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声学所研究员,中国网通首席科学顾问侯自强
加速演进:应对宽带无线技术竞争
数据通信与传统话音通信业务的融合,也使诞生于数据通信领域的新兴技术不断增强对下一代网络的影响力,并对电信业内的一些演进中的技术产生冲击,而这一点,在无线通信技术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
中科院声学所研究员,现任中国网通首席科学顾问的侯自强用“殊途同归”来形容目前由传统数据及IT厂商提出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与3G技术之间的竞争局面。
“前一段时间,我看到一些文章称‘3G网络的速度较WiMAX低30倍,3G发射塔的覆盖面积比WiMAX要小10倍。’3G无线电采用WCDMA技术,而WiMAX主要采用OFDMA,这两种无线电的性能差距真有这么大吗?”侯自强在分析两种技术标准的差距时认为,实际上造成3G支持IP数据业务时频谱效率低的原因是其面向连接固定带宽的结构,不适应突发式IP数据业务的需求,不能充分发挥复杂多变的无线电环信道的潜能。3G是按照话音为主业务需求设计的,面向连接提高固定带宽信道,用于突发分组业务效率很低。采用与802.16d/e相同的三项目技术发展HSDPA(1xEV DV)可以将分组数据业务下行链路的速率提高到与802.16d/e相近的水平,尽管性能要差一些。此外,MIMO技术也将是3G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与会专家认为,固定/移动宽带无线接入将成为未来通信市场的重要需求。802.16d/e是为这一需求专门发展的,性能强、效率高、成本低,其灵活的体制通过配置可以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要求。其基本技术主要是:快速规划调度,实现突发分组数据共享多个子信道构成的无线链路;自适应调制和编码;快速自动重发,可进一步采用MIMO等空间时间处理技术来提高性能。
WiMAX采用IEEE 802.16d/e标准,是固定/移动宽带无线城域网。其无线电链路的物理层和MAC层被专门设计满足突发型的分组数据业务,能够自适应无线信道环境,而核心网是标准的IP网。
IEEE 802.21被发展用来解决802系列各种有线/无线、固定/移动网络(Wi-Fi,WiMax和固定以太网等)以及蜂窝移动通信之间基于移动IP协议的漫游和切换问题。这种体制符合IP化的技术发展趋势,具有优越的性能。
而实际上,3G也在沿着这个方向演化。通过在3GPP R5中增加高速下行分组多址HSDPA,在R6中增加高速上行分组多址HSUPA,核心网也将向全IP网演化。关键问题是,如果这种逐步演进的战略演进进度太慢,将有可能将失去市场机会。
面对WiMAX等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与3G的竞争及由此引发的WCDMA技术的演进变化,侯自强特别强调,2005年WCDMA的HSDPA将商业化,届时TD-SCDMA如果没有类似的实用产品在竞争中将处于劣势位置。
众多周知,WCDMA和TD-SCDMA都采用3GPP的核心网,但是TD-SCDMA不能使用WCDMA发展的HSDPA产品。
一些与会专家也呼吁,TD-SCDMA应尽快发展自己的类似技术,并认为TD-SCDMA可以考虑摆脱3GPP演化路线的束缚,一部到位采用纯IP核心网,将有可能成为一种高性能的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具有更强的竞争力。TD-SCDMA的自主知识产权原来主要集中在空中无线电部分,这样做将发展到整个系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至少可以在现在的系统外再发展一个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
中国电信集团上海电信研究院副院长 祁庆中
开放平台:抵御互联网新业务冲击
近几年来,互联网业务呈现出复苏和快速发展的势头,以即时通信(Instant Message)为代表的互联网新业务比以往更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电信业务和传统运营模式。即时通信与传统语音业务一样拥有及时互动性,并且使用简单、价格相当低,因而对传统电信业务形成冲击波,对传统语音业务、尤其是固定电话业务形成很大的分流。
ITU在1999年底的报告中,曾预言“一场前所未有的信息革命正在到来,电信处于它的震中”。未来一个阶段,电信运营业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电信运营商将重点从“网络建设”转移到“业务建设”上来,业务运营模式将发生较大的改变,网络结构将走向开放,业务运营将走向社会化,电信行业与其他一些行业将适当融合或结成联盟;从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简单竞争向以运营商为主导、包括一系列上下游环节的电信产业链竞争转变,产业链中的各环节都拥有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并聚焦在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域;业务结构将发生较大的变化,电信业务总体市场呈上升趋势,电信运营业利润率下降,语音和接入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下降,而增值服务和内容的收入比例上升,电信设备制造商的产品结构也受到影响;市场研究、业务创新和业务开发将受到空前的重视,电信业发展处在“新业务、新起点”阶段;电信运营商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组织结构等越来越多地受到互联网文化的影响。
中国电信集团上海电信研究院副院长祁庆中博士认为,随着即时通信的进一步发展,语音业务中的很大一部分可能被它所取代。
他认为,应对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及由此引发的对电信业务的冲击,固网运营商必须转变经营思路,从传统的电信业务经营者,转变为“电信级公共业务平台运营商”。
“新的电信服务产业链中,电信运营商应紧扣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在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通常认为,电信运营商可以定位为单纯的网络运营商,也可以定位为‘网络运营商+业务提供商’。在增值服务领域,尤其是宽带应用领域,电信运营商擅长于电信级公共业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营,在目前条件下,电信运营商最适合的定位是成为‘网络运营商+公共业务平台运营商’,待条件成熟后再向其他业务领域扩展。公共业务平台是电信服务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电信运营商应重点建设,以增强电信业持续发展的能力。”祁庆中补充说,运营商应当更为准确地去认识“电信级公共业务平台”这一概念,电信运商并不是要通过它去控制资源和产业链下游环境,而更多的是一种商业模式,是更经济性的、易接入的模式。它的卖点是电信资源重组和包装,使其与上下游进行结合,是一种双赢的结局。大量通信系统完全可以由电信运营商来统一管理。企业得到的实惠是:以一种更平稳、更经济的方式获得服务。
中兴通讯董事长 侯为贵
走向国际:把握海外市场新机遇
对于本次论坛的组织者中兴通讯而言,技术市场及运营商业务的新变化,为设备制造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回顾中兴通讯近20年的发展,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显得极为平静:“中兴通讯自1985年2月注册至今,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时间。1997年,中兴通讯成功上市,7年中,对于中兴通讯每年的业绩,媒体都有披露和报道,大家都能有比较详尽的了解。前几年,中兴通讯由于基数小,增长速度更明显,增长比例也更快一些,每4年增长近10倍。近4年,中兴通讯仍保持了3倍的增长速度。从设备市场包括用户市场、资本市场总体来看,正向的发展较多,每年都在前进,还是比较稳健的,没有大起大落。”
“用户更希望我们能够提供给他们需要的解决方案,包括一些综合性的方案,也有少量产品需要集成来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在谈到技术规划与发展策略时,侯为贵董事长也认为,中兴通讯的业务相对集中,比较专注于通信领域,没有做其他非主流业务。而事实上,通过20年的发展,中兴通讯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也已可与世界一流通信制造商比肩。
在谈及公司发展时,侯为贵显得尤为冷静:“以公司如此庞大的规模,去应对变化如此剧烈的行业领域,挑战将越来越严峻。电信行业是所有行业中发展最快的,技术的融合和业务的发展几年就有一个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从运营商目前的业务规划上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对我们这样一个企业而言危机感会更强,我们需要对‘成熟的危险’保持警惕。公司现在员工19 000多人,每年研发费用10多亿。同时,我们要给股东回报,给员工回报,给国家贡献税收,负担也是很重的。企业发展有不同的矛盾,很多年来中兴通讯就是在这些矛盾的平衡中不断前进的。”
中兴通讯从1995年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到去年出口额达到6亿美元,今年将突破10亿美元。侯为贵在谈到国际市场发展时称,尽管国际市场的竞争极为激烈,但走出去对于中国的制造商意义十分重大,为此国家领导及管理部门也给予中兴通讯很多支持。“国际市场是我们的重点战略目标,通过多年的积累,应该说中兴通讯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具有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中兴通讯在海外有2 000多名员工,外籍及中国员工各占一半,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业务网络。中兴通讯出口海外的大量产品和服务要靠国内及国外研究所支撑,中兴通讯正在不断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强国对手竞争更广阔的市场。”
面对国际竞争,侯为贵董事长称,目前国内制造企业与国际竞争对手的差距正在缩小,“相比一些美国的大公司,前几年还相差一个数量级,但目前我们的差距在2~3倍。当然,要真正能够在发达国家作为主流供应商,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的。在一些重点国家,国内制造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竞争优势,但在发达国家还需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实现竞争优势。”此外,侯为贵董事长还对“中兴通讯高级论坛”及《中兴通讯技术》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并表示欢迎与会专家就中兴通讯发展中的重点目标,开展技术战略讨论,为公司发展提供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