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信设备制造业建立市场和技术综合分析

发布时间:2003-11-26 作者:中兴通讯

近几年的通信设备市场,技术和经济的因素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风云突变。设备制造商有的在某一方面顺应了发展方向,抓住了时机,及时投入,取得了可观的市场份额,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发展;也有的或作出错误判别,或误将泡沫或短时卖点当成发展趋势,投入过早或过晚而未赶上投入时机,失败的事例也不少。通过后面的案例,本文希望说明为了使通信制造商能够正确作出判断,做到及时和准确的投资,有必要将技术因素和市场因素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投资方向,分析与投资方向相匹配的开发路线和市场策略。为此,本文提议建立市场和技术综合分析这一课题。

  1 案例分析

  考察通信近10年的发展,可以举出一些案例供本文分析:

  (1)案例1:V5.2接口系统--在中国的一次雷阵雨。

  1998年,为满足电话业务的发展需要,中国国内电信业在一些省市推广了基于V5.2协议的接入系统。看来需求很大,发展也很迅猛。由于市场的刺激,一批制造厂商相继投入开发,推出产品。然而,时隔一年,市场需求急剧萎缩,除少数企业外,总体上货源大大超过需求,致使每线价格在一年内下降至最初的一半以下。至1999年底,许多地方即提出放弃V5.2系统的建设计划,一场阵雨即告休止。

  为什么V5.2在中国会昙花一现?

  第一,长期以来中国电话业向两个目标发展:一是满足用户装机和话务扩大的需求;二是逐步从单一的电话业务向宽带业务、数字业务、多媒体业务过渡。这两方面都促进传输带宽的发展。V5.2系统采用复用的方法提高从用户到交换局之间的带宽利用率,这是符合需求的。但是为达到此目的,方法较多。V5.2系统不是唯一的、最佳的解决方案。在V5系统推广之前,已有远端模块光传输产品,DSL则利用已有的铜线。从技术和市场两方面都不能说V5.2系统代表着接入网的发展趋势。

  第二,1999年以来,随着因特网的普及,运营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数字化和增值业务。

  可见,一种新技术出现时,可能掀起一阵市场浪潮。这个浪潮能否长久,要看从市场和技术综合分析在同类用途中这种技术是否最合适,这就需要科学的分析方法。

  (2)案例2:全世界SDH/Sonet--经历10年发展而不衰

  前两年提出IP over WDM时,一些人预料SDH/Sonet体系可能会很快消亡。然而事实却相反,SDH/Sonet销售量近年一直保持稳步上涨势头。

  为什么到目前SDH还没有衰落?当初的预言是建立在两个理由上:

  理由之一,是IP over WDM可以免去IP over SDH over DWDM过程中由SDH开销消耗的带宽。从纯技术的观点看这是对的。然而实现IP over WDM必要的条件是在光层有诸如数字包封一类的数字结构,SDH层的交叉由光层的交换或交叉所代替,光层的网络管理也要十分成熟,所有的接口要有充分的标准化。这在目前还做不到,除非是新建网络。网络运营商不愿意太快地放弃自己已经建成的SDH网络。

  理由之二,是SDH暴露出的一些跟不上技术发展之处,特别是不适合于基于包的传输。这个理由,从技术上讲是成立的。目前看来SDH的缺陷有:

  • 固定的速率、固定的时隙映射适合于电路交换,传突发性强的包时,其传输带宽利用效率较低;
  • IP、ADM、SDH、WDM, 多层开销,不经济;
  • 升级跳度大,升级操作时间长;
  • SDH支持的环保护受到了多波长光传输的格状网的挑战;
  • 没有QOS机能。例如大客户要求70%为话音和DDN专线,10%为尽力而为的E-mail、http等业务,20%为ATM承载的IP。而SDH平等地对待净荷,因而无法实现差异服务;
  • 为减少抖动而引入的时钟同步,对数据业务通常是多余的;
  • 无法以相应的映射结构对不断新出现的接口作出很快的适应;
  • 集中的网管不方便快速增加用户,不利于快速发现故障。

  即使如此,由于SDH已经成为网络中的主要体系,业界不会轻易放弃,而是希望在其基础上作改进。开发商于是不遗余力地开发新设备,使其既能够满足包交换,也能满足电路交换。除大的制造商外,仅在美国就在近两三年出现数十家Start-up公司从事这种产品的开发。他们推出的多业务平台产品大部分仍然是基于SDH/Sonet。典型代表是多业务节点设备,包含ATM、SDH、PDH、以太接口。对于以太接口,有的设备还引入协议的第3层。其它相关的诸如RPR技术、DPT技术、SDH VC的级联技术都已经商用化。

  目前的状况是,考虑到传统的电信企业在数年(中国为5年)内保留电路交换;新兴的IT产业面对IP和电路交换并存的局面也要建立SDH;SDH的可靠性和可生存性目前比基于以太的系统高; SDH架构便于开发多业务平台; SDH仍然可以成为超大容量全光网的汇入等因素,业界认为,SDH在网络中数年内还将保持其一定的地位。

  当然这并不是说,SDH会成为一个永久不变的体制。纯粹的SDH产品在一定时期会消亡。

  可见,由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被广泛投资且成为盈利主力的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缺陷时它不会马上退出,而可能在一段时期继续被应用。此时,不失时机地开发补救其缺陷的新产品,或发扬其优势的新产品,是一种投入相对较少、收效较快的方法。这就需要科学的分析方法,从而能准确地判断时机。

  (3)案例3

  1999~2000年间,美国光通信许多制造商扩大生产和开发规模。继之而来,2001年是一个大收缩。同2000年比,美国通信市场销售量下滑。 2001年以来,美国光通信市场也同样下滑,主要的制造商都报导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0%左右。由于不景气,许多公司光通信部门裁员幅度达到20%。一些新技术产品的需求也随之放慢。同时 ,对新公司的合并和收购也已放慢:2000年1~6月,美国共发生205起收购,总额高达494亿美元,而今年同期只有114起72亿。

  面对这一现象,人们思考为什么出现这样的下滑。回顾近几年来安装在网络上带宽资源的增加,主要受到因特网发展的刺激:一是由于新增加的用户量,以及为 满足用户服务的质量、运行速度等更高的要求所需的带宽;二是预计基于因特网的增值业务所需要的带宽,例如电子商务需要的带宽。这两方面的带宽需求也被映射到接入层、汇聚层和骨干传送层的扩容计划。后来的事实说明,最初对需求的估计过高。例如电子商务的运作远不及预料,因而所需的带宽远不及最初规划的那样多。又如由于许多服务被定位在免费提供的资费标准之内,回收的困难使投资者放缓对ISP的投入,其经营发展后劲不大。因此,在1999~2000年,虽然美国光通信运营商的建设发展较快,埋设的待租光缆很多,安装的大容量系统和设备很多,但到2001年,面对需求的运营商大大放缓了新建速度而把重点放在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上。于是制造业首先受到打击。

  回过头来,我们应思考的是:当初应当如何冷静和客观地估计形势,从而作出正确决策可见对于市场需求,要透过现象作本质分析,也需要有科学的分析方法。

  (4)案例4

  当SDH发展到STM-16水平时,有的公司认为应继续开发STM-64和以10G为每波传输速率的波分复用,有的公司采取相反态度。一年后,市场出现对宽带的较大需求 ,因而前者取得较好的市场份额,而后者一时处于被动且在宽带光通信的市场份额排名大大落后。

  可见,技术对市场的拉动趋势不可低估。问题是我们容易承认新技术可以取代或挤走部分现有技术时,却不容易正确地判断什么时候新技术会成熟,这需要的是科学的分析方法。

  分析以上案例,不难看出,研究通信事业发展的经济规律是十分必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技术的发展,运营业和制造业投资的回报,用户对通信业的信心,也影响通信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力度。

  2 通信设备制造业需要市场和技术综合分析

  如果我们把通信业划分为3个层面:通信产品的开发、制造和供应者,通信系统的建设、营运和管理者,通信业务的提供和销售者,则不难看出当通信事业的市场形势发生某些动荡时,产品制造商有两种可能:一是受损失而且可能在3个层面中相比受到损失最大,二是也可能抓住时机获利。

  如果按照通信业界的技术类别划分来考虑,那么对通信业市场形势动荡的反应最为敏感的是通信传输业。其原因在于任何业务需求总是映射在传输带宽中,而不论动荡源来自什么业务部分,最终总会反映在它映射到传送网的那一部分。所以通信业市场形势动荡时,传输产品制造业可能受到打击,也可能抓住时机发展。

  由此可见,对于通信设备制造商,特别是传送设备制造商,加强对通信发展的技术和经济的综合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3 需分析研究的问题

  对通信发展的技术和经济的综合分析,涉及到市场和技术两方面的发展状态。以通信设备制造商为例,通过分析可以知道:

  • 通信业市场和技术之间的互相依存、互相推进的关系目前处于何种状态,是市场提出了需求而技术不能很好地满足,还是技术发展较快而市场一时没有那么大的需求;
  • 对于一种特定的产品或技术而言,市场的扩大和技术的发展这两方面的关系,它们间有何规律;
  • 即使是由于市场出现需求才提出的项目,也要特别分析是符合正常规律的还是超出一般规律的项目,要善于区分哪些有长远发展前景,哪些属于短期的市场卖点;
  • 对于有短期市场卖点的项目,是否值得和有力量快速组织适当的开发、生产与之匹配;
  • 对于有长期市场前景的项目,评估在什么时候、什么样的技术与需求条件形成之后,市场对它的需求达到最大。在什么条件下它将会消亡,消亡后被什么技术取而代之;
  • 然后确定采取什么样的开发路线和市场策略与之匹配。这就要善于识别那些从纯技术观点看有吸引力,市场寿命却短的项目,从而制订有前瞻性的投资策略,排除来自这类项目的诱惑而将力量集中于那些有发展前景的项目。

  上述所有这些,都可以综合成一个研究项目: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技术与市场的综合分析。

  4 项目可能达到的效果

  这个研究项目,其目标是提出正确的开发路线和市场策略,可以成为企业投资和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如果针对以上案例,从对市场需求的广泛调查并应用科学观点深入分析,可以达到什么效果?

  对于案例1类型的项目,通信设备制造商采取的态度是:

--不将其作为长远的投资与开发方向;
--短期的市场也可能是盈利的机会,要分析有利的时间有多长;
--估计自己的力量和市场当前发育的阶段,确定自己是否快速进行一次短期性的开发;
--启动短期型开发的策略,例如开发多少,OEM多少;
--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要坚持完善而认真的售前与售后服务。

  就案例2的SDH分析研究,可以看到:

--近些年,SDH还将在传送网市场存在。SDH设备内包含的DXC部分,可能因ASTN的发展而成为一门更合时宜的技术;
--作为发展方向的ASON建立在分布式网管的基础上,而目前的SDH大部分还采用集中式网管;
--多业务的SDH符合城域网发展的要求,因而应当大力发展;
--分析对比10G以太终端和STM-64 ADM的不同应用场合和不同市场定位,开发10G的SDH及10G的OUT(用于WDM系统)等。
--同时还应当分析SDH产品的市场寿命问题。

  上面的分析结果,本身就揭示若干课题及其发展方向。这些将为企业SDH产品的发展定位提供依据,可作为确定开发、改进策略的出发点。

  针对案例3的研究,我们应当把在不同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下光通信发展的共性和个性加以区别,把光通信的发展方向同光通信市场当前的一个阶段的行业动态区别开来。在当前情况下,寻求商机和合作机会等,避免不必要的投资就是收益。

  从案例1和案例4看出:避免上一个不应当上的项目,抓住一个可能被忽略的机会,对于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决策者每天都遇到许多新动向,听到许多新趋势,这就提出决策判断的需求。涉及到决策的需要,目前通信设备制造业已经出现许多新课题,如何对待呢?这可以纳入市场和技术综合分析,举例如下:

  例1:光传输在10G级别,是SDH 的STM-64还是10G以太加RPR环更有前途?
  例2:从经济发展趋势看,如何正确估计目前宽带接入到户的发展?

  应当指出,市场和技术综合分析不仅利及当前,而且也涉及长远发展。再如:

  传统的光通信同交换严格分开,其通路的组织调配有许多新概念,但脱离不了电路交换的基本思路。IP的出现以其灵活的选路原理带来的经济性,冲击了传统网络的这一呆板面貌。现在针对基于IP组网的弱点,保留了传统光网络在保护倒换、组网的严密性等的优势,提出了ASTN(自动交换传送网)。下一步的问题是设备制造商如何以自己的产品,分步骤地适应ASTN的需求。

  又如,全光网的实施在近年内虽然还不可及,但其关键技术已在实现中,那么将全光交换同SDH交换、包交换结合起来是否也是下一步设备的关键?

  5 结束语

  通信设备制造业希望在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方面既要避免不必要的投资行为,又要不错过发展机遇。为达到这一目的,决策者需要确定什么要做,什么不要做,要做的应采取什么技术和市场策略,有必要通过市场和技术的综合分析手段,提出决策所必需的参考或依据。

  作者认为这应当作为一个题目,结合通信制造业的实际,进一步研究市场技术综合分析的方法,完善现有框架,充实细节,以成为一个完整的工具。

[摘要] 针对通信设备制造商,文章提出在开发一种产品或在确定一种技术或市场发展方向时,以科学的方法将市场因素和技术因素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其技术发展前途和市场开拓前景。在分析中,尤其要从错综复杂的市场现象中识别哪些是只有短期卖点的项目和哪些是有长期市场前景的项目,从而决定正确的投资方向和开发策略。文章通过具体案例探讨了这一方法的框架,并在结论中提议建立市场和技术综合分析这一课题,使之成为通信制造业的决策参考工具。

[关键词] 市场 技术 综合分析 投资 开发

[Abstract] It is necessary for telecom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when developing a new product or determin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a technology or product,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technical prospects and market developments by scientifically combining the market and technical factors, and distinguish programs of long-term prospects from those only of short-term benefits in order to make correct decisions in investment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roposal with real cases, and concludes that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market and technology can be the equipment vendor;s decision-making tool.

[Keywords] Market Technolog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Investment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