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我们已做好全面准备迎接5G商用的到来

发布时间:2018-09-03 作者:采编 熊曼卿
file

随着2018年6月5G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的完成,全球5G早期商用部署的浪潮日趋高涨。运营商、设备商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备战,谁在5G中掌握了先手,就意味着将在未来长达十年的通信市场中,取得主导地位。中兴通讯以5G作为核心战略,在标准制定、技术创新、产品验证、商用进程等方面都有亮眼表现。面对愈演愈烈的5G之争, 中兴通讯是否做好了准备?近日《中兴通讯技术(简讯)》采访了中兴通讯副总裁、TDD&5G产品总经理柏燕民。


今年上半年,中兴通讯与中国移动在广州打通5G First Call,释放商用提速信号,引起行业关注。您能先谈谈本次First Call的具体情况吗?

好的,今年3月底我们联合中国移动在广州打通了基于3GPP标准的5G First Call,正式开通了端到端5G商用系统规模外场站点。可以说这是5G商用进程的重要里程碑,对加速5G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广州是中国移动进行5G外场测试的试点城市之一,是我们推动5G商用成熟的重要基地。早在2017年6月,我们已经联合中国移动在广州开通了全球首个5G预商用基站,并联合完成了多项关键测试,全面验证了3.5G频段5G新空口的覆盖、速率、容量、时延等多项指标和技术方案。测试用例完成度、完成时间和质量都是业界领先,为后续的5G商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为中国移动的核心合作伙伴,我们将继续携手中国移动建设5G试验网,助力5G产业链发展。

在5G核心技术方面,自主创新一直是中国企业的主要竞争力。中兴通讯在5G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上有哪些优势和亮点?

的确是这样,自主创新是5G第一驱动力。中兴通讯的“创新”基因让我们有信心在未来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在5G方面的创新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中兴通讯是Massive MIMO技术的先驱和领跑者。Massive MIMO(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是5G的关键技术,它基于精准、成熟的信道估算算法和专利MU-MIMO(多用户多天线)调度机制,能有效提升6~8倍的频谱效率,极大地提高小区容量。早在2014年6月,中兴通讯就全球首家提出了Pre5G这一颠覆式的创新理念,将5G关键技术Massive MIMO 4G化,在不改变终端和现网的情况下,使4G终端用户提前享受类5G的极速体验,并凭借着丰富的验证和商用经验,获得了通信行业的最高奖项:2016年世界移动大会(MWC)的“最佳移动技术突破”奖和“首席技术官之选”。至今,中兴通讯Pre5G Massive MIMO已经有4年的商用经验,并与中国移动、和计、O2、Telefonica等运营商进行合作,积累了大量的运营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为Massive MIMO将来在5G中的成熟商用打下基础。

其次,我们是NOMA技术的主要推动者。NOMA(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也是5G关键技术之一,我们作为第一起草人,在3GPP牵头并通过了NOMA研究项目的立项。NOMA有多种实现方案,由中兴通讯提出的MUSA(Multi-User Shared Access)是其中一种,具有免调度和高冲突支持能力,让系统在相同时频资源下支持数倍用户的接入,我们相信,MUSA在将来有望成为国际标准。除此,我们全面参与了ITU、3GPP、IEEE、NGMN等国际主流标准组织,并在3GPP 5GNR/NGC技术方面累计提交超过4700篇国际提案,获得3个5G关键规范的编辑席位,1个RAN3副主席席位。

第三,在5G芯片技术上我们投入巨大并取得了不俗成绩。基于强大的7nm技术的芯片设计水平和开发能力,我们已经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全制式5G多模基带芯片和数字中频芯片,架构领先,功能强大。

除此之外,中兴通讯还提出许多其他5G核心技术,比如波束管理、高频信道建模、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等等。我们坚信自主创新是5G第一驱动力,我们也一直在自主创新的路上迈进。

根据Ovum第三方分析报告,全球5G商用趋势是2019年实现商用,2020年实现规模商用。现已进入2年倒计时,中兴通讯目前在5G商用进程的布局如何?

5G早期商用部署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兴通讯做好了全面的准备。

首先,在5G产品方面,我们是少数具备端到端支持能力的设备商,迄今我们已经推出了5G低频基站、高频基站、快速部署基站、室内覆盖和模拟终端等全系列全场景商用产品,可以第一时间支持5G网络的商用。

其次,在5G测试验证方面,我们目前已与全球20多家知名运营商进行了5G合作和测试,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Telefonica、Orange、意大利Wind Tre 和OpenFiber、比利时Telenet、Umobile等,已经具备为全球第一批5G商用部署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经验。其中,我们与意大利第一大移动运营商Wind Tre、意大利领先的有线运营商OpenFiber在2017年10月签署了合作协议,目标是建设欧洲第一张5G预商用网络。

除此,加强产业合作,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也是5G走向商用的关键。目前中兴通讯与整个通信产业链都有着广泛的合作。在2017年与中国移动以及芯片厂家联合进行了全球首个符合3GPP标准的低频互联互通测试(IoDT),成为5G产业标志性里程碑。

随着5G大规模商用日程的不断逼近,中兴通讯将继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保持5G先锋的优势地位,构建最佳5G网络,助力运营商迈向商业新增长,实现共赢。

5G商用网络建设大潮即将到来,中兴通讯对于运营商未来网络部署有什么建议?

我的观点是这样的,对运营商来说,首先需要考量的是5G网络架构的确定。运营商会面临SA(独立组网)和NSA(非独立组网)两种选择。一般看来,两种网络架构各有优劣。NSA主要以提升热点区域带宽为主要目标,没有独立信令面,依托4G基站和4G核心网工作。SA不依赖任何网络独立部署,控制面和用户面全部由NR自身解决,能实现所有5G的新特征,有利于发挥5G的全部能力。

经过长期对比研究和实地验证,我们认为SA是更优的选择。SA在网络性能、组网复杂度、建网终极成本上都会比NSA表现更好,同时在最令运营商担心的覆盖问题上也可以比肩4G网络。由于3.5GHz(3.3~3.8GHz)频段是5G初期部署的主力频段,因此3.5GHz NR的覆盖能力将对运营商部署方式的选择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通过大量的链路预算、系统仿真和在广州、深圳、雄安等5G外场的测试验证,发现3.5GHz频段的5G NR完全可以达到与4G同等或更好的网络覆盖。这就是说5G NR在3.5GHz频段完全具备SA独立组网能力。

因此我们更建议运营商未来网络部署采用SA方案,一方面保护4G现网不受影响,另一方面可以确保客户充分感受新的5G网络带来的极致体验。具体网络建设可以先从低频开始,实现基础网络覆盖,当业务量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再通过高频段技术增加容量和速率。

中国致力于建设网络强国,在5G领域十分积极。您怎么看待中国在5G世界舞台上所处的地位和担当的角色?

从目前来看,中国力量成为5G时代的引领者已经成为了产业共识和必然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体现:

在标准领域,中国通信企业贡献给3GPP的5G方面的提案,已经占到了全部提案的40%。各个5G工作组的中国专家也占比很大。

从政策方面来看,中国政府表示要建设全球最大规模的5G商用网络,并率先公布了5G频段,无疑释放了非常积极的信号。

在市场方面,根据知名咨询机构Ovum的独立研究报告,截止到2017年底,全球总共有4G基站数量约779万,中国4G基站约434万,占到了全球基站总数的55.68%。而在中国4G市场,中兴通讯占了1/3的市场份额。市场规模决定了话语权,中国市场的巨大体量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将极大促进5G产业链的繁荣。从系统到终端到芯片,全球产业的伙伴们都愿意率先围绕在中国市场的这块蛋糕周围,把5G的商用需求进一步探索清楚,把5G端到端的产业链做起来,同时让全球都能分享中国5G的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优势。所以我们相信,中国5G,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