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信息时代的数据中心需求变化

发布时间:2014-05-01 作者:陈红宇(中兴通讯)

      从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进程及企业IT生命周期来看,企业将从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期过渡到对系统的维护,进入后信息时代——IT运维服务管理时代。


      赛迪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IT运维市场规模达29.8亿元,增长率为24.1%,2010年中国IT运维市场规模接近50亿元,2011年市场规模达近60亿元,2012年市场增长率约为28.7%。由于企业用户对IT管理服务与业务价值的进一步解析,IT服务在企业发展生命周期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在IT运维需求发展进程中,用户对IT运维业务保障、故障处理以及IT运维体验等更深层次的IT服务需求将更加明显。IT服务不仅仅是IT基础建设、被动维护和主动运维,还将作为企业直接盈利的工具。在企业发展中,IT运维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推动甚至是决定着企业业务增长。当企业IT真正了解 “业务价值支撑”与“业务价值创造”的区别,方能在后信息时代完成IT服务与业务价值的无缝对接,使企业IT部门迈入新一代智能化IT运维管理服务阶段。

 

新阶段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方式


      中兴通讯经过多年来持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基于ITIL最佳实践和ISO20000、ITSS等IT服务管理标准,提出了一体化综合运维管理体系。综合运维管理体系支持跨平台、跨厂商,实现智能化、可视化、可量化、标准化管理。


      中兴通讯的一体化智能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平台广泛应用在电信、金融、政府、电力、教育、烟草、医疗、传媒、交通等行业用户,以其稳定、易用、全面等优点而广受赞誉。一体化智能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功能完善,系统闭环,能够覆盖到数据中心的方方面面,实现可靠的业务保障,从设备管理、BSM业务管理、接入用户管理、流量监测,到可扩展的采集架构、丰富直观的视图展现、完善的虚拟化资源管理,再到多角度的用户终端管理、IT软硬件监控,从点到面,辐射到运维工作的每一个角落。


      中兴通讯一体化智能运维服务管理体系支持智能化故障管理,包括丰富的告警通知和事件处理策略。系统获取来自数据采集层的有效告警信息,再自动派发工单,可通过手机终端处理运维工单。多样化的远程处理工具、设备快照和故障恢复机制和可自定义的事件根源分析系统,实现全面的故障诊断。


      中兴通讯一体化智能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实现高效的IT服务管理,通过有效的信息传递、全面的资产配置管理、标准化的运维流程管理、多级化管理、分布式部署、基于角色的运维管理以及综合的IT服务管理视图,提供IT运维人员绩效考核依据,将个人运维经验有效转换为企业运维知识,从人员,流程和技术3方面打造高效的数据中心。

 

打造完善的数据中心运维管理体系


      运维管理是个技术活,从监控层、运营层和治理层,全面支撑信息技术业务管理,从而实现面向基础资源和面向业务应用两个层面的监控和管理。


      中兴通讯一体化智能运维服务管理体系遵循ITIL实践标准,对运维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再造,实现对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和配置管理过程进行流程化、规范化;拥有基于单点登陆的统一登陆界面以及统一的管理门户,全面展示与业务相关联的所有设备和软件的应用状况和处理性能。系统还提供各种运维管理视图,可帮助运维工程师高效地实现日常运维管理工作;服务管理方面积累了ITIL管理的最佳实践以及ITSS国标要求,以CMDB为核心实现流程的快速定制,着力提升客户的可量化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在业务管理上,从业务服务保障的角度,对设备运行状态、虚拟化资源、机房资源进行监控和管理,并建立高效和快速的故障处理机制。


      具体的管理范围覆盖了从传统的硬件、软件到虚拟化、链路、动力环境等IT基础设施,也包含了终端用户的接入情况。平台还提供移动终端运维管理接口、ITSS接口以及第三方系统接口,以方便和其他平台的迅速对接。

 

运维管理体系帮助数据中心提升价值


      IT部门的第一目标是业务保障,所以IT运维管理体系必须面向业务,以业务为导向。一体化运维服务管理体系支持IT管理与业务融合,实现了业务关联影响分析、业务支撑的服务评价和业务系统健康管理。


      通过运维管理体系,使IT管理与业务融合,IT管理目标来自于业务目标,IT管理服务于业务。最终能直观感知业务状态、业务风险,更高效地处理业务故障。运维服务管理体系提供可量化的服务质量指标,方便客户优化及汇报;提供各IT组件对业务系统影响的权重度管理、各IT组件的容量预测、各IT组件的可用性监控;还能够对企业所有设备和业务系统的运行趋势进行分析,必要时提前预警,供管理决策。


      中兴通讯数据中心运维管理体系,以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为核心,提升了IT运维的可视化、可量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一体化。在提高了IT运维对企业业务支撑力度的同时,不断提升IT服务水平,为未来绿色运维、高效运维提供新的起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