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资源生命周期管理探讨

发布时间:2004-01-09 作者:叶云 章元

编者按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电信业规模已挤身世界前列,但运营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的运营商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提高国内电信运营商的运营管理水平,使原来的粗放型的运营管理方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是当务之急。

  随着中国电信竞争环境的形成以及通信设备性能价格与国际差距的缩小,国内外电信运营软科学方面的研究差距日显突出,电信运营软科学研究已成为中国电信运营商、设备提供商关注的焦点。其中,如何实现电信资源生命周期的管理是电信运营软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资源状态管理是当前电信资源管理建设的基础内容[1],其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完整的资源生命周期管理。在目前各电信运营商进行的资源管理系统建设中,资源状态管理是其基本内容。随着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的进展,资源状态管理正由零散的资源状态记录向完整的资源生命周期管理方向发展。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中国电信运营企业经过了多次分拆,固定资产的情况错综复杂,随着中国电信运营企业纷纷在海内外上市,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显突出。电信企业固定资产的特殊性在于其绝大部分是以网络资源的形态存在。由设备资源、线路资源组成的电信网络,其资产价值已经不能简单地由其采购费用来衡量,必须对其提供业务的资产增值部分进行动态的管理及评估。

  1 eTOM的商业过程模型

  电信资源生命周期的管理过程必须放在一个科学的电信运营框架下进行探讨。电信管理论坛(TMF)在电信管理网(TMN)体系基础上提出的增强电信运营图(eTOM)[2—3]是为实现新一代运营支撑系统提出的业务框架规范,目前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支持。其中eTOM在电信运营图(TOM)[4]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补充及提高,其内容由TOM主要关注的业务运营领域扩展到电信企业运营的全部过程,成为电信企业规划建设的重要参考。

  电信运营企业的各种市场过程、营销过程、运维过程、管理过程复杂交织。如何对于管理过程在企业中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eTOM提出了自己的观点。eTOM将企业分为3个管理过程域(如图1所示):运营管理域,覆盖了运营管理的核心部分;战略/基础架构及产品管理域,覆盖了战略规划及生命周期管理;企业管理域,覆盖了企业层面的和商业支持的管理过程。运营管理域是eTOM的核心,它包括支撑电信业务开展的全部运营支撑过程,特别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实现、业务保证、业务计费过程。其在TOM的基础上,将这些管理过程进一步划分为日常的运营支撑以及后台准备两部分。eTOM的运营管理域在横向上又细分为客户关系管理、业务管理与运营、资源管理与运营、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等4个层面。战略/基础架构及产品管理域包括:业务战略规划、规划实施、业务基础架构建设、电信产品的开发及管理、供应链的发展及管理。在eTOM中,基础架构不仅包括支撑产品及服务的IT及资源架构,同时还包括支持功能过程的基础架构,如支持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管理域包括电信企业开展商务活动的基础商业过程,这些过程常常被认为是电信企业基本的功能和过程,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其中,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域的重要内容,与企业财务管理密切相关。

  以上管理域覆盖了电信企业的不同管理视角,概括了企业商业运营的全过程。

  2 电信资源生命周期管理的内容

  探讨电信资源生命周期管理的内容过程中,根据资源存在的客观属性,资源的生命周期状态管理分为物理资源的生命周期状态、逻辑资源的生命周期状态两个管理层次[5]。

  物理资源的生命周期状态管理包括如下内容:

  (1)在役设备/设施资源状态管理,包括规划、在建、建成、废弃4个基本状态以及待停用、待回收、待迁移、待拆除重建、待维护、维护、更换等过渡状态。在电信运营企业生产过程中,在役设备/设施资源通常采用工程项目的方式进行建设,工程结束通过验收后资料归档,设施投运;设备退役也大量采用工程项目的方式,新的设备入网,旧的设备退网。设备/设施在工程完毕后在维护过程中状态发生变化(包括少量设备/设施的增加、迁移、维护、更换等维护工作),其资源增加、迁移的维护工作通常采用运维部门内部的小型维护工程方式进行,设备故障及日常维护、更换通常采用维护工单的方式进行管理。

  (2)在役前后资源状态管理。此时资源主要作为备品备件及仪器仪表库存被进行管理,其中,备品备件包括在库、领用、还出、借用、故障、修理、退网、待报废、报废等管理状态;仪器仪表包括在库、领用、还出、送检、借用、故障、修理、退网、待报废、报废等管理状态。备品备件的管理状态随采购入库、工程入库、借入入库、借入还出、领用、退网、交换、借用、借用返回、送修、送修返回等多种工作过程发生变化,通过多种管理流程进行管理;仪器仪表的管理状态随采购入库、工程入库、借入入库、借入还出、领用、退网、送检、送检返回、借用、借用返回、送修、送修返回等多种工作过程发生变化,通过多种管理流程进行管理。

  逻辑资源的生命周期状态包括如下内容:

  (1)通道资源状态管理,包括未配置、已配置、预留、备用等状态,其状态随通道资源配置工作过程变化。通道资源是非常重要的逻辑资源,典型的如传输通道资源、光纤通道资源等。通道资源的配置过程实际上是底层一系列物理资源,如端口、端子、时隙、光纤等,相互之间建立固定的关联关系,并统一为上层通道资源占用的过程。

  (2)业务资源状态管理,包括空闲、预占、占用、出租、预留、预释放、开断等状态。其状态随业务资源调度过程发生变化。根据实际情况,业务资源可以是直接对物理资源的调度,如对光端口、电端口、管孔的调度,也可以是针对逻辑通道资源的调度,如对传输电路、光路、号码的调度。

  资源的生命周期管理框架如图2所示。图2表明,网络资源的生命周期在企业运营管理的各个过程中体现,是资源管理层与运营管理层的重要内容。

  3 电信资源生命周期管理的实现

  资源状态的变化根据一定的管理工作过程进行,只有将管理工作过程与资源状态更新相联系,才能最终实现资源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在此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作过程包括:工程管理、备品备件及仪器仪表管理、配置管理、调度管理、维护管理等。这些工作过程的后台数据将通过统一的资源管理数据库进行统一存储及管理。在管理的实现上,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工作过程规范化。工作过程的规范化是实现资源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只有从工程建设、业务开通、运营维护、备件更换、退网报废全过程实现规范化的流程管理,才能准确追踪及记录资源的变化,并实现数据的完整记录。

  (2)定义运营支撑系统工作过程间接口。资源生命周期管理的部分工作可以直接借助资源管理系统提供的工具进行,如配置管理、调度管理。部分工作完全属于办公流程,应考虑实现数据的交互接口,将资源状态的变化情况记录到资源管理系统,如工程管理、备品备件及仪器仪表管理、维护管理等。

  (3)提供对资源生命周期全程跟踪的辅助手段。在实现资源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上,可以考虑通过资源标签,条形码等管理手段的综合运用,实现资源生命周期全程跟踪。

  在资源管理系统中,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实现资源管理与企业管理域固定资产管理的功能衔接:

  (1)建立设备的固定资产卡片编号属性。通过固定资产卡片建立固定资产档案与现场设备的对应关系。

  (2)由工程管理部门记录设备工程的详细资料(建设单位、厂家、时间)。通过相关合同的财务数据,进行电信网络的规模统计与折旧计算。

  (3)由备品备件及仪器仪表管理进行设备在役前后的固定资产管理。提供设备整个生命周期的跟踪记录,提供固定资产的查询功能。

  (4)提供资源管理数据的统计功能。按照工程、年限统计固定资产报表,输出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4 结论

  电信资源生命周期管理作为电信运营软科学的重要问题,在企业运营管理的各个过程中体现。在eTOM的运营管理域中,电信资源生命周期管理是资源管理与运营管理的重要内容。资源状态的变化是根据一定的管理工作过程进行的,只有将管理工作过程与资源状态更新相联系,才能最终实现资源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是电信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体现在eTOM的企业管理域中。两者存在着密切联系,必须提供多种手段实现功能的相互衔接。

  5 参考文献

  [1] 叶云, 李小进. 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的定位与开发 [J]. 中兴通讯技术, 2002,8(5):47-49.

  [2] TMF, enhanced Telecom Operations Map (eTOM) / The Business Process Framework - GB921 v3.0 [S].

  [3] TMF, New Generation Operational Support Systems ("NGOSS") Architecture Overview - GB920 v1.5 [S].

  [4] TMF, Telecom Operations Map - GB910 v2.1 [S].

  [5] 叶云, 李小进. 建设电信网络资源统一管理平台 [J]. 黑龙江通信技术, 2001,16(3):15-17.

[摘要] 文章按照增强电信运营图(eTOM)的商业模型及管理域划分思想对电信资源生命周期管理在电信企业的基本定位进行了分析;对电信企业建设中如何分阶段、分步骤实现资源生命周期管理的最终目标,如何实现资源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资源生命周期/固定资产/备品备件/增强电信运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