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技术创新 迎接无线通信发展新时代——访中兴通讯GU产品总工蒲迎春

发布时间:2023-04-21 作者:本刊编辑部


     2010年,是全球无线通信市场深入转型的一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大规模发展,无线网络发展出现新的趋势,首先是网络升级演进加速,对网络速率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其次是竞争加剧,每比特资费越来越低,运营商更加关注建设和运营成本。中兴通讯无线产品坚持技术创新,为客户创造价值,服务全球用户,并持续在欧洲、北美等高端市场获得突破,已经步入领先供应商行列。日前,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兴通讯GU产品总工蒲迎春先生。

 


    记者: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无线网络宽带化成为趋势,您认为,在当前新的形势下,传统的移动通信运营商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蒲迎春:在新的竞争形势下,发展移动数据宽带技术是运营商的必然选择。在发展宽带技术的方向上如何保持多网络和多种技术的融合演进、降低网络CAPEX及OPEX,这是几乎所有运营商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在无线通信技术纷繁复杂的发展过程中,部分传统的国际知名设备供应商出现掉队,部分退出移动行业,部分进行了兼并合作,因此,设备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性也成为运营商重点考察的要素。如何选择一个稳健的可长期持续发展的优质合作伙伴,同样是运营商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在无线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和用户需求越来越丰富多样的今天,运营商面临网络升级换代周期越来越短、新业务部署越来越快的需求,而传统基站和组网模式采用的完全淘汰的方式投入高、风险大、周期长,无法适应新技术条件下的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业界一直在寻找一种可以在不同调制方式、不同标准之间灵活配置和转换的解决方案,SDR(Software Defined Radio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也正是这种大背景下的自然选择。SDR从引入之日就焕发了极强的生命力,短短两三年就获得业界广泛认可。SDR技术在无线通信业的深入发展,为广大运营商解决面临的难题提供了可利用的手段。


    记者:中兴通讯倡导“以技术创新成就客户价值”,请您谈谈中兴通讯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帮助运营商面对种种挑战的?

    蒲迎春:中兴通讯在业界首家将SDR技术引入无线通信领域,提出了“软件无线基站”的概念和平台,代表了网络深度融合的技术趋势。在先进的统一硬件平台上,完全融合GSM、UMTS、LTE、CDMA、WiMAX等多种技术和制式,通过软件设置即可改变制式,做到多种制式单板级深度融合,这在目前还只有中兴通讯一家能够做到。2008年,我们在业界率先推出了基于SDR技术的新一代基站,为客户提供“全IP架构的多制式多频段融合、平滑演进和绿色节能”的统一网络(Uni-RAN)解决方案。毫不夸张地说,SDR技术和以此为核心的Uni-RAN解决方案,为无线网络建设模式带来一次革命,彻底改变以往升级换代就意味着重新建设的老路子,实现了多制式融合组网,简化网络结构,同时,也实现了向下一代高速无线接入技术LTE的平滑演进。

    技术创新不是目的,最终是要给客户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这样的创新才有生命力。SDR基站突出的优势是多制式、多频段融合组网,这给大部分2G/3G共运营的运营商带来巨大好处,原来需要两套设备,现在只需要一套了,设备投资、机房空间,以及配套设施等相关成本都会大幅降低。以香港CSL为例,原来是两种制式、三个频段、四张网络,结构复杂,投资高,维护成本巨大,采用Uni-RAN解决方案后,网络结构大为简化,2G/3G实现“单一网络”,机架数量从原来的5019个减少到1500个,并且实现统一管理和维护,大幅降低网络TCO;SDR基站采用全IP架构,支持FE/GE接口,不同制式网络可以共享传输,传输从搬迁前的E1改为搬迁后的FE后,CSL一年节省的成本高达8600万港元。

    在SDR基站中,我们还有很多的技术创新,如高效率功放,通过独创的算法和动态功率匹配(D-PT)技术,功放效率达到50%的业界领先水平,基站功耗平均下降45%,大大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量,也降低了运营成本。

    此外,SDR基站支持分布式架构,BBU和RRU体积小、重量轻,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空间,实现“零占地”安装,而且安装过程中无需专用运输器具,实现绿色建网。在黑山项目中,70%的站点都在高山地区,且40%的站点都位于雪山,道路交通和站点基础设施较差,为工程执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我们的交付团队在53天就完成了237个2G/3G基站的搬迁及配置对接,顺利完成合同交付且完全满足客户建网需求,获得客户的高度评价。这个项目的成功离不开整体交付团队的艰辛付出,同时也是SDR基站实现客户价值的一个体现。

    在欧洲,运营商也面临网络升级换代的问题,中兴通讯的SDR基站和Uni-RAN解决方案也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先后在Telenor黑山、Telenor匈牙利、KPN德国和比利时、葡萄牙Sonaecom以及罗马尼亚Cosmote获得规模应用,为运营商提供2G/3G的融合组网,实现软件升级支持HSPA+和向LTE的平滑演进,以SDR为代表的新一代软基站,已成为全球移动运营商网络建设的首选基站。


    记者:我们知道,现在很多运营商都会有自己的一些独特需求,中兴通讯在客户化服务方面有哪些有益尝试?在通信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中兴通讯是如何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的?

    蒲迎春:运营商也存在差异化竞争的问题,他们也需要技术创新、方案创新,以维护他们在行业的强势地位或者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品牌形象。面对这种形势,中兴通讯力争通过差异化创新给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在我们很多案例中,都体现了客户化服务的理念。

    在香港,中兴通讯首家商用了SDR系列化基站,深度融合了GSM、UMTS和LTE,给CSL量身定制了HSPA+ 技术和UMTS 900M。中兴通讯为香港CSL定制的HSPA+高速数据业务,在其商用网络中达到18Mbps 的峰值速率。今年7月,香港发行量最大的电子类期刊e-Zone测试了当地四家UMTS运营商(SmarTone-Vodafone、CSL、 H3G、PCCW)的语音业务质量以及高速数据业务速率,测试结果显示,由中兴通讯承建的CSL网络“播片强,看片快,并能保持稳定的连线,叫人眼前一亮”。

    在网络的深度融合及平滑演进方面,今年7月CSL联合中兴通讯宣布部署全球首个商用1800 MHz/2600 MHz 双频LTE网络,并提升3G网络至双载波技术,速度高达42Mbps。LTE及双载波HSPA的推出,是中兴通讯在业界继首先推出HSPA+ 64QAM后,再次领先发布和商用的技术,巩固了CSL技术领先的优势,提升了其在移动数据业务上的营销能力和移动用户的良好体验,促使CSL整体技术品牌再上一层楼。

    中兴通讯不仅在技术上聚焦客户需求不断实现突破,在工程执行中也深深植入了客户化的服务理念。在香港CSL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中兴通讯成功克服香港无线环境复杂、站点获取困难、施工许可审批流程较长等各种困难,仅用了13 个月时间就完成了2000多个基站的建设、开通和优化,创造了香港移动通信网络建设速度最快的记录。整网覆盖质量与原有网络相比得到了大幅度改善,达5~6dBm以上,整网覆盖质量甚至好于900MHz GSM网络。

    在与中国联通的合作中,中兴通讯提供了大功率(60W)多载波(3载波)高效率低功耗RRU,迎合了国内节能降耗的大形势。在部分光纤资源丰富的地区,我们提供了超级基带群解决方案,大幅度降低了网络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超级基带群建网方案突破传统建网模式,既能满足快速、低成本建网的需求,又顺应了未来宽带化、智能化的移动网络发展趋势。该建网方案将BBU集中放置,RRU通过光纤拉远,灵活覆盖,颠覆了传统建网模式对于机房的依赖,大幅降低了站址新建及站址谈判的时间,比传统建网方式单站节省了1/3的工程周期,较传统建网方式综合节能高达85%以上,是一种低能耗的绿色建网模式。这种建网模式在光纤资源丰富的东北大连联通网络中,得到了良好应用。

    同时,中国联通为了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在国内3G竞争中取得优势,携手中兴通讯积极开展HSPA+技术演进研究、测试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09年下半年启动了HSPA+ 64QAM测试,在深圳外场测试结果表明室内单用户平均速率已可以达到19.97Mbps,室外可以达到近18Mbps,接近21Mbps的理论值。

    在欧洲,中兴通讯全球首家提供了面向MIMO的双发产品,成功突破了匈牙利市场,为匈牙利Telenor的移动网络进行全新改造,提供基于SDR的支持多模、多频段的分布式基站,帮助其实现网络结构的简单化和扁平化,充分适应4G时代的需求。

    中兴通讯系列化的RRU产品,几乎能满足所有建网需求,为运营商提供了低成本、快速建网、灵活演进的可能选择。


    记者:建设绿色移动通信网络不仅是运营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手段,更是体现社会责任,坚持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兴通讯在节能减排方面有何重大技术突破与成效?

    蒲迎春:在全球绿色环保的趋势下,竞争激烈的通信行业也面临节能降耗的要求。从2006年开始,中兴通讯就致力于发展节能降耗技术,我们的行动比国内的经济政治要求提前了1~2年。从2008年开始,我们即在功放效率、功放功率上领先一筹,在2008年—2010年国内外几个重大市场上,在设备的功放效率和功率方面,中兴通讯以2009年的40%、2010年的45%的功放效率,以绝对优势取得在节能降耗上的领先地位。单纯的功放效率不能代表节能降耗的全部,调压技术、载波关断技术、单板管理技术等多种网络技术结合在一起,能够极大降低设备和网络运维的功耗。

    在香港CSL项目中, 通过全面采用中兴通讯SDR节能基站和智能温控技术,降低电源、空调以及通风系统负荷,使CSL整网的能耗每年降低39%,减少了7187吨CO2排放。

    在中国联通的3G网络中,仅在中兴通讯承建的区域,设备投资降低20%,节约6亿元建设资金,减少站点机房数量,节约配套投资约10亿元,而高效率功放基站功耗降低45%,每年节约运营成本1亿元。另外,前面介绍过的超级基带群解决方案,有效节省机房站址、传输、电源等配套投资高达50%,有效节约建网成本40%,综合节能高达85%以上,成为联通集团公司向全国推介建网模式的经典案例。


    记者:您认为无线通信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中兴通讯在无线技术和产品方面,有哪些新的规划?

    蒲迎春:无线通信产业的发展趋势仍是面向数据宽带化的多模融合网络,运营商的困惑,还是在EDGE、HSPA+、LTE甚至其他技术制式发展的选择性和侧重性问题,多种技术和多种频谱的引入,也给运营商的发展带来更多困惑:哪些频段发展哪些技术,这些频段在技术上的发展策略怎样。
因此,我们需要在技术上解决宽带多制式射频技术,解决多模芯片问题,解决频谱资源的共享调度问题,从而为运营商带来一张不单是设备“SDR”(软件定义),更进一步是网络自适应演进的Smart RAN,让运营商在网络的融合演进方面从此后顾无忧,这仍是我们技术发展的主线。

 

[关键词] UM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