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规划理念
巴塞罗那市首席规划师比森特•瓜里亚尔特在2014年9月27日举行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智慧城市专场发表演讲,提出了智慧城市规划的8条原则:
● 根据城市宗旨定义城市模型;
● 分析城市结构,并制定行动计划;
● 重新思考城市的各个系统,而不仅仅是升级他们;
● 与合作伙伴一起,提升城市服务的经济性;
● 让城市更具可持续发展空间,吸引长期投资;
● 构建宜居城市,为民众增加公共活动空间;
● 打破组织竖井,重构组织架构;
● 与其他城市一起协作,成为智慧城市协议圈中的一分子。
同期论坛上,哥本哈根市政府文化休闲处卡斯滕•豪鲁姆认为,需要以民众的宜居性作为智慧城市架构的根本理念,并强调智慧城市构建中要重点考虑生活质量、健康、宜居性、文化休闲这4个方面。其中,他谈到哥本哈根市在规划时坚持的“20分钟原则”,即民众在20分钟内就可以找到休闲娱乐场所,得到与会者的极大认同。
2013年7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要求,要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教育、医疗优质资源共享,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加快就业信息全国联网。
2014年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国家决定开展信息惠民国家示范省市创建工作、社会保障信息惠民行动计划、健康医疗信息惠民行动计划、优质教育信息惠民行动计划等11大信息惠民任务和计划,重点解决社保、医疗、教育、养老、就业、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社区服务、家庭服务等9大领域突出问题,促进信息消费、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比较国内外关于智慧城市的构建理念,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外在智慧城市的理念层面殊途同归:都是“以人为核心”。在此理念下,智慧城市形形色色的概念与应用,可以归结为经济发展、宜居民生、社会稳定这3个方向。
大数据让智慧城市以人为本
2014年Gartner报告中的Hype Cycle曲线上,2014年大数据刚刚离开炒作周期的顶点。2014年秋季,我们已经隐隐听到业界对大数据的批评之声,有对只追求相关性而不追求因果性的批评,有对大数据在统计上的有效性的怀疑。相信在2015年,对大数据的批评将达到顶点。可以推断,2015年大数据将有一定的退潮。
按照Hype Cycle曲线规律,一个技术在热炒时往往难以实际商用,而热炒退潮,业界开始悲观时,往往是该技术开始在某些局部领域悄悄商用化的时刻。大数据当前已经具备较好的技术可行性,在对大数据需求较为强烈的局部领域,可以率先商用。
智慧城市所追求的3个目标(经济发展/宜居民生/社会稳定)强调社会效益,并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将是大数据率先应用的领域之一。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经营往往需要经过3个阶段:流量引入、流量汇聚、流量变现。即先引入流量,然后对流量进行分类整合,最后通过经营活动变现。
智慧城市的经营也有类似的过程。如图1所示,首先是流量引入过程,即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SB)接入各个委、办、局等单位,使原来的信息孤岛互通;其次是流量整合,即通过数据集中与流程整合,消除数据孤岛与流程孤岛,使跨垂直行业的应用开发成为可能;最后通过经营与第三方APP应用的开发,实现流量的增值。
以大数据为技术手段建设的智慧城市,通过对城市原有的孤岛系统与孤岛流程进行系统对接,流程改进,以及数据互联互通,将对城市的经济增长,宜居环境,以及社会稳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建设步骤上,可以考虑顶层设计先行,垂直行业应用分步建设的模式。这样既可以兼顾总体目标,又可以减少建设资金的压力。
在经济发展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设本身可以带动城市GDP提升,其建成之后的效用,也可以对经济起到拉动作用。可以通过发展绿色数据中心、智慧园区、智慧楼宇、智慧旅游、智慧商场等,拉动经济发展,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和GDP增长。
促进民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也是市民能够切身体会智慧城市效用的窗口。通过发展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校园、智慧社区、智慧教育等,可以促进城市规划的有效性,简化政府及事业单位各类业务办理流程,实现惠民便民,促进民生,提升城市的宜居水平与投资环境。
在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可以通过建设智慧城管、智慧安防、智慧公共安全等,促进社会环境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例如,中兴通讯协助南京公安建设的“环宁护城河”项目,为公安系统提供海量数据存储和实时处理平台和丰富的分析挖掘工具与信息展示,实现人流、车流的实时监控,为青奥期间的公共安全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中兴通讯智慧城市大数据方案
中兴通讯针对智慧城市的大数据应用,设计了UOC(urban operation center)平台,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数据互联互通、流程互通与编排、数据集中存储,以及上层开发支撑等问题。
中兴UOC平台在一个系统内无缝地集成了智慧城市所需的大数据能力,使智慧城市大数据系统的低成本快速部署成为可能。如图2所示,UOC提供了企业服务总线(ESB)用于城市中原有的各孤岛系统的对接;提供了业务编排与流程管理(BPM)用于原各孤岛流程的对接与流程编排;提供了数据共享交换(BEAS)用于原孤岛系统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并具备集中的数据存储与计算能力;提供应用支撑平台(ASP)用于智慧城市各种应用的快速开发与部署。
以智慧政务的流程互通与编排为例。西南某省会城市现有的办事流程多达几千条,市民要跑好几个部门才能办成事。部分流程还出现相互矛盾,难以走通的状况。我们选取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申请流程进行梳理。原有的手工流程效率低下,一次业务办理大概需要20个工作日,有时市民跑一次服务网点只是为了做一次代码登记,若流程打通,可以采用系统自动登记的方式实现。原有的流程成本高,还存在监管漏洞与风险。流程打通与改造后,可将办理周期缩短为1周左右。而且市民在办理此业务时,只需去两次服务窗口即可,一次去递交申请材料,一次去拿证,其余流程通过系统与APP办理。
中兴通讯在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技术领域有着多年的积累,在智慧城市领域具备从基础设施、UOC平台,以及上层应用的端到端构建能力。随着智慧城市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未来的城市将会以人为核心,更智慧,更宜居,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