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与PHS发展的战略选择

发布时间:2004-02-04 作者:伍正冈 顾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而电信业的发展更是远远高于中国的GDP增长速度,整体网络规模已居于世界前列。
固定通信作为基础,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建成了较完善的网络,过去10年内用户平均增长速度高达34%。截至2003年10月,用户总数达到2.55亿,规模容量跃居世界首位。
    中国移动市场自1993年起步以来,一直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截至2003年10月,中国移动用户达2.56亿,超过固定电话用户;中国移动市场的渗透率目前在15%左右,处于较低水平,这表明移动市场的潜力巨大。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中国移动市场将如何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中国通信产业的两个最热门,也是最敏感的话题——3G和PHS的发展方向将更引人入目。

1 PHS在中国的发展
    PHS起源于日本,引入到中国后被冠以一个好听的名字——“小灵通”。根据信息产业部604号文件的定义,“小灵通”被定位于无线市话业务,是固定电话网的补充和延伸。短短的4年时间,小灵通在中国市场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3年9月,全国小灵通的用户数已达到2 500万,预计到2003年末,这一数字将突破3 000万。

1.1 市场的推动
    小灵通有市场需求。那么它的市场需求究竟在哪里?当我们细分国内的客户需求时不难发现,小灵通用户是那些对移动通信有迫切需求但基本上不需要城际漫游的用户。中国移动电信市场目前只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大移动运营商,而他们的高资费及双向收费限制了一部分本地通信量大、通话次数多、只要求在本地移动的用户。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固定电话业务虽然便宜但不能移动。细分用户后,形成了这样一个市场空缺,而小灵通及时地填补了这个空白,因此它有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这样一个特定的客户群也在不断壮大和发展。

1.2 运营商的需求
    通信业的发展方向无疑是个人通信,而移动电话正以其自身固有的优势挑战固定电话。虽然中国电信固定电话的用户数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其增长速度却逐年降低,而且形成了增量不增收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固定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1996年,小灵通在浙江余杭率先推出,受到用户的喜爱。小灵通发展很快,投资回收期在3~4年,所以备受中国通信运营商的青睐。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小灵通的用户数已占了中国电信及中国网通新增用户数的30%以上,其收入占各地电信收入的10%以上,部分省份甚至达到20%以上,这充分证明了小灵通在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市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1.3 自身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PHS技术是在无绳电话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自身的弱点,曾被视为落后的技术。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的小灵通已今非昔比。例如,中兴通讯在网络建设中使用的小灵通基站功率从一开始就不是10 mW而是500 mW;基站的核心技术从普通基站发展成为带智能天线的智能型基站;单基站信道数从最初的1C3T发展到1C15T,甚至于今后的1C31T。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小灵通凭借自身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不断赢得客户的青睐。例如,中兴通讯推出了多种潜力巨大、魅力无限的小灵通网络增值业务,不仅为运营商带来了新的投资回报和商机,也丰富了百姓的通信方式。数据、短消息、灵通时空、彩铃等业务有力地扭转了小灵通是低端产品和落后技术的局面,增值业务成为小灵通的又一增长点。尤其是数据业务,小灵通充分运用了其带宽优于第2代移动通信网络的特点。其用户可直接收发短信和邮件、上网冲浪,或者连接电脑进行高速无线数据上网。丰富的数据增值业务吸引了大批年轻、时尚的用户。

1.4 产业链的逐步成熟
    任何一个产品的推出,不仅需要市场和成熟的技术,还要有与之相辅相成的产业链。PHS的产业链在早期发展阶段非常简单:设备制造商—基础电信运营商—用户。但是,随着用户的发展及市场的扩大和成熟,一条新的产业链已渐成雏形,且不断地成熟起来。
    目前的终端设备供应商已远远不止当初的中兴通讯、UT和朗讯,像康佳、TCL等颇具实力的移动终端供应商也加入到PHS产业链中,他们不仅带来了丰富的产品,也带来了市场发展的经验。琳琅满目的PHS手机以其漂亮的外型和悦耳的和弦音吸引着时尚的青年一族。
    在电信市场上,运营商想要跨越整个产业链,做好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是非常困难的。小灵通的迅速发展正是得益于设备提供商的业务创新,运营商的成功包装和运作,终端设备商的及时跟进,ICP的内容提供,以及产业链下游用户的认可。通过几年的运作,这条产业链正在不断地成熟和壮大。
     总之,小灵通之所以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其关键原因还是市场的需求。市场需求造就了小灵通。在电信技术蓬勃发展、通信格局不断变化的今天,只有适合市场发展的技术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只有市场是衡量技术实用性的准绳。

2 3G的发展
    在了解了PHS在中国的现状之后,我们不能不关心一下另一个话题:3G。3G先进的技术、庞大的市场向来是媒体和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了解3G的真正发展,才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1 国外3G市场现状
    2003年4月份,在国内如火如荼地炒着3G概念的同时,中国信息协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对欧洲3G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之后的结论是:欧洲3G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欧洲建设3G网络的国家和地区屈指可数。在7个已开通的网络中共计拥有9万用户,总体发展缓慢。这和当初欧洲各运营商投入巨资杀入3G市场的雄心壮志成了鲜明的对比。缓慢发展的症结在于市场和应用方面。市场反映的冷淡无疑是对运营商的热情泼了冷水。
    欧盟把目前3G发展较慢的原因归结为:WCDMA是GSM的逐步演进,而不是革命性的;手机价格居高不下,平均每部达到450美元。目前欧盟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WCDMA的发展。 
    相对于欧洲,日、韩两国3G的发展情况要好一点。日本是最早实现WCDMA商业运营的国家。日本NTT DoCoMo公司在2001年10月就推出了WCDMA标准的3G移动通信服务,到2003年9月底,共发展用户100万,而且日本的移动用户总数已经超过了7 000万。韩国四大运营商已经全部申请了WCDMA的3G牌照,准备在开始商用。

2.2 国内3G发展进程
    信息产业部前部长吴基传曾经向媒体表示,由于市场需求乏力,中国上马3G的时机尚未成熟。言语中显示了中国在3G的发展上整体还处于观望和试验的阶段。
据媒体报道,由12家设备厂商参与的MTNET 3G测试第2阶段多系统测试已圆满结束。2001年开始的MTNET测试是目前中国对3G惟一的官方行为,政府希望通过这种公开的测试来积累经验,外界也普遍认为MTNET的测试结果将是中国3G选秀的重要依据。
    由六大运营商同时参与的3G外场实验是MTNET的最后一阶段3G测试,测试将结束于2004年9月,这与决策层决定3G出牌时间相吻合,这一关键性阶段测试将直接验证3G技术的可运营性,并且将3G产业链全部调动起来。可以预见,即将开始的外场实验也就意味着3G在中国开始进入倒计时。
    综上所述,目前不管在国外还是国内3G的发展都没有达到令人鼓舞的场面。面对如此先进的通信技术,有诸如阿尔卡特、诺基亚、朗讯、西门子等众多国外知名生产设备商追捧,市场反应却如此平平,着实需要人们认真思考一下。

2.3 影响3G发展的诸多因素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发展都有自己不同的道路,小灵通是这样,3G也是这样。通过这些年3G的发展,可以看出国内影响3G发展的一些关键因素:
    (1) 市场因素
    首先勿庸置疑的是市场问题。3G目前在国外的发展现状让国内的业内人士开始思考在第2代移动通信市场发展如此火爆的今天,3G的到来究竟会在市场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拥有巨大潜力是事实,但潜力并不等于市场。市场问题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最有效率地切入。古人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相信运营商是不会先筑巢再慢慢引凤的。所以尽管3G市场的潜力巨大,但市场的开发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2) 技术因素
    技术上3G推出以来一直在不断更新。国内某设备制造商曾经抱怨,自从投入WCDMA研发以来,R99到R4、R5、R6版本一个接一个出来,而另一方面国内牌照迟迟未发,已经付出的巨大投入和3G老版本产品一起变成了一堆垃圾。
    在终端方面,由于国外3G市场在过去的几年中没有壮大起来,因此手机终端市场缺少后劲。目前市场缺乏质优价廉的手机。而3G网络和GSM网络终端上的切换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成熟。
    (3) 制式问题
    国内市场最关注的3G制式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究竟采用何种制式尚为未知数。TD-SCDMA是国内标准,几大部委已经拨款7亿元人民币给TD-SCDMA阵营,可见政府从本意上来说希望能使用自己的制式,但是TD-SCDMA的成熟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还需要时间。
    当然,3G的发展还有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诸如运营商自身的态度、政府的利益权衡、知识产权的谈判、设备制造商的利益等等。


3 技术和市场的博弈
    小灵通和3G在中国的发展体现了技术和市场的博弈。最好的技术,同时也是最兴旺的市场,当然是所有运营商和消费者都期望的美好前景,但是事实往往不尽如人愿。最不被看好的产品小灵通,却在市场上一路高歌,而代表先进技术的3G,却走得坎坎坷坷。问题就在于技术和市场往往并不是统一的。
铱星的倒闭、协和的停飞,折射了市场上一个最基本准则:成熟的技术还需成熟的市场,这是所有产品成功的关键。
    小灵通在技术和市场的博弈中取得胜利的关键就在于:
    (1) 成熟的市场:截至到2003年9月已经拥有了2 500万用户。
    (2) 建设周期短:从建设的经验来看,一个本地网的建设周期在2个月左右。
    (3) 投资回收快:根据网络运营的实际数据分析,小灵通的投资回收期在3~4年。
    一位中国电信人士曾经说过,小灵通是专门为市场量身定制的。
    铱星的倒闭在于虽有成熟的技术,但是缺乏成熟的市场,其高额的通信费让用户望而却步;协和飞机,同样是高额的票价,让旅客不敢问津。然而为了维护铱星系统,为了维护协和飞机的正常飞行,这样的投入又是无法避免的。最终,我们不得不看着他们个个黯然告别历史舞台。告别总是令人伤心的,但历史总是要前进的,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技术是不会永远退出历史舞台的,在恰当的时机,它一定会卷土重来。

4 PHS持续、稳定、健康的
  发展将为3G开路
中国的小灵通市场红红火火,是有目共睹的。中国的3G一定会到来,是不争的事实。
如何处理好PHS和3G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战略的选择。

4.1 PHS和3G发展道路上的时间差
    MTNET的最后一阶段的3G外场测试最早也要到2004年9月份完成,届时根据测试的结果,中国3G牌照的发放才有可能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如果2004年底发放3G牌照,那么3G网络的建设将是2005乃至于2006年的事情。可能大家在了解中国3G网络有10 000亿采购量的同时,也不会忘了这张网络初见端倪至少需要2~3年的建设期,而3G网络建设的最终完善将一直持续到2010年。
    时间段上的细化会让我们发现PHS和3G的发展存在着一个必然的时间差。那么,在2004年PHS建设巅峰与2006年3G网络初成之间做些什么呢?中国移动可以继续关心它的GPRS网络,中国联通仍然可以在2.5G的CDMA 1X网络上重点经营,而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经营固定业务的同时,一定会在小灵通上继续发力,为3G的到来夯实基础。

4.2 3G用户的培育
    3G网络建设和运营需要用户,在这两年的时间内,如何培育出一个稳定而成熟的3G网络用户群体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否则,3G网络建设将会沦为采购驱动下的产业决策。
    一些3G的倡导者和设备制造商曾经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3G蓝图,包括高速的数据上网和及时的图像传输。然而时至今日,3G在严酷的市场面前已经脱掉了尊贵、华丽的外衣,国外一些运营商在残酷的市场现实面前已经将3G网络降格为支持语音通信的网络。这确实让很多3G的支持者失望。一张失去了目标用户群体的网络只能挂上低价的标签。
    中国3G的用户应该是怎样的群体?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已经有了自己的移动网络,再建3G,必定定位于高端用户,否则只能是低层次上的语音通信网络的重复建设。对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目前只有PHS网络作为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如果建设3G,可以挂上低价的标签,但是面对国内运作了多年的GSM和CDMA网络,真打上价格战,不会有太大的便宜可占。因此国内的3G用户应该是属于一定层面上的高端用户。
    不论3G的最终客户群体是什么类型,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今后的几年中仍然需要大力发展PHS。一方面继续利用价格上的优势来启动潜在的移动用户市场,另一方面通过网络的建设和优化保住高端用户,为3G网络培育用户群。

4.3 经验的积累
    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从来没有建设过移动网络,一旦3G牌照发放,它们最缺乏的就是经验,包括网络建设的经验、网络运营的经验、网络维护的经验等等。而PHS的持续发展,将会为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储备大量有经验的人才。
    小灵通可以说是一个准移动系统。通过几年的建设,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已经在网络的计划和筹备、网络初期建设、网络优化、网络规范、宣传促销和运营管理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随着目前PHS网络优化在全国的展开,随着PHS网络用户的继续扩大,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会拥有越来越成熟的移动网络建设、管理队伍。

4.4 3G和PHS在一定时期内共存
    在2003年10月举行的中国电信-中兴通讯PHS网络发展高层研讨会上,大家就PHS今后的发展达成共识,认为2006年以前PHS仍然有着自己的发展空间,2006年之后的一段时间内,PHS与商用的3G网络将共存。
    根据预测,到2007年,中国移动用户将达到4.3亿,而这些用户的绝大部分属于低端用户。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想通过3G网络在短时间内吸纳众多用户是非常困难的。因此,3G和PHS网络会针对不同的目标用户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共存,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移动通信市场体系。
    虽然3G是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大固定运营商向全业务运营商转变的最好切入点,但是它在市场上的表现还差强人意。小灵通虽然在技术上无法和3G媲美,但在市场发展上已经初具规模,所以两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巩固PHS市场,发展PHS用户,将为3G的建设奠定不可动摇的基础。

收稿日期:2003-11-05

[摘要] 文章回顾了小灵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 对3G当前的发展状况以及影响3G发展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小灵通和3G网络在一定时期内将会长期共存,并将针对不同的目标用户群体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移动通信市场体系。

[关键词] 第3代移动通信;个人手持电话系统;市场发展;用户群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PHS in China and the status quo of 3G are introduced, and ke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3G are analyzed. A conclusion is finally drawn that PHS and 3G will coexist in the long term in China, aiming at different target users and forming a multi-level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eywords] 3G; PHS; market development; user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