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TD、移动互联网、全业务、电信核心网演进等是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电信行业最为耀眼的亮点,无论是从产业链还是从技术,抑或是从具体业务和盈利模式的角度来看,它们都引发了世界热烈的讨论。在日前召开的2008中兴通讯高级论坛上,来自科研机构、高校、运营企业、制造商的精英针对上述问题发表了精彩的演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很多新的观点和新的思路引起大家的共鸣。
移动互联网孕育巨大创新空间
移动网与互联网是当前信息通信行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两个领域,两者的发展轨迹似乎没有太多交集,但是,随着这两年移动网和互联网用户数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应用需求不断涌现,很多业务借助单方的能力已经不能完成,于是两者相互融合、相互碰撞擦出了火花,甚至有学者提出“移动互联网=移动网和互联网共同的蓝海”。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曹淑敏表示,移动互联网为我们这个行业带来了太多的机遇和变化。移动通信就像整个电信业一样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这个变革体现在方方面面。首先是由技术主导向业务主导发展。其次,提供的服务也在迅速变化,过去是以通话为主的电信业务,还有少量的数据业务,而现在已经向综合信息服务转变;过去网络是窄带的,现在已经是宽带的,移动通信向着宽带化方向快速发展;过去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现在逐步向人与物,或者是物与物方向发展,已经有了社会属性,它已经成为我们整个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平台和工具,面向未来,无所不在的网络将成为可能。曹淑敏认为,在这些新变化中,移动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前沿技术,移动通信可以把互联网带向更广阔的天地,而互联网的应用创新会带动移动网的发展,成为移动网新需求的驱动力。
很多专家也认为,移动互联网必然会随着移动通信的拓展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而孕育前所未有的创新空间。相关统计显示,全球移动和互联网近10年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到去年底,全球移动用户是33亿,而且还在以18%的速度增长;全球的互联网用户数是13.2亿,年增长20%,其中宽带网民和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数的增长,足以说明宽带、互联网和移动的结合,是一种必然趋势,而且对各方发展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过去,由于移动带宽以及当时WAP的局限性,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还是非常受限的。但是近两年来发生了很多对移动互联网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比如说苹果推出的iPhone,它不光是影响移动产业本身的一个重大事件,更大意义上可能会培养出人们利用手机或者用移动方式连接互联网的一种习惯,培养出新的消费文化;又如诺基亚全面转型移动互联网,推出Ovi网站;Google联合30多家公司成立开放手机联盟,推出开源Android操作平台,试图打破封闭的产业格局;而沃达丰、中国移动等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移动运营商纷纷推出众多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无疑是最大的助推力之一。时间进入2008年,苹果推出了3G版iPhone,众多厂商纷纷表示支持尚未上市的Google Android手机,诺基亚收购所有Symbian公司的股份,并且声称要开放……这些行动充分表明,移动互联网将带来新的娱乐方式、新的阅读方式、新的社交方式、新的社会服务方式,它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当然,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当中,我们也会面临很多的挑战,有专家认为,这些挑战首先是来自产业链的巨大变革。过去互联网是一个产业,移动通信是一个产业,现在这两个增长非常快的产业激烈碰撞,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怎样才能趋利避害、逐渐融合、形成共赢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其次是商业模式带来的挑战,两个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之间,在移动互联网上会出现怎么样的变化?最后,移动互联网的引入,必然会像互联网一样带来个人信息滥用和青少年保护等社会问题。
总的来说,目前业界很多方面都看好移动互联网,也许移动互联网在变革的过程中会有一些阵痛,会有一些挫折,但是业界对其光明的前景还是充满了信心。著名电信专家侯自强就认为,随着3G、TD-HSPA和WiMAX等宽带接入网的部署和商业化服务的开展,以及笔记本电脑的快速发展和廉价高性能终端的发展普及,我国宽带移动互联网在未来3年内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阶级。
四大关键业务促全面融合
不仅是移动和互联网领域的业务异彩纷呈,固定网络虽然风头没有那么强劲,但是用户的需求日益多样化、综合化,而且要求日渐提高都激励着“老树开新花”。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从运营商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客户的需求,认为对于宽泛的融合化业务来说,互联网、视频应用、ICT综合解决方案、FMC固定移动融合是四大关键领域,是今后固网发展的重要方向。
赵慧玲介绍说,以上四个综合业务领域几乎囊括了现今所有的新业务,互联网应用包括了信息搜索、电子邮箱、网络广告、网络游戏;视频应用包括了视频应用、远程教育、监控等;ICT主要是指针对企业客户的信息和通信融合的综合解决方案;FMC是将固定与移动通信方式全面融合、更加便捷、全方位覆盖的通信服务。这些业务将逐渐打破互联网、有线电视、移动网、固网分别经营的格局,朝着融合和更加开放的新的经营模式这一方向发展。赵慧玲认为,用户看到的可能是精彩的通信服务、内容服务、电子商务等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的业务,其实关键业务的影响远不止此,它将对产业链、网络架构等产生全面的影响,推动它们逐渐走向融合。比如,业务的融合也是拓展产业链的渠道,第三方开放的应用可以让更多的CP、SP、AP加入进来,大家共同拓展业务;而就网络的演进而言,我们要针对宽带网络、移动互联网、融合的互联网等来构建融合的体系架构;终端的发展也呈现出全面融合的趋势。将来的移动互联网是百花齐放的格局,目前微软、苹果、Google、三星、摩托罗拉、索爱、诺基亚这些巨头不仅把手机终端当成通话工具,还努力让其能更多地承载互联网应用。
与会专家表示,业务确实是最大的发展动力,在融合化的背景下,不仅是业务本身,终端、网络、接入等各个层面也将迎来新的机会,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展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度”。
无线新技术给传统运营带来冲击
无线新技术在通信技术中是创新活力最强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3G、LTE带来的变革无需多言,而无线城市、Wi-Fi、Femto在最近几年的异军突起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同时也给传统的运营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著名电信专家侯自强介绍说,市政网状Wi-Fi构建的“数字城市”在最近几年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发达国家,网络日益完善,取得了良好效果。推动无线城市的建设本身就是在普及宽带互联网接入,消除数字鸿沟,从而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促进经济发展、刺激创新,提升城市竞争力。在美国,网状的Wi-Fi在城市中普遍应用,2007年全美城市Wi-Fi投入了大概5亿美元,而他们计划在2012年将这一数字提高到64亿美元,他们通过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和政府服务水平,使得政府、企业、学校和其他团体能够将无处不在的宽带接入作为公益设施,以极低的价格或免费提供给广大市民使用。侯自强介绍说,国内的无线城市也已起步,北京已建成了“无线北京一期”工程,在室外覆盖了100多平方公里的重点区域,在室内也覆盖了数百个重要场所,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无线城市在国内也将迎来新的发展,为消除数字鸿沟、促进社会信息化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侯自强表示,FON运动以及Femto等技术的逐渐兴起,在促进无线产业繁荣的同时也给传统的运营带来了冲击。FON运动希望汇集全世界人的力量,借助个人无线小网的分享来构建全球性的无线大网,使全世界的人都能受惠于更便宜甚至免费的无线网络。到2007年5月,FON全球热点已经突破15万个,会员免费上网,非会员上网收费,机主提成,这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运营商宽带模式,犹如Skype颠覆传统话音业务一样。以Femto cell为代表的Femto技术,在室内设置家庭基站,通过 ADSL等宽带接入网,经过路由器接入运营商移动通信核心网,这样能改进家庭、小办公室宽带无线接入覆盖,降低宏基站负荷,提高服务质量。与此同时,对于以往运营商完全主导的控制模式来说,这将构成一个强烈的冲击。侯自强强调,如何既保护电信运营商的发展,又能利用优秀技术来改善网络质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