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ic Radio弹性网络技术,助力运营商频谱重耕

发布时间:2016-09-12 作者:赵欣(中兴通讯)

无线通信系统的频率使用与困境


  1991年,GSM网络诞生,移动通信行业开始进入数字移动蜂窝时代,GSM在全球主要使用900MHz和1800MHz频段。2003年,UMTS网络萌芽,WCDMA在全球主要使用2100MHz频段。2009年,LTE网络首发,除DD频段和2600MHz频段外,目前,全球一半左右的LTE网络部署于1800MHz频段。根据各大运营商规划,5G移动通信将在2020年开始商用。


  随着通信系统的不断发展和逐步部署,可用于移动通信的6GHz以下频谱资源已经非常稀缺。依据ITU-R WP5D对2020年IMT频谱需求的预测,2020年全球频谱需求平均总量为1340~1960MHz,中国2020年频谱需求总量为1490~1810MHz。目前,我国IMT系统为运营商已规划的IMT频谱总计687MHz。可预见,到2020年,中国还将有至少800MHz的频谱缺口。


  因此,为了满足未来频谱的需求,国际标准化组织一方面在继续探索增强中低频频谱(6GHz以下)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也在研究开拓更高频段(6GHz以上)的频谱资源。


频谱重耕的必要性与困难


  高频段频谱资源拥有频谱资源丰富,天线、器件尺寸小等诸多优点,但高频频谱传播距离太近,穿透、绕射能力非常差的特点,导致高频频谱在移动通信应用中,有一系列的不利因素。


  一方面终端厂商必须兼顾已有通信网络的频谱,同时,还要支持新的高频频谱,终端本身的设计会更加复杂,成本提高。


  另一方面,对于运营商来说,高频网络的特点意味着,需要部署更加密集的网络才有可能做到连续覆盖,尤其是对建筑物内部的覆盖。如果完全使用新的高频频谱作为基础覆盖网络的频段,意味着需要极大规模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并对传输配套资源的需求极大,而OPEX也随之大增,使网络的经济性无法保证。


  因此,对移动通信运营商来说,让低频率频谱的2G/3G频谱继续用于原有网络服务,在新的频谱上部署4G、5G服务是一种并不经济的选择。更不用说2G/3G话务量、用户量和收入都在逐渐萎缩,4G/5G等移动宽带业务将成为运营商收入和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和驱动力。


  事实上,从3G/4G部署初期,利用已有频谱部署新的网络已经成为运营商的主要选择之一。在4G网络部署中,1800MHz频段更是成为运营商大规模部署LTE网络的重点频段。目前,世界上有接近一半的LTE网络运行在1800MHz频段上。


  所谓频谱重耕(Frequency Refarming),就是将用户群逐渐流失的某种通信网络所占用的频谱迁移出来,让给采用了更新网络技术的网络使用,尤其是低频段的优质频谱。


  但频谱重耕并不是简单的关停老网络、开通新网络这么简单,频谱重耕面临更多的技术和社会性问题:


  ●   2G/3G用户以及终端的迁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目前只有2个移动网络经历了关停的全部过程:AMPS(大哥大网络)和PHS网络,他们的关停都经历了数年时间。对最后一批顽固用户,运营商给予了高额的免费换机+优惠资费,才在2001年6月关停了大哥大网络(这已经是GSM商用运营10年以后),2014年10月关停了PHS(俗称小灵通)网络(3G网络开始商用11年以后)。目前,2G网络仍然是全球移动通信的主体,并且在未来10年左右仍将是很多国家的主要网络。因此,短期内全面关停2G网络并不现实。实际上,在中国联通开通4G网络并统一资费套餐后,多省份的2G网络的无线负荷并没有明显下降,3G网络的负荷甚至有所上升。


  ●   频谱重耕的逐渐推进过程中,即使保留了2G/3G网络的一层薄覆盖网络,仍有可能在某些时候形成局部话务热点,导致容量不足,产生拥塞。如何更好地吸收话务、提升用户满意度,是运营商在频谱重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   在频谱重耕方案中,已重耕区域和未重耕区域一般需要保留一定的隔离带,以避免互相干扰。这给网络规划和频谱重耕的规划带来了额外的难度。


  针对上述问题,中兴通讯提出频谱重耕理念:基于独有的Magic Radio技术,在1800MHz/2100MHz的黄金频段上构建弹性移动通信网络,对GSM、UMTS、LTE技术按需分配频谱,优先保障2G/3G话务的吸收。Magic Radio技术将帮助运营商顺利度过频谱重耕的过渡期,确保运营商高价值用户的关键业务体验。


Magic Radio1.0:GL1800频谱重耕中的增值利器


  Magic Radio1.0技术方案聚焦GL频谱重耕过程中的频谱效率提升,通过使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独创技术,在相同频段内同时部署GSM和LTE时,提升整体频谱效率。该方案包括GSM动态频率共享(DFA)、GSM/LTE负隔离带宽、GSM/LTE动态带宽扩展(DBE)和GSM/LTE协同共谱调度(CSS)等多项自主创新技术。其中,GSM/LTE动态带宽扩展和GSM动态频率共享均为独家支持功能。


  ●   负隔离带获得额外的GSM频点,频谱价值最大化


  负隔离带技术源于LTE系统设计中的频谱使用原理。在LTE系统设计中,频谱资源并未被系统载波完全利用,而是在两端预留了一些保护带,如20MHz的LTE网络,在频谱两端各有1MHz的保护带。


  在实践中发现,随着无线系统设备的技术进步,在GSM和LTE系统共存时,GSM系统可以使用LTE系统保护带宽中的大部分频谱,而干扰还可以处在可控范围(LTE灵敏度下降3dB以内),GSM频点和LTE系统工作频带的最小间隔可以小到300kHz。这样,一个20MHz的LTE系统将会有1.4MHz的保护带可以用于部署GSM系统。


  同理,在LTE的2个频点紧邻部署的时候,LTE系统之间也可以不用保留任何保护带,2个LTE系统的工作频带可以连续部署。


  ●   DBE按需分配频谱,动态调整GL频谱


  DBE技术的核心特点是GSM频谱分布在LTE频谱两侧,在GSM话务较高时,LTE中心频点不变,但使用的带宽收缩,为GSM节省出频谱资源。如LTE从20MHz收缩到10MHz,将会使GSM多出4个可利用频点,大大增加GSM网络的话务吸收能力。在GSM话务高峰结束后,GSM网络再将这些频点删除,LTE恢复原有的频率使用,如从10MHz LTE又扩展到20MHz LTE。


  DBE技术的优势在于,虽然LTE系统带宽发生变化,由于LTE中心频点不变,LTE网络配置参数都不需改变,小区也不用删除重建,对正在使用LTE业务的终端完全没有影响。


  ●   CSS共谱调度,完全动态调度LTE和GSM频谱资源


  GL协同共谱调度实现了LTE与GSM在200kHz的粒度上根据话务量需求,动态调度与分配,在每一个时刻都充分利用所有频谱资源。在GSM话务量高峰时,LTE载波配置不用改变,GSM频点直接配置在LTE工作带宽之内(见图1),LTE系统通过调度器将LTE用户使用的频谱资源与这些在LTE系统频带之内配置的GSM频点互不干扰。CSS能够比DBE更快、更灵活地实现GSM和LTE的频谱动态共享,是RB(LTE系统调度的最小资源块)级共享,频谱利用率最高。


  ●   最大限度利用1.8GHz频谱


  中国联通在B3频段,也就是GSM1800频段,总计分配到了30MHz频谱,目前,20MHz用于LTE,10MHz用于GSM。


  随着中国联通LTE业务发展,同时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中国联通迫切需要提供更高速率的接入服务。在B1频段政策尚未明朗之前,在B3频段提供10MHz+20MHz的LTE载波聚合成为中国联通首选的频谱回收利用方案。但中国联通目前仍有近一半的用户使用GSM网络,GSM网络在可见的时间内不可能退网,中国联通仍需持续提供一定容量的GSM服务。


  中兴通讯针对中国联通的需求,提出了频谱重耕方案:在1800频段使用负隔离带技术,并将各系统间的隔离带压缩至最低,使得中国联通能够在1800频段提供10M+20MLTE CA服务的同时,还能够在1800频段提供12个GSM频点所需频谱。以此,提供一个基础的GSM1800网络覆盖。


  该技术方案(见图2)使中国联通在1800频段的30M频谱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如果结合中兴通讯DBE技术或CSS技术,将能使中国联通在1800频段提供最大LTE容量能力的同时,提供一个容量灵活的GSM基础覆盖网,有效吸收GSM和LTE两网的话务,为中国联通用户提供最佳网络体验。


Magic Radio2.0:UL2100频谱重耕的粘合剂


  中兴通讯Magic Radio 2.0专注于UMTS和LTE之间的频谱灵活共享调度,提供多项创新功能:UMTS/LTE零缓冲带同频组网、UMTS/LTE动态带宽扩展以及UMTS/LTE协同共谱调度。几种功能可灵活组合适用多种场景,极大提升频谱效率,改善用户体验。


  通过压缩UMTS和LTE的频谱保护带宽(UMTS频点占用带宽可压缩到4.2MHz),让相邻的同频点UMTS和LTE小区的实际使用频谱有交错,既有重叠部分,又有不重叠部分,降低彼此之间的干扰,使UMTS和LTE同频混合组网成为可能。


  对中国联通近期确定获得2100MHz频段的25MHz频谱,Magic Radio2.0技术给出了LTE中心频点不变、兼容1U~4U的弹性组网方案(见图3)。


  通过这种方案,可以在确保UMTS、DC服务的同时,给中国联通提供弹性使用2100MHz频谱的可能。


  传统UL同频组网需设置缓冲区,降低干扰。为验证零缓冲区UL同频组网,中兴通讯在联通某地市本地网,对在UMTS频段的UL同频组网方案进行了充分的外场测试。


  测试结果(见图4)表明,利用频谱压缩、窄带干扰消除、ICIC、PUCCH调度优化等新技术,相对于传统意义的UL同频组网,边缘场景性能的损失较传统缓冲区方案的35%降低至5%,属于完全可以接受的范畴。此次外场试验,验证了在2100MHz频段上进行无缓冲区UL插花组网的现实可行性,为中国联通充分利用2100MHz频谱,构建3G/4G自适应的弹性网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运营商在频谱重耕期间面临复杂的演进问题,包括终端、用户行为习惯的变迁,还面临新业务爆炸性增长对频谱的渴求和频谱资源有限的矛盾。采用Magic Radio技术,构建实时响应用户业务需求的弹性网络,是运营商最大化利用频谱的最佳手段。


  除了服务拥有大段连续频谱的运营商,以Magic Radio技术为基础的弹性网络技术还可以帮助拥有非标宽度频谱(如某运营商的7MHz带宽频谱)的运营商提升频谱利用率。弹性网络技术在NB-IoT网络构建中亦能够融合多种无线制式,发挥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