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通信简述

发布时间:2008-10-10 作者:戚晨

1 统一通信背景和定义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我们拥有了多种多样的通信方式,从基本的固定语音电话、移动电话到短信、彩信,以及传真、语音信箱、Email、音频会议、视频会议等,互联网的发展也使得即时消息(IM)、点击拨号(CTD)等业务逐渐被人们接受。这些通信能力正在逐步迁移到以IP为基础的通信网络上。同时在IT产业技术方面,基于IP和面向服务的架构(SOA)的商业智能系统正逐渐地被广泛采用。

    从用户需求看,用户希望实现随时随地、使用任何设备和网络进行自由沟通,尤其是企业用户希望能将各种通信能力和企业的商业智能、办公设施进行无缝地融合,从而优化工作流程、增强企业的对外服务能力。

    在这样的市场需求背景和技术发展背景下,统一通信成为通信界和IT界,以及互联网界共同关心的课题。对于统一通信,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定义,但大家对统一通信所需要达到的目标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统一通信通过发挥电信网和互联网融合的优势,以VoIP、视频通信、即时通信、协同办公等核心业务能力,通过多样化的终端(包括新型IP终端)并通过和网络的配合,向用户提供随时随地、随心随意的融合语音、数据和视频的多媒体通信。统一通信具有“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们可以使用任何设备和任何网络,进行自由沟通”的能力,并且能够通过统一的用户体验,加快人员发现、沟通和协作,从而促进企业创新和业务发展。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以及通信网络宽带化的普及,为客户提供统一通信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现实网络基础。据计世资讯预计,2008年末中国统一通信市场将进入发展阶段,并于2012年左右进入高级阶段。其市场规模也将由2007年的31.5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2年的212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6.4%。据Synergy公司预测,全球统一通信市场在2009年将达到107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2 统一通信业务能力和客户端
    统一通信集成了已有的固定和移动网络的语音和数据通信能力,以及基本IP技术的即时消息、呈现等,并对这些业务能力进行了组合,引申并提供了更多的通信能力。

    统一通信提供的业务能力包括核心业务能力、扩展业务能力以及统一通信业务开放接口[1],如图1所示。


    统一通信核心业务能力包括:

  • 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的VoIP 基本语音通信能力。
  • 以呈现为基础的通讯录能力。通过呈现业务能力,用户可以更为灵活地编辑,体验流畅的本地和网络通讯录,同时企业或集群用户可以灵活地构建组织内部的统一通讯录。
  • 以即时消息为基础的融合消息业务能力。统一通讯除了提供基本的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的即时消息业务外,还提供各种消息业务的互通,如IM和短消息(SMS),IM和多媒体彩信(MMS),IM和传真IM和Email之间的互通和转换,使得用户随时随地可以即时便捷的接受和发送消息。

    多媒体通信业务能力包括: 多方音频会议,多方视频会议,电子白板,应用共享等。

    统一通信的扩展业务能力是在核心业务能力的基础之上提供的组合业务能力,包括呼叫管理功能、点击拨号功能、多媒体彩铃、多媒体彩像等等。

    统一通信的一个目标就是为了将通信业务所提供的各种语音、数据、多媒体通信能力和其他通信、IT、互联网应用进行融合,因此一系列完整有效的业务开放是通信业务的有机组成部分。统一通信通过业务开放接口将以上核心业务能力和扩展业务开放出去,供其他系统灵活使用。

    统一通信的开放业务接口可以采用以下3种方式:

  • 基于会话初始协议(SIP)的业务开放接口。
  • 基于Java的业务开放接口。
  • 基于SOA的业务开放接口。

    从实际应用范围看,基于SOA的业务开放接口使用简单,对业务开放人员要求低,并且能无缝地和其他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业务(如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流程)进行融合,因此基于SOA的业务开放接口将被广泛接收和使用。

    统一通信客户端是用户直接感知统一业务的接口,界面友好,功能丰富,可以大大促进统一通信业务的使用。统一通信客户端包括标准PC客户端、Web客户端、移动客户端(支持多种移动终端操作系统)。
同时,为了将统一通信的业务能力和其他系统进行集成,各种形式的统一通信业务能力插件也是统一通信业务的有机组成部分。集成所需要的插件形态包括面向IT系统的插件、面向应用软件集成的应用程序接口(API)等[2]。

3 统一通信系统方案和企业应用
    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电信业务正在从以电路交换为基础向以包交换为基础进行转型,电信网络网元通信协议也正在统一到以SIP为基础上。SIP协议由于其对多媒体业务的灵活支持能力正在被IT应用和电信网络越来越多的引用。

    从现有各个厂家提供的统一通信分析,统一通信系统基本都架构在以SIP协议为控制协议的网络上。
图2是基于IMS网络的统一通信系统方案架构图:


    统一通信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在企业和集团用户中。通过引入统一通信业务,企业一方面可以引入即时消息、企业通讯录、增强的语音呼叫、多媒体会议等通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将统一通信业务能力和企业的IT业务,如人事管理、邮箱系统等无缝的融合,提高企业生产力、工作效率以及企业对外服务能力。

    企业和集团用户中部署统一通信方案如图3所示。


    在实际部署中,可以采用两种部署方案:

  • 运营商网络侧平台为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由运营商建设统一通信业务平台,将用户的部分私有数据(如企业通信录)同步到统一通信业务平台上。在这种模式下运营商可以增加控制力度,和企业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
  • 企业侧平台为主模式,由企业通过部署小型统一通信企业网关实现。在企业为主的模式下,企业有更多的自主权,运营商只进行很少量的控制。

    这两种模式各有特点,根据最终客户的选择相辅相成。

4 统一通信面临的挑战
    正是由于统一通信业务给用户带来的丰富业务能力和业务开放融合能力,统一通信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快速的发展。但从市场应用看,统一通信还处在发展阶段,互通和安全等问题成为加快统一通信发展的重要问题。

    目前统一通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标准,不同厂家之间的统一通信系统自成体系,难以实现统一通信业务的互联互通[3]。在这方面,中兴通讯将积极参与国内外标准组织的工作,大力推动统一通信的标准化。在网络侧平台和企业侧平台共存的情况下,二者之间的业务互通也需要解决标准化的问题。
统一通信能通过应用集成提升使用效率,但也因此带来了更大的安全隐患,当各种应用集成在一起,一旦被突破受伤害的将是全部系统。在没有成熟的全面安全防范措施情况下,安全将是统一通信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作为业界领先的增值业务供应商,中兴通讯推出了业界瞩目的统一通讯业务平台ZXUP1,并已在国内外多个项目中成功商用,包括浙江电信新航线ECP、四川电信、中国移动综合信息网等。

    其中,浙江电信统一通信ECP业务平台,主要面向企业市场,以通信录为基础,通过ECP客户端,实现固定电话、小灵通、手机、PC、PDA等终端在业务层面的融合,显著地提升了用户的通信体验。其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0万,包括政企客户、大中集团企业、学生等多类用户群,成为浙江电信的业务创新、差异化竞争的重要产品。通过ECP业务平台,浙江电信建立了新型的营销渠道,拓展了固定电话、小灵通的应用,并促进了宽带应用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空间,提高了用户的忠诚度,实现了固网的增值收益。

    中兴通讯的统一通信解决方案也成功地应用于中兴通讯公司内部,成为中兴通讯全球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工具。

5 参考文献
[1] 叶云. 统一通信的实践与标准化[C]//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网络与交换技术工作委员会(TC3)第十次全会. 2008.
[2] 穆志纯. 走向成熟的统一通信——中兴通讯统一通信解决方案[C]//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网络与交换技术工作委员会(TC3)第十次全会. 2008.
[3] 赵慧玲. 统一通信主要业务互通模式探讨[C]//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网络与交换技术工作委员会(TC3)第十次全会. 2008.

收稿日期:2008-06-27

 

[摘要]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企业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用户尤其是企业用户提出了更多的业务要求。统一通信业务提供了一个融合语音、数据、多媒体的业务解决方案,使得用户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灵活的使用各种通信业务。一个好的统一通信业务平台包括VoIP通信能力、呈现业务能力、即时消息业务能力以及众多的业务。同时为了实现和企业基础设施无缝的融合,统一通信业务平台可以提供开放的业务接口。

[关键词] 统一通信;VoIP;多媒体通信;通讯录;SIP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the deployment of enterprise 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more and more services are required by users, especially enterprise users. Unified communication service provides a seamless combination of voice, data and multimedia to users whenever and wherever. A good unified communication platform is composed of VoIP, presence-based address book, instant messaging service, and a broad range of innovative services. In order to seamlessly integrate with enterprise business infrastructure, open service interfaces are required for unified communication service platform.

[Keywords] unified communication; VoIP;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address book; S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