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导读

发布时间:2020-07-20

    以移动通信、固定通信、PC机和互联网络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已在过去20年内成功地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渗透到了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社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类的工作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如今,泛在网络、周边智能的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与泛在网络相关的各种网络技术、业务应用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而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作为泛在网络中一种新兴的标识技术,正在悄悄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网络的泛在性将成为未来信息社会的必然趋势,这在全球范围已成共识。泛在网络将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的信息服务,即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接入网络,并获得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1991年Xerox实验室的计算机科学家Mark Weiser首次提出“泛在计算”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日本、韩国相继提出了泛在网络的研究计划。欧盟和北美也分别提出了“环境感知智能”、“普适计算”的说法。尽管欧盟和北美提出的概念描述不尽相同,但是其核心内涵与泛在网络却相当地一致。中国的专家们在这一领域也提出了“移动泛在业务环境(MUSE)”、“环境感知泛在网络(AUN)”等概念。目前,学术界正在从网络接入、终端、业务、网络融合等方面对泛在网络进行深入研究。

      RFID技术是当前通信领域的热点技术,作为具备多种优点的新兴标识技术,RFID加快了网络泛在化的进程。RFID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等。正因为这些突出的优点促使RFID技术成为各个行业实现信息化的重要切入点。随着在物流、制造、公共信息服务等行业的广泛应用,RFID技术自身的产业化也在稳步发展之中。可以预计,未来的几年内RFID相关技术应用与泛在网络的结合,将随着各方的积极参与而不断前进。

      泛在网络与RFID是摆在业者面前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本期专题就此展开了讨论,介绍了移动泛在网络的发展趋势、RFID技术发展与标准化情况、Ad Hoc网络路由技术等内容。
希望本期专题能够对关心泛在网络与RFID技术的读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