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的IP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移动多媒体业务、IPTV、三重播放等新兴宽带数据业务的强势发展,促使数据流量迅猛增长,同时对网络带宽提出了巨大的需求。
数据业务的迅猛崛起、业务特征的明显变化必然推动信息通信基础网络的转型和演变。基于电路交换的电信网在承载突发性强、带宽变化的分组业务时往往表现出交换粒度不灵活,网络层次、功能重叠,效率较低等缺点。尽管几经变革,也提出不少IP/Ethernet over SDH/WDM方案,但电路交换本身的缺陷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另一方面,以分组交换为特征的互联网以其高效、灵活等优势获得迅猛发展,其应用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但是,基于分组交换的互联网的不可控管、无QoS保证及安全性问题也成为业界头疼的问题。多年来,电信行业和互联网的专家们都在探索新型的网络模式,希望这种模式能融合数据网和传送网的优势并尽量摒弃它们的不足。
在业务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分组传送网(PTN)应运而生,成为网络融合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PTN是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技术,既具有分组交换、统计复用的灵活性和高效率,又具有电信传送网的可管、可控和高生存性,可以支持以太网、TDM、ATM、IP等多种业务的接入。其发展和应用受到业界众多的关注。以太网专家们提出电信级以太网的概念,发展了支持流量工程的运营商骨干桥接(PBB-TE)技术,成为PTN的标准之一。在电信行业,ITU-T从2005年开始规范传送多协议标记交换(T-MPLS),2008年又与IETF成立联合工作组,共同推进PTN标准化工作。在中国,由于多数运营商已建有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网络,所以对MPLS-TP更加青睐,使其成为备受关注的主流PTN技术。
尽管PTN的标准化工作还在继续深入进行中,PTN的一些关键技术还有待继续研究,但设备商已经推出了一些PTN设备,并在3G移动通信的建设中得到了应用,推动了3G回传网的IP化和宽带化。
本期以“分组传送网”为专题,从技术要求、标准化进展、网络体系、关键技术和组网应用等方面介绍中国PTN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并对PTN发展过程中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思考与探讨。中国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专家、电信运营公司的技术主管、高校的教授和中兴通讯PTN的一线研发人员为本专题撰写了9篇稿件,总结了他们多年来对PTN的研究成果和研发经验,希望有助于读者对PTN的了解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