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业务接入无处不在
不仅仅是智能手机和Pad类的智能终端在发展,随着以WLAN技术为代表的“最后一段”接入技术的无线化,有线宽带接入仍持续存在,但将从以往的直接提供业务接入转变为主要提供无线接入点服务。在办公室、家庭、道路、机场、高铁、飞机等各种场所,以3G/4G/WLAN相融合的无线接入方式,将在未来数年内,为广大用户提供灵活、可靠、无缝的无线接入环境,并持续向更宽带发展。
二、下一代智能终端将更加智能、灵活,并向可穿戴方向拓展
智能手机的CPU从2核、4核到8核,智能终端的计算处理能力越来越强。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纷纷上市,并展示了虽还不甚明晰,但有极大想象空间的前景。柔性屏幕及柔性电池等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使智能终端的表现更加灵活多变。HTML5的快速起步,有望彻底打破APP Store的“围墙花园模式”,Web化及APP化将长期并存。
三、服务提供方式的M化真正实现“服务无处不在”
依托于无缝的无线接入环境及日益强大、灵活的智能终端,依赖于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在M-ICT时代,服务的发展趋势必将是无处不在。移动办公、信息分享、社交互动、电子商务、互联金融等将以用户随时随地可方便获取,并能获得日见完美的体验的方式进一步丰富人类的美好生活。
四、企业级移动应用方兴未艾
宽带无线接入、智能终端的飞速发展,不仅仅提供了移动办公的便利。在无处不在的宽带网和不断进步的安全技术的支撑下,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成功企业对外关键业务的开展和对内的核心应用都将顺应M-ICT时代的特征,日益M化,覆盖企业管理和经营的方方面面。这不仅会有力的提升现代企业的经营和生产效率,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还会为相关ICT企业,提供一大片移动互联网市场中的新蓝海。
五、宽带提速持续向前
数字的洪流推动着网络基础设施各个层次的不断提速,从接入到核心、从无线到有线。带宽提升的需求驱动了骨干网络向100G、超100G演进,而接入网络有线宽带速率将始终保持高于无线接入速率一个以上量级发展。单一的提速技术总会遇上发展瓶颈,但总会有另外的技术革新使得通信带宽可以按照摩尔定律前行以匹配信息处理的发展能力,为不断爆发增长的信息之间的交流提供畅通无阻的连接通道,让人与社会、自然更加贴近。
六、 “云化、智能化”的网络成为必然
移动智能终端、云应用等将催生数据流量持续爆炸性增长,给运营商网络带来“剪刀差”背景之下的巨大压力。SDN及NFV等概念历经炒作的喧嚣之后,将开始得到应用,网络融合、软件定义、云化、虚拟化及智能化,渐渐成为引领下一轮网络技术变革的主导力量。Cloud Radio、Cloud EPC、光与分组网络融合、SDN、云存储、虚拟桌面、智能终端、云应用等,成为运营商、政企客户借以显著降低网络设备及运营成本的 “秘方”。
七、移动视频引爆移动数字洪水,将催生全新的流量经营模式
据中兴通讯战略研究显示,预计到2020年,移动视频数据流量将占到移动数据流量的70%以上。预计在未来几年,移动多媒体业务,将得到快速发展,“标清、高清到超高清”成为视频质量的必然追求。移动视频引爆数字洪水,必将催生运营商全新的流量经营模式。在移动数字洪水之下,如何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更好的流量套餐服务,将巨大的流量转化为商业价值,成为运营商流量经营模式创新的核心所在。
八、关系型的数字生态系统将深刻变革信息服务的运营模式
数字时代构建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无死角的联通世界,任何个人、企业甚至机器都有可能既是信息服务的消费者、又是信息服务的提供者,形成为全新的关系型数字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一个信息服务交易的“超市”,“超市”的拥有者提供基本的网络、运营、渠道和品牌,同时提供利益共享的商业模式。这将彻底改变现有企业仅提供自有能力的情况,也必将深刻影响信息服务运营企业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运营支撑系统。
九、物理世界与虚拟数字世界对接,用户“体验至上”
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将以信息为纽带。办公、购物、医疗、教育、娱乐、交通、社交等行业的价值环节和生产要素将大规模涌入移动互联网产业。在互联网上构建“物理图谱”,将物理世界搬至互联网,将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合二为一,在网络上为物理世界的所有设备形成一个虚拟化的映射,通过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实现人与物之间自然感知,让“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进行更贴近人类行为方式本性的交互。
十、网络安全将成为长期的技术及社会关注焦点
互联网虚拟社会具有隐匿性、快速传播和开放互动等特点,容易导致基于虚拟身份的网络诈骗;在点对点信息传播上,个人隐私、金融财产信息等也更容易通过手机上的社交工具、电子商务工具等泄漏。在M-ICT时代,“服务无处不在”的背景下,网络的安全问题将更为突出,在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中,无疑将得到更大的重视。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网络需要服务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其对开放性的必然要求,将导致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很难有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技术及社会关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