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风云再起,FTTH建设方兴未艾。在新的竞争形势下,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都在大力推进用户接入带宽的提升,光接入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与此同时,承载网络也在经受着海量数据的考验,传统承载网络亟待变革。中兴通讯有线研究院院长黄力青日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他表示,在有线通信领域25年的积累使中兴通讯有能力、有信心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记者:不久前《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终于尘埃落定,表明三网融合步入实质性发展阶段,这将给中兴通讯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黄力青:三网融合的发展对中兴通讯来讲机遇有两方面,首先是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其次会促使产业链洗牌。根据三网融合的规划,将在10年内实现3亿用户的覆盖,每用户投资成本约为1000元,这就是3000亿的市场空间,将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二,这也是一个行业秩序重新整理的机遇,更有实力的厂商会在有线网络建设中脱颖而出,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相对于传统电信网络的建设,三网融合背景下的网络规划更加面向客户和业务的需求,并且要考虑对于未来新业务的承载。对我们来讲,如果说我们以前是按照已经制定的国际标准来实现设备,那么在这一轮网络建设中我们要更深入地去领会运营商以及最终客户真正的需求,理解网络建设的背景,并迅速转变为设备产品和网络解决方案。这对技术转换为产品的能力提出了很大挑战,是体现厂商综合实力的地方。
记者:未来有线网络发展趋势是怎样的?中兴通讯有哪些技术上的创新来应对?
黄力青: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是比较清晰的:宽带化、IP化、扁平化、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化。相应地,网络设备的发展趋势是平台化和融合化。
业务的发展促使网络处理能力和承载带宽急速发展。中国、欧洲、美国的运营商都规划在5—10年内,为家庭用户提供50M~100M带宽,到了城域层面就是T比特级别。网络宽带化需要核心设备大容量处理能力和接口处理能力的提升。我们在波分设备上已经做好了100G接口的准备,并在进行100G以后的预研。从目前的评估来看,我们在100G上的集成度、功耗、传输距离等方面,会具有一些差异化的优势。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优势,还在于投入。我们在100G芯片和软件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并和外部的高校以及产业链最高端的器件厂商开展合作。在100G层面,无论是数据设备还是传输设备,我们都和行业最先进水平同步。可以说,在最高端的网络宽带化上,我们和业界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在宽带接入领域,中兴通讯继在DSL接入市场获取领先地位后,这两年在PON接入市场同样获得了巨大成功,特别是国内大规划的EPON建设中,中兴通讯凭借雄厚的技术积累和高品质的产品获得技术和市场的双重领先地位。同时中兴通讯积极致力于下一代PON的技术研究和推进,中兴通讯于2008年9月推出了全球第一台10G EPON设备样机,2009年5月推出全球第一台10G EPON对称样机,并联合运营商于2009年7月开始10G EPON测试,9月完成部署,开通全球首个10G EPON试商用局。同时在10G GPON领域中兴通讯也一直在积极跟踪和研究,在下一代PON领域我们是行业领先者。
网络的扁平化必然带来设备的融合化发展,我们正在规划不同种类设备的统一化架构设计和实现。我们现在所说的数据设备、传输设备、接入设备,未来可能会在形态上趋于融合,通过统一平台化的设计,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多种产品。这会给运营商带来很多好处,运营商可以快速开通业务,可以用一类备板、备件来维护所有的中兴通讯系列产品,可以通过快速增加接口实现新的设备类型的组合。对中兴通讯来讲,不同产品之间共平台设计,可以极大地提升研发效率,缩短产品研发周期。统一平台的产品实现方式对运营商、对我们自身都有极大的好处。实现统一平台产品的设计,是基于我们过去25年来在有线技术上的积累,我们拥有丰富的设备实现的经验,才有可能实现这个统一平台的概念。
另外,在一些技术功能点上,我们加大了与运营商和高校的合作,提出了自己差异化的解决方案。比如说在分组的时钟处理和时间处理技术上,我们率先在PTN产品中使用1588 V2结合同步以太网技术替代GPS时间同步系统,并通过了中国移动的多次替代测试,各项测试指标优异,完全符合应用需求。现在各厂商都在向我们这个实现方案靠拢。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还在做进一步的研究,相信我们能在这个领域内继续保持领先。
记者:目前3G网络已进入大规模商用,并带来了海量数据,这对未来的传送网络提出了哪些要求?
黄力青:MSTP在2G和3G发展初期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支撑,现在进入3G大规模发展时期,原来的网络就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承载数据业务的效率不高、管道的刚性较强、带宽利用较低、通道的配置不够灵活。运营商需要一种更灵活、更高效、低成本承载数据业务的传输网。分组传送网(PTN)这时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从MSTP到PTN实际上是从接口的IP化演进为内核的IP化,由电路交叉的内核演进为数据交换的内核,这样对于数据业务的传送效率会更高。PTN是一个全新的设备形态,其标准在过去的2年当中也在不断演进、成熟。在PTN设备研发上,我们和国内外的运营商都有紧密的合作。中国移动自2007年4月开始关注PTN技术,并相继进行了一系列PTN技术研究、实验室测试等工作,于2009年11月进行了首次招标集采。目前中国移动PTN网络建设达到数万端,是全球最大的PTN网络。在这个过程中中兴通讯全程和中国移动一起来识别需求、定义标准。中兴通讯已成为70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和论坛成员,特别是在PTN领域向国际标准组织提案100余篇,对业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正是得益于在PTN领域的突出进展,Ovum发布的《2010年一季度全球光网络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中兴通讯光网络销售额首次跻身全球前三。
记者:三网融合将加快运营商宽带提速的进程,目前运营商FTTx建设的模式有哪些?未来将如何演进?
黄力青:目前国内运营商宽带接入建设方式主要有FTTH/FTTB/FTTC几种,以FTTB为主。国内EPON网络建设规模较大,已达6000万线,也有少量的GPON网络建设。无论是EPON还是GPON,未来都无法满足用户业务对带宽的需求。国内运营商以及广电都对网络的接入带宽进行了长期规划,最终每用户带宽将达到50M~100M,这样一个大楼就要达到千兆容量,城域网络就是T比特级的光网络,xPON必须升级到10G PON才能满足这个需求。EPON将演进到10G EPON,GPON将演进到10G GPON。
10G EPON的标准已于2009年9月发布,10G GPON标准则在今年6月刚获通过,从标准成熟度上来说,10G EPON比10G GPON早大约1年。10G EPON标准已经定义到了上下行对称的10G EPON,10G GPON的标准还是非对称的。EPON到10G EPON是网络能力的升级,EPON和10G EPON的终端可以共存在一个PON口下,可根据用户带宽的需求选择是否需要升级用户终端;而GPON到10G GPON是叠加建网,GPON和10G GPON的终端无法共存在一个PON口下。从产业链的成熟度来看,10G EPON比10G GPON早2年。从实际部署、标准的成熟度、产业的成熟度,实现的难易程度而言,10G EPON均具有优势。
记者:中兴通讯在10G xPON方面都有哪些进展?
黄力青:中兴通讯于2009年5月发布全球首台对称10G EPON样机,在10G EPON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PON产业的主流设备厂商,中兴通讯长期对10G xPON标准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在国内国际会议中积极参与并提交大量重要提案,还成功承办过2009年IEEE 10G EPON会议等重要标准会议。中兴通讯的Marek Hajduczenia博士同时担任IEEE 10G EPON标准编辑和ITU-T下一代PON物理层的编辑,并担任了EPON互通标准IEEE SIEPON项目的主编。他代表中兴通讯在历次IEEE会议上提供了大量技术意见并担任了主要的文稿编写工作,为10G EPON标准制定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今年4月,中兴通讯联合PMC-Sierra、Broadcom、Opulan等多家10G EPON芯片厂商进行了全互通测试演示,测试结果显示10G EPON进入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目前,中兴通讯在国内超过20个省份进行了10G EPON试商用,其中包括多个数千线的商用局。
中兴通讯在GPON和10G GPON领域也一直在持续投入。标准方面,中兴通讯在FSAN和ITU-T(10G GPON)提交了50篇左右的提案,而且也是10G GPON标准G987.2的起草人。2009年12月,中兴通讯承建的意大利电信FTTB项目完成正式部署,该项目采用GPON+VDSL2方案。
记者:最后请您谈一下中兴通讯在网络绿色节能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黄力青: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是目前各运营商非常关注的,也是我们公司非常关注的。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于中兴通讯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回收全流程。
中兴通讯的节能减排坚持聚焦四个层面:网络、技术、设备和运营。在网络层面,关注网络的扁平化、融合和平滑演进,最大程度地节约投资;在技术层面,关注各种DSL、LAN、PON、POTS和WiFi等技术的节能方法和方式;在设备层面,关注从芯片级到单板级、设备级等系统的整体节能模式和方法;在运营层面,关注统一管理、统一运维和优化管理等,最大程度地降低运营商的OPEX。
中兴通讯拥有通信电源的核心技术,在这一领域耕耘了20多年,发展也非常快。所以我们能够从系统供电方案的选择、核心供电器件的实现,到系统中的机电管理,全方位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供电方案。目前中兴通讯供电系统的效率无论是整机效率还是内部使用电源转换器的效率都达到行业最高水平,整机效率超过96%,电源模块的效率超过95%。
我们具有核心芯片的设计能力,可以把很多功能集成到同一块芯片中来实现,提高芯片的集成度,减少设备的体积,降低功耗。在芯片的加工上,我们采用最新工艺,达到低辐射、低功耗。
在具体实现上,我们通过设备的智能管理,把不使用的芯片或端口设为闲置状态,和不做智能控制相比,能耗降低接近50%,效果显著。设备的热设计方面,比较小的设备都实现了无风冷散热,风冷散热的设备上则全部使用智能风扇调控技术。通过风扇转速调节,每调低1个级别可节省20%能耗。
设备回收方面,我们的设备回收和利用率超过80%,板卡的可回收率达到50%。
中兴通讯拥有业界最长的产品线,这一优势使得我们能够更彻底地贯彻绿色节能理念,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中兴通讯宽带接入产品于2008年荣获国际工程协会颁发的“绿色环保创新奖”;2009年中兴通讯宽带接入产品ZXDSL 9806H获中国环境(Ⅱ型)标志认证,此认证包括产品节能、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产品回收处理和可拆解四方面内容评估,这是通信类产品首次获得此类认证。
人物简介
黄力青,1994年加入中兴通讯,现任中兴通讯产品研发体系有线研究院院长。历任中兴通讯ZXSM项目经理、传输产品总经理、本部事业部技术副总经理、本部研究所所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