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未来信息网络的美好蓝图
--从中兴通讯第三次高级论坛看下一代网络走势
本报记者 孟伟松
近年来,“下一代网络”的话题引起了国内外通信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研究也日趋深入。日前在昆明举行的中兴通讯高级论坛上,20多位来自高校、运营商和制造企业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下一代网络的标准、IP QoS以及未来的移动网、智能光网络、网络检测与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展开了充分讨论和交流。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下一代网络进行了分析和预测,让人们更真切地看到了未来信息网络的美好前景。
下一代网络建设意义在于满足小康社会需求
本次论坛上,下一代网如何满足小康社会的需求成为热点话题之一。北京邮电大学钟义信教授提出了“大规模信息智能网络”的概念,他认为发展到“初等信息社会”,其根本途径在于“信息化-智能化”,大规模智能化信息网络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生产方式,把工业-农业社会提升为信息社会。
信息产业部电子7所教授级高工李进良则认为电信普遍服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先决条件,他认为农村通信网的建设对于拉动农村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电信普遍服务,在技术上不宜选择有线接入,而应选择无线接入。
下一代网络演进 循序渐进是关键
目前,业界对于下一代网络的研究和试验仍在进行,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定论,ATM的应用呈上升趋势,再度引发了下一代网络是基于ATM还是基于IP的问题。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总工蒋林涛对此态度很鲜明,他认为ATM应用量的上升是因为IP技术在安全性和服务质量(QoS)上一直未能突破,要ATM来过渡,下一代电信网的方向应该是基于IP的。IP电信网将完全不同于基于Internet理念设计的IP网,它保持IP网最基本的关键特征,即IP电信网将基于分组交换技术,采用不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网络设备的节点之间不采用复杂流控技术。不面向连接、无复杂流控是IP网的精髓,是不可改变的。
从运营的角度来说,蒋林涛认为IP电信网将采用基于电信网的设计理念。
NGN规模应用在即,但具体时间表仍没有明确说法,中国电信集团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分别从3个方面提出了看法,她认为,替代PSTN/ISDN的NGN网络单元将在2005年以后出现;而分组数据网络的演进方面,基于固定Internet融合技术,新一代业务的提供将在2005年以后;移动融合业务则将在2006年以后。NGN的演进将主要采用重叠网策略以及固定网络和移动融合的策略。
下一代网络应用 关键在于IP QoS
能够在IP网络上开展有质量保证的端到端的电信级业务,是影响NGN应用前景的重要课题。对此赵慧玲从运营商的角度给予了充分说明,她认为电信级IP QoS是支持在IP网络上开展可运营、可管理、高质量的电信业务的关键,是实现电信和IP网络融合的基础。电信级IP QoS要求能够在IP网络上承载电信级多媒体业务,如IP电话、视讯会议、视频点播等,并为3G、软交换等提供承载层的服务质量保证。
对此,南京邮电学院的糜正琨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IP QoS的目的是通过管理和控制网络资源的使用,在确保用户和应用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和网络运营效率,消除或减少可能的网络拥塞,要在全网范围内将业务流量处理机制、资源供给和网络配置机制协同起来,才能保证应用所需的QoS。
下一代网络传输体系 智能全光网将是主流
谈到下一代光网络,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被公认为是主流。信息产业部电信5所教授级高工李秉钧就如何切入ASON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对运营商而言切入ASON可以从骨干网络开始,也可以从汇聚层面着手,可以开始建立骨干性质的ASON平台,也可以在已经有的网络节点设备基础上逐步增加ASON的成分。
北京邮电大学顾畹仪教授介绍了一个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光突发交换(OBS)技术。她总结OBS的主要优点为:具有中等交换粒度,突发分组的长度可以从几个分组到一个短的会话,只使用一个控制分组,从而使每个数据单元具有较低的控制开销;从不同源端到不同宿端的突发分组可以利用统计复用的方式,有效地利用链路上相同波长的带宽,带宽的使用效率较高;BHP和BDP的分离,有效降低了中间交换节点的复杂度和对光器件的要求,中间节点可以不需要光缓存,同步要求低;带宽单向预留,等待时延短。
下一代网络的无线技术 旨在提高频谱利用率
北京交通大学校长谈振辉教授提出,未来无线通信领域新技术中比较明朗的前沿课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建筑物内无线通信存在Internet和蜂窝的接入技术之争、许可频段和非许可频段的WLAN频谱之争;全球认可的CDMA多址接入技术在向4G演进中面临着挑战,要以新的调制和编码来提供高的频谱利用率;在未来网络中,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技术主要在网络较高层次上,目前在物理层的技术有OFDM、UWB和空时调制编码;因具有灵活性,Ad Hoc网络将在未来网络中扮演重要角色;未来网络设计应考虑网络跨层间的相互影响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近康教授则提出,信道估计和预测是经典课题,又是新兴课题,对无线信道的估计和预测能力将直接影响和决定信道传输能力和利用效率。
下一代网络的安全要从战略高度予以重视
随着互联网应用从单纯的数据传送发展到多媒体信息的传送,网络流量形式有了极大的改变,人们对互联网的流量特征、性能特征、可靠性和安全性特征、网络行为模型缺乏理解和精确描述的问题日益突出。从进一步加深对互联网认识的角度,网络测量是通过收集数据或分组的踪迹,显示和分析不同网络应用在网络中的分组活动情况。
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已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但近几年来,恐怖主义、战争威胁、计算机病毒、信息对抗、信息安全等问题开始困扰全人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王育民教授就信息安全技术的进展作了全面的介绍,他认为,Internet协议开始时并未考虑到信息攻击。检测一种病毒一般要将病毒码与计算机可能被感染的内容逐一进行比较,病毒数据每增加1比特,相应的计算量就会急剧增加,因此,病毒检测的困难性的增长比计算机速度的提高快,只有容忍某些非零的错误结果,捕获病毒的软件才能跟得上。
本次高级论坛上,来自运营商和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谈到了未来通信业发展的前景和面临的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下一代通信网络的探讨变得更加富有针对性,可以说,技术上能够实现的和谐与完美的确很重要,但仍必须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与运营商自身成长和竞争的需要紧密结合,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世界的通信网络一定能够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多美好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