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引入SDP(服务交付平台)之前的状况
中国有3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拥有大约35亿固网用户。2008年7月,中国电信获得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可支持3亿左右CDMA用户。因此,中国电信的现网结构相当复杂。
其业务网络是彼此独立的“烟囱”式结构,对中国电信而言要实现从传统的电信运营商转为综合业务运营商这个战略转型是非常困难的。现有网络架构无法满足最终客户、服务提供商、 内容提供商的要求,也不能满足运营商自身的要求。例如:
● 客户需要选择更好的业务和接入方式(例如:所有网络业务共用一个接入点)。他们希望更加融合的业务,同时希望服务提供商能够提供反欺诈、泄露机密功能,从而防止滥用系统资源。
● 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需要更多开放性网络接入,所以他们同样受限于现网平台。他们同样希望音频/数据/多媒体和聚合业务的接入壁垒更低,使他们能够更方便快捷地引入业务。
● 中国电信希望实现客户信息和业务数据的统一管理,旨在开发一个通用的业务平台以避免网络重复建设。该平台能够实现更多业务的网络扩容,并且加强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的监管。
● 中国联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中国联通推出SDP之前,已经有10多个不同的业务管理系统,使得增值业务配置和维护困难、耗资巨大。由于网络拓扑的复杂性,同样还缺失信息共享,产品开发周期也很缓慢。
SDP平台在中国的部署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并应对严峻的竞争形势,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从2006年开始引入SDP。
阿尔卡特\中兴通讯、华为、爱立信等设备商在2004年初就积极参与创建SDP规范,引导中国电信外场测试。经过4个回合的综合和验收测试,相比国际同行,国内设备商的测试结果更佳。中兴通讯获得最大的市场份额,华为尾随其后。经过一年的网络构建,中国电信在2008年底完成所有省份的SDP部署。
中国电信通过增加一个综合业务接入网关和一个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引入SDP平台。新网络是一个横向架构,通过建立一个快速、简单、灵活和动态业务部署环境,其为内容提供商和业务提供商成功降低市场和技术接入壁垒,支持会话初始化协议(SIP)和应用程序接口(API),类似于Parlay X。
对于中国联通来说,爱立信、中兴通讯、华为在创建SDP规范、外场测试、增值业务鉴权中心(VAC)和WAP portal平台构建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兴通讯在WAP portal方面已经充分显示其创新实力。比如,它能够提供灵活的、定制化架构以满足最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中兴通讯获得中国联通WAP portal合同最大份额也是合乎情理的。虽然爱立信早期就进入SDP市场,但是技术支撑的延误以及缺乏业务维护使得其在中国联通的市场份额下跌。
中国SDP项目的实施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项目时间紧张以及全国网络设施规模大而复杂,因此SDP项目在中国的实施与其他市场有很大区别。其对运营商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运营商必须拥有一支优秀的团队能够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并有着丰富的经验。国内设备商,如中兴通讯和华为,有显著的优越性。他们能够提供强有力的并有着丰富经验的SDP团队,能够得到国内研发中心快速的支持。很显然,他们从以前的项目中吸取经验,能够快速找到解决方案。例如:2008年3月,中国电信要求在2周左右更新国内的系统。由于维护窗有限,并且缺乏统一的测试和有效性验证,这就需要设备商完成所有的研发要求和系统更新。国内的设备商已经成功按时完成网络更新。
SDP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中国运营商倾向于使用双层架构构建SDP系统。在每个省份,他们常常建设一个全国互联的单SDP平台。中国电信已经在每个省份部署了一个统一的接入网关和统一的管理平台,与全国统一的接入网关和统一的管理平台相连。中国联通也在每个省份建设一个增值业务鉴权中心。
图1表明爱立信、中兴通讯、华为在中国SDP市场的份额。目前中兴通讯拥有42%的市场份额,其后是华为和阿尔卡特-朗讯。
SDP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SDP平台在中国部署后,网络架构从传统的垂直设计转为横向架构,这样新业务可以在网络中快速、方便地部署。这也意味着运营商在基于SDP平台引入新业务方面可以更为积极、坚定。
增强型业务部署工具:在缩短投入市场周期的同时从不同层次满足开发者的需求。
更多的融合业务:SDP的出现加快了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融合,涌现出一些增值业务,为运营商和合作伙伴创造新的收入来源。
更多基于内容的业务:在3G时代,用户需要更多的信息和娱乐选项,所以“内容是王道”。快速推出有着灵活价格制度的新内容至关重要。
基于社交组网/社区的业务:SDP环境可更好地支持基于个性化内容的业务。
中国的SDP平台——设备商对比
爱立信、中兴通讯、阿尔卡特-朗讯、诺西、华为是中国主要的SDP设备商。虽然他们都提供SDP解决方案,但实施方案还是有所区别。
近期,iSuppli完成了一份详细的关于SDP平台在中国可用性的调查报告。以下是适用于所有SDP设备商的评估标准 ,表1显示了各设备商在各项指标上的得分。
开放性评估:开放性是最为重要的特点。根据部署情况,对SDP进行排名。应用的开放接口应该包括短消息服务、多媒体短信服务、定位服务、WAP、一键通、语音以及接口模式,类似于Parlay X、web服务等。
网络兼容性:兼容性是评估SDP如何连接其他网络并与其工作,包括GSM、CDMA、3G、NGN、基于 IMS的网络。
业务生成环境的有效性(SCE):开发环境是基于业务生成和业务测试工具。业务生成环境应满足开发者多样化要求并有助于加快入市时间。
易管性:SDP为增值业务提供统一的管理。管理能力应包括产品/服务/价格包、用户、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配置、服务水平等级和终端管理。
价格弹性:SDP是否支持多种价格模式(如基于时间、业务和使用情况)?此外,为了帮助运营商应对竞争,应提供基于使用、用户类型、特定时间的多种折扣。
集成和部署经验应包括:
聚合其他系统的能力:例如,综合业务支持系统、短消息服务和多媒体短信服务支持中心。
商务伙伴的记录:有助于降低运营商初次开发和部署业务的风险。
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促进SDP设备商和运营商之间的有效、长期合作。
节约成本:实施SDP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运营商的OPEX和CAPEX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