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创新解码:聚合与开放——访中兴通讯业务研究院院长陆平

发布时间:2023-04-24 作者:本刊记者 方丽

    2010年以来,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成为通信业曝光度最高的词汇,中兴通讯也在相关领域频频发力:2009年11月,在海南三亚召开云计算技术论坛;2010年3月,在北京召开全球合作伙伴联盟大会,发力移动互联网;2010年5月,与上海电信合作建设的交通智能监控系统开始服务世博会。随着电信业和其他行业不断互相渗透,运营商面临经营思路和运营模式的转变,中兴通讯又将如何应对行业和客户的转变?中兴通讯业务研究院院长陆平近日接受本刊记者专访。他表示:现在业务领域面临的创新点是前所未有的,我们的创新思路,聚焦在两点,一个是聚合,一个是开放。


“创新”是业务研究院的基因

    记者:“业务创新”一直是业务研究院秉承的理念,您能否介绍一下目前在“业务创新”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业务研究院是如何做到持续创新的?

    陆平:业务研究院的DNA就是创新。几年来,业务研究院一直秉承“iFAST”的管理理念,快速为市场提供创新、灵活、稳定和有成本优势的业务产品。 其中“i”就代表了“innovation”,这里的创新包含新技术、新业务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研发模式的创新等多方面的内容。

    我们在技术积累和业务创新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围绕几个方面:

    首先是创新机制的建立。针对新业务的研究,我们建立了一套市场驱动预研,预研规划研发的端到端业务创新流程。通过这套流程,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新技术,和高端运营商建立新业务合作,我们和中国移动、广电合作的CMMB手机电视业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二,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我们通过组织高端论坛,聚合产业链各方积极研讨新技术和业务领域的发展动态。我们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兴通讯移动互联网大会,并于2009年召开了中兴通讯云计算高端技术论坛。近期我们也积极参与了第二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并有专家加入到中国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在对外技术合作方面,我们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邮、南邮等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云计算、P2P、CDN调度仿真等技术领域深度合作。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业务模式创新,我们今年举办了首届中兴通讯全球合作伙伴联盟大会,会上与搜狐、新浪、凤凰网、IBM、惠普等多家合作伙伴签订意向,携手发力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业务市场,充分发挥中兴通讯业务聚合作用。

    第三,引进高端人才,保持和增强我们的创新基因。针对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业务领域,我们从国内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引进了一些高端架构师。

    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我们也收获了一些成果。比如IPTV业务,是之前固网运营商转型的一个基础业务,通过创新,我们推出了极具竞争力的IPTV产品,和中国电信展开了密切合作。虽然IPTV的发展比较坎坷,但是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江苏电信从最初的几万用户,发展到现在用户也有100多万,我们一直是江苏电信的合作伙伴。根据Frost&Sullivan2009年8月发布的报告,中兴通讯IPTV在亚洲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三。

    在CMMB手机电视领域,目前我们也处于领跑阶段。CMMB是国内唯一提供手机电视服务的商用平台,由我们与广电和中国移动独家合作。世博会和世界杯期间的手机电视服务都将通过这套平台来保障服务。

    在物联网方面,我们整合公司资源,推出了一体化物联网业务支撑平台,提供包括传感器、RFID、通信模块、终端、平台、应用等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世博会期间上海电信提供的交通监控业务系统就是由中兴通讯建设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参与了中国电信物联网基地的建设。

    在业务网络体系架构研究方面,我们推出了下一代业务网络平台聚合业务网CSN(Converged Service Network),联合国内运营商,成功在标准组织ITU-T中立项,以解决异构网络的业务开放和聚合问题。


    记者:聚合业务网CSN具有哪些特征?具体能解决哪些问题?

    陆平:聚合业务网CSN是业务网络演进的方向之一,也是中兴通讯首次在业内提出的下一代业务网络平台。聚合业务网是我们在全业务运营和3G牌照发放的大背景下,充分调研不同运营商的业务网络建设现状,针对面向服务的融合业务对业务网络的需求提出的目标业务网络架构。

    聚合业务网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抽象各种网络资源,实现数据、服务和能力的聚合以及管理,实现运营和监控的统一,从而快速提供各种增值业务,协助运营商在价值链中处于主导地位。

    聚合业务网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数据的统一访问和控制;业务和能力的分层和复用;管理和监控的融合和统一;快速地生成和部署业务,具备良好的可伸缩性,为CP、SP提供可靠的QoS保障和计费功能;灵活支持多种商业模式。

    中兴通讯积极在标准组织中推进聚合业务网的研究成果,2009年5月已经在ITU-T成功立项(NG-SIDE),并且得到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和相关同行的支持,在CCSA展开应用讨论。下一步我们将和业界领先的运营商一起,就聚合业务网的原子服务和能力提供、资源接入和管控、集成开发和测试平台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和积极合作,将聚合业务网打造成未来业务繁荣发展的支撑平台。

移动互联网不存在“杀手级”业务,规模发展面临四大挑战

    记者:移动互联网业务逐渐成为运营商业务创新的重点,您认为移动互联网业务具有哪些特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否存在“杀手级”业务?

    陆平:移动互联网不是传统的互联网再加上移动网,移动网有移动网的特点:随时随地。互联网的特点是充分参与、充分开放。怎么把这两点揉和在一起?揉和在一起的移动互联网和传统互联网相比有两个非常关键的特征:一是用户是有身份的,二是用户是有位置的。有了这两个特点,很多业务就能够开展,比如移动支付,手机就代表了用户的身份。

    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电信增值业务也是不一样的,她更加开放。传统的电信增值业务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封闭的,商业模式也比较简单,就是服务开通、服务保障、计费(FAB)。而在移动互联网中,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化,变化为CSP(Come-Stay-Payment),就是吸引用户、留住用户、费用支付。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要考虑从单一的盈利模式转变为基础业务免费、增值业务收费,或者后端收费等形式。

    移动互联网业务很个性化,所以不存在杀手级业务,更多的是细分市场、细分客户群。那么怎么样了解客户群,并针对特定的细分客户群推出业务?这就是运营商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记者: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大规模发展在基础技术方面还面临哪些挑战?

    陆平:大规模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面临的挑战首先是终端设备的开放性问题。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和传统互联网不一样,传统互联网的终端就是PC机,主要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而手机的操作系统是非常多的,手机的能力也不一样,这给移动互联网的业务普及带来问题。我们认为有两个方向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方向是推出跨手机操作系统的应用平台;另一个方向是将云计算的技术引入移动互联网中,将更复杂的处理都交到云端,而手机上的处理弱化,手机只需要输入、展现,我们希望沿着这个方向引进一些新的技术。

    其次,面临网络基础能力的挑战。现在手机上网的速度还是比较慢的,而且受限于手机电池、频谱占用等问题,目前也很难做到让手机一直在线。为了让移动终端快速访问网络,目前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就近部署CDN CACHE设备加速访问。

    第三是移动网络的安全性问题。移动互联网要大规模发展,必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实现统一的网络鉴权、网络的安全保护、终端的安全保护、病毒防护。不能要求每个服务提供商都具有很强的认证能力,所以运营商应该建立统一的认证中心,把能力和服务开放出去。

    最后,如何充分对移动互联网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从而提供更吸引人的服务,也是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面临的一大挑战。刚才我们说了,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特点是个性化,细分客户群,如何对用户行为进行深入的挖掘,形成细分的市场,从而推出定制化的业务,是非常关键的。

“视频云平台”抓住“三网融合”发展机遇

    记者:“三网融合”再次成为行业热点,您怎样理解“三网融合”?业务研究院将如何应对这一发展机遇?

    陆平:“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说法,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从业务角度看,用户的手机、电脑和电视这三类屏幕都能使用统一的平台、获得统一的业务体验、用户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用任何终端都能够使用他所需要的业务,这是“三网融合”的核心。

    随着“三网融合”方案的推进,电信和广电双向互入,将在业务应用方面产生直接竞争,这也给我们提供了比较好的机会。中兴通讯目前已经能够提供“三网融合”的终端、接入、承载和业务的端到端的综合解决方案。我们推出了“视频云平台”,提供IPTV、移动流媒体、游戏等业务的综合解决方案,可以做到在不同终端之间多媒体业务的无缝切换和自动适配,为用户提供四屏合一的服务体验,能够实现Any Time、Any Where、Any Device、Any Content的4A随身娱乐服务。对用户来说会获得一个融合的体验,统一开户、统一认证、统一计费、统一套餐。比如说用户点播了现在热播的《三国》,他在家里可以在电视机上看,上班途中还可以用手机看,非常方便。而且这个解决方案不需要改造现网的机顶盒等设备,复杂的处理都在云平台上进行,机顶盒只是接收数据,业务很容易开展起来。运营商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对用户的行为进行深度挖掘。

中兴通讯“彩云”平台诠释聚合与开放

    记者:在云计算方面,业务研究院有什么样的准备?云计算得到规模应用有哪些问题存在?

    陆平: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业务发展过程中,引入云计算技术来解决它业务发展的一些问题,比如成本、大规模部署、大业务量等。运营商今后关键的业务也是移动互联网业务,所以他也迫切需要引入云计算技术。

    中兴通讯业务研究院一直在进行云计算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平台规划,并在今年5月21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上率先提出 “电信云计算”三大核心技术:中兴通讯分布式结构化存储、分布式文件系统、虚拟化技术。在此次大会上,我们还发布了“CoCloud”彩云平台。我们的云平台取名“彩云”,寓意是对电信和互联网各类能力的聚合和开放,提供各类丰富多彩的创新的融合多业务。彩云平台可以从IAAS、PAAS、SAAS三个层面提供多彩的应用服务。

    云计算技术要得到大规模应用,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首先是标准化问题。有了标准化,就能互联互通,实现应用的快速移植,我们和中国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以及相关组织在一起推动云计算的标准化;第二是云计算的安全和可信,你让用户把处理中心放在云端,这里就存在一个客户和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信任关系。用户怎么愿意把关键数据交到云端?我们最近和工信部研究院、中国移动密切合作,4月份完成了ITU-T云计算安全立项研究《电信业务云安全需求和安全框架》。该工作项目采用按需提供的差异化安全服务策略,对基于云的电信业务环境,进行全面的安全剖析和研究。

 

人物简介:陆平,1996年加入中兴通讯,现任中兴通讯产品研发体系业务研究院院长。历任中兴通讯网管部部长、运营支撑产品总经理、WDSS产品总经理、业务软件产品副总经理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