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导读

发布时间:2008-08-08 作者:纪越峰

    为了适应人类社会持续增长的对通信带宽和容量的需求,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已经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革,如:同步数字体系(SDH)、波分复用(WDM)、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光传送网(OTN)等,不仅为通信网络提供了巨大的传输带宽,而且极大地增加了网络节点的吞吐容量,使传送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有网络向更加宽带化、智能化、集成化、兼容性、灵活性和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已成必然。

    近年来,针对出现的各种新型业务和网络资源分布、异构、大规模、自组织的新特点,人们对新一代光网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期待新技术的更大突破。在这一发展与演进过程中,“新型光交换与光联网技术”是近年来业界十分关注的话题,也是历次国际会议讨论的热点内容之一,而“新型”的驱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业务的需求,即业务驱动的光网络已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技术上出现了新型的光路/突发/分组交换技术(OCS/OBS/OPS)、智能光联网技术(ION)、光传送网(OTN)技术、光互联网(OI)技术、以及在接入网/城域网/骨干网的应用技术等。

    本期以“新型光交换与光联网技术”为专题,从网络体系、设备开发、组网技术、网络应用、发展策略等方面介绍我国对新型光网络技术的若干研究进展,并展示相关的研究成果。为本专题撰文的专家来自高校、研究所、运营公司、设备公司等,专题内容涵盖了目前光通信研究与应用领域的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北京邮电大学张杰等提出了灵活透明光网络的自适应传输控制策略、电子科技大学隆克平等论述了光互联网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清华大学万辛等分析了光网络的动态特性及其可扩展性、北京大学张振荣等说明了网络服务器系统与新型光突发交换技术、北京邮电大学王宏祥阐述了智能光网络中的自感知技术、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赵文玉介绍了光传送网(OTN)关键技术、中国移动徐荣提出了面向IP的分组传送网发展思路、中国电信唐建军分析了EPON技术及组网应用、中国联通王健全等给出了城域网络发展策略,来自中兴通讯的沈百林介绍了40 Gb/s波分系统设备技术。本期所刊登的这些论文凝聚了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与工作经验,希望能给读者有益的启示与参考,或有助于读者对“新型光交换与光联网技术”的了解。
在此,衷心感谢各位作者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