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通信在中国飞速发展与中国通信市场的竞争加剧,传统语音业务对于中国移动运营商业绩的贡献越来越小,各移动运营商开始面临“增量不增收”的严峻问题,即用户数量虽仍在增长,但速度已趋缓,同时新增用户的资费贡献率持续走低,每用户平均收益(ARPU)值呈下降趋势。2001年—2003年,短信业务(SMS)的迅猛发展为中国移动运营商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且为新业务的开发拓展了思路。随着3G时代的到来,无疑多媒体信息业务(MMS)将是各移动通信运营商新的业务增长点,是刺激用户更多使用移动运营服务并最终提高ARPU值的有效手段。
1 多媒体信息业务概述
MMS最大特点就是支持多媒体内容,不但可以传送文字短信,还可以传送图像、影像和音频。因此,MMS的应用要比SMS丰富得多。MMS支持JPEG和GIF图像格式,普通用户利用MMS可以拍传照片,商务用户利用MMS可以实现移动办公。人们利用MMS定制实时信息,不仅可以得到文字描述,还可以得到直观的图像,如股市K线图等。娱乐消遣方面,Flash、游戏、电影等必将成为MMS的主要业务发展方向。此外,MMS还可以提供E-mail服务、商业服务、定位服务等业务。这一切大大超出了SMS所能提供的服务范围。
MMS的诱人服务建立在先进的技术基础之上。首先是建立在无线应用协议(WAP)之上。MMS以WAP为载体传送图片、声音和文字等信息,实质上是一种WAP业务。WAP是在数字移动电话、Internet、个人数字助理(PDA)、计算机应用之间进行通信的开放协议。通过WAP技术,可以将Internet信息和服务引入移动电话。MMS业务是在WAP之上的高层应用程序。其次是建立在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之上。GPRS是一种基于分组交换传输数据的高效方式,解决了GSM电路数据业务速率低、数据量小的问题,从而促进WAP业务的开发和推广,为MMS业务奠定了基础。MMS业务属于第3代移动通信业务,因为3G高速移动环境支持144 Kb/s,步行慢速移动环境支持384 Kb/s,室内支持2 Mb/s的数据传输。因此,3G时代MMS将是移动增值业务的重点。
目前,MMS业务有6种典型的发送方式[1—2]:
(1)MMS手机发送给MMS手机
用户通过自己的MMS手机将手机中的MMS信息发送给另一位用户的MMS手机。发送方法和发送SMS一样,只不过发送的是多媒体信息。
(2)MMS手机发送给一般手机
MMS手机用户发送多媒体信息给一般手机用户,一般手机不能接收MMS信息,系统自动把这条信息转发到收方的梦网邮箱并向接收方用户发送短信通知。
(3)MMS手机发送给任一邮箱
MMS手机用户发送多媒体信息给一个邮箱,接收方用户登陆该邮箱接收此条MMS信息。当前,除中国移动的梦网邮箱等少数邮箱外,大部分电子邮箱不支持MMS多媒体信息的接收。
(4)从邮箱发送给MMS手机
用户登陆梦网邮箱,选择要发送的多媒体信息,输入接收方的MMS手机号,把多媒体信息作为附件即可发送出去。
(5)从网上下载多媒体信息至手机
用户可以从提供MMS服务的网站上定制、点播多媒体信息发送至MMS手机。
(6)从MMS手机发送至个人相册
从MMS手机发送MMS信息至梦网个人相册(网站提供相册功能)。在手机上选择MMS信息,输入网站号码,即可发送。
2 多媒体信息业务系统结构
MMS在现有不同类型网络的承载平台基础上构建多媒体信息业务环境(MMSE),增加MMS应用,提供多媒体信息服务。不过由于传输带宽和移动用户终端的特殊要求,只有GPRS或者3G网络才能充分发挥MMS的业务特色,使用户享受到MMS所带来的好处。
一个完整的MMS系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MMS终端、多媒体信息中心(MMSC)、MMS用户数据库、外部应用服务器。另外,由于MMS业务在实现时以WAP作承载,短消息作提示通知,由MMS手机自动到MMS信息中心中去提取,因此,还需要WAP网关等设备。
MMS终端属于应用层的功能实体,如MMS手机。MMS终端提供MMS信息收发、浏览、增删等基本功能以及必要的管理功能(如加密、解密等功能)。
MMSC是多媒体信息控制中心,由MMS服务器和MMS中继器构成,是构建多媒体信息业务环境的核心。MMSC提供寻址、存储和转发功能。MMS服务器接收到MMS信息后,查找接收MMS信息的终端(寻址)。如寻址成功,则立即发送,否则先存储起来以后再发。MMSC可以和其他MMSC、Internet、E-mail接口,可以和准备扩展服务的外部应用服务器相连,通过一定的协议转发MMS信息。
用户数据库包含用户的属性信息和服务信息。如年龄、住址、用户手机号码、是否大客户等。通过这些信息,运营商可以了解用户的使用情况,更好地为用户服务。用户数据库是运营商建立客户关系的基础,通过用户数据库可以建立用户数据档案,进行联机分析处理(OLAP),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挖掘用户使用模式等,这些对于延长客户生命周期至关重要。
MMS业务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在图1所示的MMS业务系统结构中,MMSC为计费系统提供信息,外部应用服务器实现业务增值扩展,WAP网关实现无线网络和MMSC之间的协议转换。
3 多媒体信息业务的实现
MMS是3GPP和WAP论坛共同制定的标准,是在SM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媒体业务,可兼顾不同类型的网络和终端之间的通信。因此,MMS业务的实现既可以基于IP方式,也可以基于WAP方式[2—3]。
(1)基于WAP
在WAP方式中,移动通信网和MMSC之间通过WAP网关相连。当MMS终端发送MMS信息时,该信息按照WAP协议进行编码、借助于移动通信网(如GSM、GPRS、3G)传至WAP网关;WAP网关和MMSC之间按照HTTP进行通信,从而把MMS信息传至MMSC中;MMSC再进行寻址、存储和转发。
(2)基于IP
与基于WAP实现方式不同的是,MMS终端发送的MMS信息不是传到WAP网关,而是传到IP网关。MMS终端和IP网关之间采用传输控制协议(TCP),IP网关解析MMS信息后又通过TCP协议传至MMSC,最后由MMSC处理。
由于前向兼容的原因,目前MMS业务主要基于WAP方式实现。
4 有关多媒体信息的探讨
4.1 MMS信息结构
MMS信息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以及多样的服务内容。一条MMS信息的推荐大小为30 KB,其传输单元为MMS协议数据单元(PDU),由头信息和体信息两部分构成。头信息表明体信息传输信息的类型以及规定体信息传输内容的排列次序。体信息由组成MMS信息的各个多媒体文件组成,而每个多媒体文件又包括文件头和文件体两部分。文件头包含该文件的信息描述,文件体则是实际的内容。
4.2 MMS信息与MIME
由MMS业务的系统结构可知,MMS信息可以传递给WAP网关,或直接传给E-mail。因此,MMS PDU根据传送的目的不同有两种消息:无线对话协议(WSP)消息和HTTP消息。WSP消息遵循WAP协议规定,HTTP消息必须保证MMS业务与E-mail业务兼容。显然,MMS信息必须包含多种类型的文件,为此,在MMS信息中采用了一种新的信息打包方式——MIME。
多用途Internet邮件扩展(MIME)描述了一种传输结构型数据的格式,不同的数据文件有不同的描述,从而为文件处理提供了依据。因此,MMS信息可以包含声音、动画等不同类型的文件而不必变为二进制码或ASCII码。MMS业务采用MIME描述既确保了WSP消息的传送,同时又保证了与E-mail业务兼容,大大扩展了MMS信息的应用,为MMS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3 MMS信息的制作
W3C(万维网协会)1997年11月发布了制作MMS信息的标准语言——同步多媒体整合语言(SMIL)。SMIL提供许多标签以用于将多媒体内容链接到Web页面。这与可扩展标识语言(XML)非常相似,都是通过描述性语言对要处理的内容进行布局和控制。MMS SMIL描述部分位于体信息的开始,手机终端会对其进行解释执行。为了方便用户制作MMS信息,许多手机制造商提供了简单工具,如索爱公司的MMS Composer、诺基亚公司的NDS for MMS等。另外,利用网站制作MMS信息也已经非常流行。专业开发MMS需要计算机Web开发平台,譬如使用J2EE、ASP等开发移动应用程序,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开发知识。
5 结束语
在IT行业不景气,3G呼声日益高涨和中国加入WTO的环境下,MMS业务需要制造商、运营商以及用户给予更多的关注。唯此,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Internet技术的不断发展,MMS业务的应用才能更加广泛,MMS信息的开发才能随着应用推广逐渐地普及。MMS的推广对于下一代电信网的发展以及中国信息化和经济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6 参考文献
[1] 赵鑫, 蒋亮. MMS彩信开发与应用[M].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3,8.
[2] 3GPP TS 23.140. 多媒体通信业务(MMS) [S]. 2002, 9.
[3] 3GPP TS 26.140. 多媒体通信业务(MMS): 媒体格式和代码 [S]. 2002,6.
收稿日期:2004-01-05
[摘要] 文章从业务应用和信息收发的角度对多媒体信息业务(MMS)进行了描述,从技术角度对MMS的系统结构和实现进行了研究,对多媒体信息的结构和制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增值业务;多媒体信息业务;无线应用协议
[Abstract] The 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 (MMS) is introduced from the prospects of its application scope and message sending and receiving.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of MMS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composition and processing of multimedia message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value-added service; 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