新技术领域的竞争中,部署了包括基本专利、核心专利在内的数千件专利。
正因为这样,在系统产品领域,中兴通讯已经成为4G时代的领跑者,截至2013年底,中兴通讯在全球获得140多个LTE/EPC商用合同,同时也是全球LTE产品增速最快的厂家,2013年LTE新增市场份额接近20%。
在终端产品领域,2013年中兴手机发货量全球排名第五,其中智能手机发货达到4200万支,排名从2012年全球第九上升到第六。在北美,2013年中兴智慧手机市场排名位居第四。在中国,中兴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位居第五。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公司多年来注重知识产权的积累、注重全球化的布局息息相关。
从数量上看,根据WIPO公布的数据,2013年中国PCT申请量为21516件,中兴通讯2013年PCT申请量为2309件,中兴通讯的申请量已经接近中国PCT总申请量的11%。数量和水平,最直接地代表了强有力的行业话语权。
中兴通讯知识产权总监沈剑锋解释,标准化将私有的专利变成了公用的必要专利、基础专利,造成产品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都不能够独善其身。“大批量的交叉授权成为了这个行业较量实力、稳定格局的重要方式。”
针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后更为激烈的专利和标准之争,为提高国际持续发展能力,中兴通讯早就制定了“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策略,走出一条扎实的轨迹。
从早期的GOTA数字集群系统标准的全球成功商用及其带来的许可收益,中兴通讯目前是3GPP SAE/LTE相关标准的主要起草者,在全球30多个标准组织中居于领导地位,是全球70多个标准组织的成员。
截至2013年底,中兴通讯共有300名技术专家从事LTE及其演进标准的关键技术研究,向3GPP提交约11000多项提案,SAE/LTE相关提案6800多篇,其中有2100多项与SAE/LTE相关的提案被采纳,向3GPP核心小组贡献3572篇标准技术规范草案与修改提案,703篇核心提案被采纳。
牵头或参与了大多数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迈入4G标准基本专利实力的“第一阵营”,中兴通讯已成为TD—LTE标准制定的“领跑者”。
支撑机制是什么
中兴通讯创立以来,一直把创新视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注重产品技术研发和知识产权管理,每年在科研开发上的投入均保持在销售收入10%左右,现有研发人员约2.6万名,占公司总人数的37.5%,并在中国、美国、瑞典及法国等地设立了18个研发中心。
不管是在开拓期还是收获期,即便是在2012年中兴通讯因业务调整,遭遇前所未有的利润大幅下滑时,也从未放弃或减少过对研发的投入。经过近30年的积累,目前中兴通讯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性通信制造业上市公司和全球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
继2012年建设完成“移动网络和移动多媒体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后,中兴通讯规划建设深蓝实验室,负责蓝海项目拓展及前瞻性技术研究。继续与全球领先运营商共同建设联合创新中心,以便更好把握市场需求和客户体验,获取市场成功。
在中兴通讯集团内部,在研发部门实现市场为导向的全流程嵌入,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模式成功应用,市场为导向的研发及考核机制相辅相成。这套机制令各产品经营部从市场的角度确定产品投资计划和研发计划,并对产品选择和开发进行评估;令公司技术预研部门对来自客户定制的需求、竞争产品新出现的功能和竞争方案新提供的业务等进行专利布局策划;令市场分析和客户需求分析贯穿于产品的规划、立项、开发全过程。一种追求高价值专利、杜绝垃圾专利的商战思维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兴的血液之中。
与此同时,集团通过建立《知识产权奖励办法》,成立规模上亿的内部创投基金,将十大国际“联合创新中心”作为员工更高层次的创新平台,在内部培养起创新的内生动力。
郭小明介绍,2014年,中兴通讯确立“创新突破与集约化”的核心经营思路,将对资源进行科学整合,特别是技术整合与商业模式创新结合,实现盈利模式突破,同时通过创新降低运营成本,优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