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U-T光和其他传送网研究组(SG15)于2004年4月19日—30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了2001—2004年研究期的第6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26个国家的15个电信主管部门(M成员)和部门成员(m成员)中的24个认可的电信运营公司、71个科学或工业组织的代表共292人。
中国的电信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代表团和中国的ITU-T部门成员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兴通讯、上海贝尔等7个代表团一行共39人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团根据参会预案圆满完成了与会任务。本次会议上,中兴通讯共计提交了27篇文稿,在所有参会代表团中提交论文数量排名第一。中兴通讯提交的文稿大部分都是关于光传输方面的,且85%以上提案的核心思想都得到了大会接纳。
会议在传送网承载以太网标准、G.mta-MPLS传送结构、G.asm业务管理结构、自动交换光网络、城域波分复用、光器件及子系统等方面取得了进展。由于篇幅原因,本文只介绍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以及其他数据体系的相关讨论和进展情况。
1 传送网承载以太网标准
EOT标准隶属于ITU-T SG15的Q12(特定技术传送网的体系规范)课题组,本次会议EOT方面的主要目标是推进EOT的工作,特别是通过以太网方面的3个标准建议:G.8011/Y.1307——以太网业务架构、G.8012/Y.1308——以太网UNI接口和NNI接口、G.8011.1/Y.1308.1——以太网专线(EPL)业务。
1.1 标准适用范围
本次会议对EOT的标准适用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其中,把原来的
G.8012.1标准改为G.8011.1标准。划分之后的各标准适用范围如下:
(1)G.8011/Y.1307——以太网业务框架
(2)G.8012——以太网接口和EOT的NNI接口
(3)G.8011.1/Y.1307.1——以太网专线
1.2 讨论结果
(1)关于G.8011的讨论结果
(2)关于G.8012的讨论结果
(3)关于G.8011.1(原G.8012.1)的讨论结果
本次会议关于G.8011.1标准的文稿很少,针对性的讨论也很少,但关于L2控制协议的讨论内容被反映到G.8011.1标准中。
2 G.mta-MPLS传送结构
会议根据一些建议文稿的内容和会议讨论结果更新了G.mta-MPLS的传送结构的版本,但还需要通过邮件和中间会议进一步完善。
(1)来自标准编辑者的两篇文稿,一篇是关于一些修改的确认,另一篇是关于分片的模型,均被会议认可作为起草素材。会议认为G.mta-MPLS的传送结构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的素材。会议强调提供的素材必须基于现有的RFC草案和已通过的标准。
(2)对于“将流量条件功能加到目前的架构中”的建议,标准编辑者肯定了流量条件功能要在标准中体现,但对如何建模提出了异议,认为不一定是一个单独的功能,有可能是适配功能的一个过程。会议上有其他专家表示流量条件功能可以像G.8010那样作为一个单独的功能。会议最后的结论是在确定放在什么地方之前,应该先对如何理解L-LSP和E-LSP达成一致。
(3)会上“在目前的标准中增加以太网到MPLS的适配功能”的建议得到了采纳,但标准编辑者担心该适配功能目前没有标准化。会议同意在G.8012通过的前提下,在G.mta中增加这个功能。
(4)对于“研究环型网络MPLS保护”的建议,会议经过讨论认为现有的MPLS保护机制有可能已经包含环型网络保护的需求,所以在进一步研究之前,先着手调查现有的MPLS保护机制能否提供环型网络的保护。
(5)对于一些关于MPLS保护和恢复的素材,会议认为需要提供功能性的模型,而且这些模型需要讨论倒数第二跳出栈(PHP)的情况。会议还认为,如果要将快速重路由作为保护和恢复进行建模,需要进一步的工作,同时强调这个工作要基于现有的RFC草案和正式发布的标准。会议讨论中提到需要提供IETF和ITU术语之间的映射(作为资料性附录)。
3 G.asm业务管理框架
G.asm主要描述业务管理的框架,本次会议收到了较多这方面的建议文稿。会议举行了简单的起草会议,但没有输出新版本的草案,进一步的工作将在后续的中间会议进行。Q12准备在下一个研究期继续推进G.asm业务管理结构方面的工作。
(1)对于“一些新的业务管理需求”的建议,会议同意在G.asm标准中进行考虑。
(2)对于“将网络管理系统(NMS)”和“业务管理系统(SMS)采用模型来进行描述”的建议,会议认为这个模型将在以后的起草会议上做进一步的修改,以免理解错误。
(3)对于“软件下载功能应该包含于远端网络节点中”的建议,会议予以接纳,并在相关标准中进行体现。
(4)对于“使用带外通信机制”的建议,会议认为,由于G.asm业务管理框架希望独立于具体实现机制的框架,所以通信机制的讨论将在G.asm业务管理框架完成之后进行。
(5)对于“与以太网相关的一些具体问题”的建议,会议经过讨论认为,其中的业务独立性方面的问题将在以后的起草会议中予以考虑。
(6)有一些现场的临时提议反映目前的G.asm草案包括了太多细节问题,应当在基于所有权模型的网络中确定参考点,并提供一个对必须经过参考点的实体之间信息类型的高度概括,信息流(在一个大范围内)应独立于客户业务和服务层技术,可用机制应依赖于其使用的服务层。会议认同了该意见。
本次会议没有更新G.asm草案,将通过邮件和中间会议来进一步推进G.asm的工作。会议欢迎涉及此方面的文稿。
4 其他方面
本次会议还在分组网络、下一代以太网等方面取得了进展。会议决定关于以太网业务的G.8011.x系列建议的工作在下一研究期将移交给另一个课题组Qc2(即原来的Q11)。
4.1 分组网络
(1)对于“Q12应该开发使用光突发交换(OBS)作为服务层的基于G.805
和G.809的网络架构研究”的建议,会议予以接纳,但需要进一步地讨论来剖析与G.872的冲突,并评估OBS是否应该在G.872中讨论,还是新开发一个标准。
(2)对于“一些关于全球虚拟以太网业务的需求”的建议,会议将在以太网虚拟专线(EVPL)和以太网虚拟专网(EVPLAN)业务标准开发的时候考虑所提的需求,并且通过一个面向业务层的包交换(COPS)服务层来支持这些业务。
4.2 下一代以太网
(1)对于“下一代COPS层中应该考虑以太网作为服务层”的建议,经过讨论,在会议上进行了一些技术上的澄清。上次中间会议曾经讨论过下一代COPS层,确定应考虑使用虚拟局域网(VLAN)标记来交换。
(2)对于“使用VLAN路由来支持EVPL业务”的建议,会议讨论中注意到该提议改变了VLAN标记的语义:即从标识一个业务流变为标识每一跳的复用标签,这种情况下必须配置VLAN标记,其作用类似于一个MPLS标签或ATM VPI/VCI。
(3)会议同意将下一代COPS层的需求作为Q12中间会议的一个议题,部分文稿将作为中间会议的研究点,并且希望大家能够积极提供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