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共享方案及应用探讨

发布时间:2016-09-12 作者:黄溆安,李强华(中兴通讯)

  网络共享是指无线网络在不同运营商之间共享,从而降低网络建设投资。3GPP推荐了MOCN和GWCN两种模式的共享网络架构。MOCN(Multi-Operator Core Network)指一个RAN(无线网络)可以连接到多个运营商核心网节点;可以由多个运营商合作共建RAN,也可以是其中一个运营商单独建设RAN,而其他运营商租用该运营商的RAN网络。GWCN(Gateway Core Network)是指共享RAN和部分核心网(VMSC/SGSN)。目前网络共建共享主要考虑MOCN的方式,包括独立载波和共享载波两种方案。


网络共享总体方案


  网络共享总体方案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网络共享的总体方案描述如下:


  ●   共享eNodeB(基站):包括BBU(基带)和RRU(射频单元),需要双上连A运营商和B运营商的核心网,同时运营商之间需要互配邻区。


  ●   天线和天面:完全共用。


  ●   网管:共享基站接入建设方的EMS(网管),北向双上连A运营商和B运营商的综合网管。


  ●   传输:有独立传输和共享传输方式,独立传输是在eNodeB上提供两个传输接口,分别接入A运营商和B运营商的传输网;共享传输在物理上eNodeB只有一个传输接口,接入建设方的传输网,再通过VPN等方式接入另一方的传输网。


  ●   频点策略:1.8GHz频段内,A运营商20MHz带宽+B运营商20MHz带宽,采用独立载波或共享载波设置。


独立载波方案应用


  独立载波相对设置简单,运营商间的协调也相对简单,基本维持运营商原有各自策略,A运营商和B运营商使用各自的频点开通,一般各开一个20MHz带宽的载波。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采用独立载波共享方案时,要尽量避免插花组网,因为共享站的两个运营商使用同一副天线,只能有一个下倾角和方向角,在调整时不好兼顾两个运营商。


  以下为插花组网的实际案例分析,图2为两个运营商共享站点图。


  A运营商共享B运营商的共享后网络性能仿真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插花组网情况下进行网络共享,覆盖效果和用户体验不升反降。


  此外,设备厂家间的插花组网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包括LTE-A中的各种站间协同功能不能使用,如CoMP(站间协同调度接收等多个技术合集)、MLB(移动负荷均衡)等,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运营维护上的问题,包括插花区域的故障、用户投诉和定位难度增加、处理周期变长等。


共享载波方案应用


  相比独立载波方案,共享载波方案在硬件配置上相同,在开通1个载波时,可以节省无线载波的软件配置,在开通2个载波时,可以聚合2个运营商的载波,实现运营商间频点的载波聚合,实现更高的峰值速率。


  A运营商和B运营商可以共同设置1~2个20MHz的共享载波,需要在每一个小区内广播多个PLMN(公共陆地移动网络)。共享载波方案下,大部分无线参数是两个运营商共用的,因此规化和优化较复杂,除了上述独立载波方案中描述的问题外,还需两个运营商协商频点、资源分配方式,统一规划TAC、eNodeBID、QoS、频率优先级等参数,另外共享载波在运营商覆盖边界区必然存在异频的问题,还需考虑合作运营商在边界区的异频切换优化等问题(见图3)。


共享载波的参数规划——eNodeBID规划


  eNodeBID由20bits信息构成,表示为X1X2X3X4X5;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划分方式类似,X1X2由集团统一分配,但区域定义不一样。


  按现有划分方式,中国电信黑龙江的共享载波,中国联通核心网或计费可能会认为是北京的基站接入,存在错误判断的可能。


  解决方案建议如下:


  方案1——eNodeBID允许冲突,通过cellid来区分,共享站的cellid第一位为1,非共享站第一位为0;该方案缺点是,同一个eNodeBID可能存在于不同省份,核心网不能有根据eNodeBID判断区域的机制;


  方案2——采用X1X2预留部分,电信联通统一定义,可用48个,按照需求各省划分1~2个资源;该方案缺点是,预留部分使用后,后续再出现eNodeBID类问题的话将无资源可用。


TAC的划分


  TAC划分涉及到寻呼和位置更新消息量的平衡:TAC区过大则寻呼量大,TAC过小则位置更新消息量大;但一个共享站的小区(共享载波)只能有一个TAC,合作运营商会面临TAC过小的问题。


  解决建议:共同规划TAC,和eNodeBID一样,需要协同规划,避免冲突。


  目前寻呼量较大,位置更新的消息处理能力还有裕量,因此共享载波场景下,建议TAC区域以建设方为主;合作方的TAC区域较小,会导致位置更新消息增多。


资源协调


  ●   资源分配方式:eNodeB提供4种无线资源划分方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定一种配置方式;


  ●   接纳控制:eNodeB提供共享载频的RRC用户比例划分功能,一方面保障运营商之间基本的RRC资源,另一方面提升系统整体的RRC资源利用率;


  ●   QoS机制:同一业务由于不同运营商核心网QoS映射规则的不一致,会造成不同运营商同一业务对应不同的QoS优先级,从而造成eNodeB资源调度上的不公平,eNodeB可以提供共享载频的运营商级别用户/业务优先级管理功能,在eNodeB侧提供运营商级别独立的QoS配置,从而校正同一业务在eNodeB侧优先级上的差异。

SON功能影响


  ●   X2口自建立:主要取决于传输共享方式


  影响:电信和联通的传输通过VPN划分后不能互通,而当前方案下X2接口的IP地址可能会跨传输配置,无法完成自建立过程。


  建议:需要明确共享站点间X2所有传输资源的分配机制,订制特定方案;更改和完善现有X2自建立方案中对端请求响应机制。


  ●   MLB(移动负载均衡)


  影响:负荷均衡机制在面向共享载波时,对共享载波/专有载波的邻区负荷调整目前不做区分,MLB调整效果会受影响;共享机制下用户激增,会增加触发概率,影响用户感受。


  建议:详细定义共享资源分配和触发原则,区分共享和专用载波的细化MLB方案;此外MLB只是短时缓解负荷冲击,如果达到容量瓶颈,相比独立载波会提早涉及扩容。


共享载波下的性能影响——切换重选


  共享载波在边界区域必然存在异频,这种场景下的异频切换(包括系统内和系统间)和重选是在同频有强干扰的场景下发生的(见图4),使得切换成功率和重选成功率大幅下降;测试表明,在干扰较严重的场景下,切换成功率甚至不足10%;该问题对数据业务的用户体验不明显,但对VoLTE业务的影响非常大。


  图5是某外场测试环境统计的边界异频切换成功率情况(较平一段为凌晨时间,用户少)。


  解决建议:


  基于RSRQ的切换判决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缓解切换失败率问题,但有负面影响,导致小区覆盖范围收缩。


  网络共享的目的是节省网络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对于不同场景,独立载波和共享载波方案对网络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在方案选择时,不能只考虑建设成本上的节省,也要考虑运营维护成本的额外支出。整体来说,独立载波方案的影响要小很多,可应用场景比共享载波方案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