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6日,《中兴通讯技术》杂志第14次编委会暨2008中兴通讯高级论坛在哈尔滨隆重召开。本次论坛汇集了业界多位专家学者,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钟义信、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曹淑敏、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蒋林涛、中科院声学所研究员侯自强、中国电信集团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中国电信集团北京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成良、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陈如明等专家领导,作为《中兴通讯技术》杂志编委悉数出席,并在论坛上发表了精彩演讲。在本次论坛上,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侯为贵出席并且发表了重要讲话。
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
侯为贵董事长首先对各位专家教授对《中兴通讯技术》杂志多年来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介绍,中兴通讯经过多年发展逐步成长壮大,目前已经深入到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预计2008年实现100亿美元的销售额。虽然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但公司对完成任务还是很有信心的。
侯为贵表示,目前,整个通信行业在部分地区竞争比较激烈,造成设备厂商的利润有所下降。同时,一些设备厂商间的重组合并也对行业产生了一定影响。作为行业核心的运营商大部分也面临着利润下降的状况,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真正盈利的非常少。恶性竞争情况较普遍,形势不是特别好,对于中兴通讯而言,面临着极的大挑战。
3G的发展对于设备制造商而言是一个机遇,中兴通讯希望借此得到大的突破。通信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发展比较快,通信设备商在国际市场有一些影响力,也体现了我国整个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中兴通讯非常努力的发展,除了为公司获得收益,也为国家在世界上打造民族工业品牌做出一定贡献。
对于如何把我国建设得更加强大,在座的各位专家教授也深有体会。我国经济受到了全球关注,发展态势良好,就科技领域而言,我国通信行业在全球也有一定的地位。在新的时期,技术发展很快,我国借助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才远远超过其它国家。回到本次大会的主题,如何与高校、科研院所更加紧密地合作,实现实质性的联手,也是重要的一个课题。
欧美大学和企业的合作比我国做得要好,我国大学数量多,在经费上存在一些困难,但是信息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影响较大,所以希望更多的个人能为国家力量的增强做出贡献。中兴通讯重视和各位专家的交流与合作,也愿意共同参与一些国家的研究项目,为共同的课题做出支持。
最后,希望这次论坛能够产生新的合作成果,并逐步落实。同时也希望《中兴通讯技术》杂志办得更好!
专家论道探索产业发展
作为本次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中兴通讯高级论坛上8位演讲人从不同角度对通信业发展热点进行主题报告。
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新机遇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曹淑敏认为,目前,移动网已经成为互联网的网络和用户平台,成为继宽带之后最强有力的技术驱动力,移动网的宽带化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同时,互联网为移动网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需求驱动力,将移动网带向宽带、开放和社会化应用。移动互联网孕育着前所未有的创新空间。
她介绍,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通信网作为接入网络的互联网及服务,包括移动通信网络接入、2G、3G和E3G等(不含通过没有移动功能的Wi-Fi和固定无线宽带接入提供互联网服务)。
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受无线频谱资源限制,多用户共享的特点不太可能完全采用固网商业模式。移动互联网面临着产业链巨大变革和更加激烈的竞争,在商业模式方面,需要面对运营商、互联网企业、IT企业、电信设备制造商等相互竞争与合作关系。在产业链、服务和商业模式上,移动互联网全方位的竞争已经拉开序幕。
中国3G的发展方向
关于中国3G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七研究所李进良教授认为,中国应该集中力量择优建设统一标准的3G网络,即TD-SCDMA网络。
李进良表示,我国通信业近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是偌大的市场却没有带动中国通信制造业的崛起,相反,原电子工业部的一百多个企业都举步维艰,陷于困境,甚至倒闭破产。强烈反差使得为上3G网络作好准备:一要明确3G建网目的,二要把握3G技术方向, 三要决策3G发展战略。
目前,如果盲目建设三种技术体制标准的3G网,必然造成重复浪费,效率低下;特别是不同技术体制标准的网络,造成了互连互通的诸多问题。因此,中国应该择优建设统一标准的3G网络,才能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他提出要集中全国力量加快发展中国3G体制标准TD-SCDMA,并列出了TD-SCDMA在技术、频率、组网、业务和成本方面的优势。
同时,对于中国4G的发展目标与路线,他认为要沿着TD→HSPA→LTE的方向发展。
电信重组后移动通信竞争格局
电信重组后移动通信竞争格局方面,中科院声学所研究员侯自强认为,未来移动通信市场在于移动互联网。他表示,目前窄带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仍然有广阔市场。未来3年我国将迎来宽带移动互联网高潮。随着3G/TD-HSPA和WiMax等宽带接入的部署和商业化服务的开展,以及笔记本电脑的快速发展和廉价高性能MID的发展普及,在我国宽带移动互联网在未来3年之内也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高潮。
在运营商方面,中国移动继续发展GSM/EDGE,发展移动互联网。当TD-SCDMA能够为用户提供廉价、快速、便捷的互联网接入和有效地支持各种应用服务时,将出现TD-SCDMA快速发展的高潮。
对于新联通,其溢价出售C网,即盈利、缓解资金压力又可使业务集中G网。新联通得到网通的宽带固网资源和网通较好的盈利能力,而得到WCDMA牌照,也使其在技术上具有一定优势。
新电信则要完善C网覆盖,大力发展新用户,在中心城市升级EV-DO Rev.A ,利用CDMA+Wi-Fi整合进入“我的e家”品牌,面向家庭用户加大推广力量。
网络融合与发展
在网络融合与发展方面,中国电信集团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认为,网络融合与发展要以迅速扩张用户为目标,以互联网业务为主,配合少量语音视频业务。对于网络要求方面,要采用大容量设备,丰富接入手段。在业务方面,要增加音视频业务、政企信息化应用业务、固网移动网的语音数据和增值业务。
在目标网项目研究中,业务网络是建立在基础网络之上的,由各种业务平台有机构成的网络。业务网络可以直接提供核心应用,也可以开放业务能力供自营或第三方应用调用。业务网络由业务管理、业务能力、能力开放、数据管理和业务控制组成。业务网络是以客户为中心,遵循统一、开放、水平和融合的原则设计。
业务网络目标架构包括整合用户数据,提供统一的数据视图;统一业务管理平台,实现跨网络的统一业务运营管理;业务能力增加、开放、共享、迅速部署;支持各类业务,提供多媒体会话控制能功能。
信息通信技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钟义信介绍,在信息通信技术(ICT)领域,关于C的概念在不断变化,从最初的沟通(Communication)到计算机(Computer),再发展到后来的可控(Control)、芯片(Chip)和消费(Consumer),信息通信技术逐步走向计算机(Computer)、电话(Telephone)和电视(TV)三网融合。最终,ICT技术定义为基于网络与服务的信息通信技术,这其中包括了互联网、通信以及IPTV。
人们的认识也经历了从计算机、感知到控制的变化。人们从原始信息资料中获得知识,通过信息、感知和控制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在简单的ICT工具中,人们通过对现实环境问题的感知,把信息传递到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系统计算出相关控制方法,从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人们通过运用ICT技术,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包括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
无线技术的电路与空口
中兴通讯无线研究院系统工程师向际鹰介绍了无线技术发展过程中,从分组角度的电路与空口之争。电路方式为专用通道多址,而分组方式为分组包头多址,通道可共享。空口分组好处在于互通,实现宽带的动态平衡,而挑战来自于无线QoS(复杂性)以及空口效率。
向际鹰还介绍了高度扁平化问题,高度扁平化包括网关和控制器下移。OFDM扁平化支持优于CDMA/UMTS,WiMax对高度扁平化支持优于LTE,LTE SGW的分离,与高度扁平化及路由优化无关,相关切换流程依旧。
他认为,计算机/互联网对传统电信的冲击将持续,体现在电路和分组之争。从效率上说,电路型空口有很大优势;在空口“分组方式”的QoS不差,甚至优于电路方式,但以复杂性为代价。不同架构会并存多年,总趋势是传统电信逐渐退却,无线空口是传统电信业最后一个堡垒。
聚合业务网
中兴通讯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董振江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几个关键技术包括聚合(Mashup)技术、P2P/P4P技术以及Web X.0技术。聚合业务网采用应用、平台和引擎三层架构。开放和Mushup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重要特征,资源和服务的Mashup能迅速组合和开发新业务。电信级Mushup快速组合各种MushUp应用,利用聚合的能力和开放的技术,利用图形化开发工具,通过拖拉组合可快速提供各种定制化、个性化业务,并可随时加载发布。Mashup能整合社会信息,融合网络能力,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以用户为中心提供个性化服务,随时随地提供精准服务。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Mashup的特点包括开发更加丰富的Mashup应用,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提供新的商务模式。Mashup的应用前景方面,可以整合社会信息,融合网络能力,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以用户为中心提供个性化服务,随时随地提供精准的服务。
电信核心网演进趋势
在电信核心网演进方面,中兴通讯中心研究院系统架构部符涛介绍,电信业首先面临互联网带来的挑战。业务替代性导致运营商管出现道化的趋势;终端用户免费为主的商业模式对运营商早成冲击。
从语音网技术发展趋势来看,VOIP市场高速发展,网络向全IP化方向演进。VOIP高速发展的驱动力包括宽带接入用户的高速发展、光进铜退的趋势;无线宽带网络建设、以及企业用户、ICT的需求。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发展方面,在HSDPA阶段满足基本数据通信需求后,用户的数据业务量将快速增长。带动分组域设备向高吞吐方向发展。无线网络架构面临扁平化的演进趋势,无线分组域网络架构从4层逐渐递减至2层,扁平化架构演进降低时延、提升吞吐量,为提供实时业务,高数据流量业务提供了可能,扁平化、高带宽驱动分组域网元组网模式从集中向分布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