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计费系统实现数据业务精确运营

发布时间:2023-04-21 作者:唐磊,刘晓华(中兴软创)

随着IP技术为基础的技术发展,通信网络出现全IP化、宽带化趋势,移动网络和固网趋向融合。在终端方面,由于移动终端的PC化,使得移动互联网与固网在内容和应用体验上趋向一致。用户对于高带宽、多业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与固网类似,移动网络由最初的提供通信和简单娱乐功能,转向提供多媒体、导航、远程医疗、支付、M2M等多项功能。在丰富而复杂的内容应用下,移动数据业务成为运营商新的利润增长点。然而大量的数据业务给运营商网络管理能力提出了重大挑战。

运营数据业务面临的问题

    为避免沦为简单的管道提供者,运营商需要挖掘和运营有潜力的移动网业务,向优质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转变。对于日益在带宽方面的投入,需要对承载在上面的业务进行精细化运营,一方面保障终端用户的体验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增强运营商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需要计费系统支持基于业务流和策略的计费,支持动态的服务组合、捆绑服务,灵活的定价、在线计费以随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移动分组业务发展面临以下问题。

    ● 预付费控制问题:预付费用户比例非常高,采用离线话单结算导致用户欠费风险加剧,给运营商带来很大的损失。

    ● 业务区分计费问题:目前绝大多数PS业务都采用流量计费,运营商只能收到承载费,无法从分组业务的创新中获益。不区分业务计费,运营商有逐步沦为管道工的危险。

    ● 漫游业务管理问题:需要克服数据漫游与语音漫游的差异性,管控漫游风险。

    ● 业务控制问题:P2P业务流量促进了互联网的繁荣,也带来了因资源过度占用而引起的网络拥塞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妨碍了正常的网络业务的开展。

精确运营总体方案

    移动分组业务的飞速发展,给运营商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但由于很多运营商缺乏有效的分组业务运营体系,他们从分组业务中获取的利润往往无法和他们对分组系统的投入相匹配。为有效管理分组业务,运营商可以将网络中的业务分为三种类型,对不同类型的业务实施不同的策略:

    ● 对于网络中受欢迎或发展潜力大的业务,给予充分的QoS保障并通过资费策略创造更大的收益;

    ● 对于消耗系统资源大但收益小(如P2P类业务)或与正在运营的业务产生冲突(如skype业务)的,则通过接入限制、带宽限制或资费限制等方式消除影响;

    ● 对于其他一些普通的PS业务,采用粗放型管理手段。 

    通过分类,将原本无序的分组业务有序化,并对这些有序化的业务报文进行针对性的管控,使运营商充分挖掘业务每一个比特的价值。策略和计费控制(PCC)的方案应运而生,其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PCC逻辑架构

在线计费系统精确运营数据业务实例

    网络中的用户带有多种属性,包括接入类型、位置信息、用户签约属性、计费特性等。用户对这些信息不需要仔细了解,业务平台对所有用户都是透明的。系统平台侧对不同用户进行智能分析,从而结合业务需求和策略对用户提供业务。

    在线计费系统(OCS)是运营商计费域中的重要系统,实现了包括语言、短信、数据、增值业务在内的全业务计费控制。OCS的应用,使得计费过程实时参与业务的使用,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欠费风险。由于OCS全业务支持能力与实时性完美结合的特性,电信运营商可以大力发展预付费业务与用户。 OCS对预付费用户数据业务的使用进行精确控制,可以在控制欠费风险的同时有效降低这些业务的使用门槛。下面介绍几个基于OCS的数据业务精确运营的几个实例。


智能化业务接入控制

    ● 应用示例1:基于用户位置的业务接入控制。
    通过GGSN识别业务并实现用户动态行为信息的搜集,PCRF结合来自GGSN的信息和来自SPR/OCS的用户信息进行策略决策,决定是否允许用户使用该业务,并将决策结果发给GGSN执行接入控制。OCS根据用户的位置信息,可配置灵活资费策略,对用户的业务使用进行实时控制。

    ● 应用示例2:基于用户组的访问网站黑白名单控制。
    通过黑白名单来控制用户接入,接入控制规则多样(基于用户签约、接入类型、位置信息、计费特性、终端类型等多种组合方式);另外可以根据用户的动态行为特性实时调整接入控制策略;还可以基于业务大类(如互联网)、业务种类(如HTTP)、具体网站等实现多层次业务接入控制。

    OCS根据黑白名单,对用户的访问进行计费控制。


智能化业务带宽控制

    按时间段限制P2P业务的带宽,保证流媒体和会话类业务的带宽。PCRF根据GGSN业务识别后提供的业务标识、用户行为信息等确定业务控制带宽,交由GGSN执行。

    对于不同的业务标识、用户行为以及业务带宽,OCS进行实时批价。


智能化业务QoS控制 

    根据用户实时余额(累计量)变更QoS等级,包括:业务有效性(Traffic Availability)、时延(Latency)、抖动(Jitter)、吞吐量(Throughput)、丢包率(Loss Probability)。这样,有利于运营商合理利用资源,提供合适的服务质量保证,提升用户的体验。

    OCS可以根据不同的QoS要求,实现差异化批价策略,从而实现差异化服务。


智能化内容计费

    目前绝大多数SP业务都采用流量计费,不管什么业务,运营商只能收到承载费,无法从分组业务的创新中获益。内容计费使运营商能够根据市场情况基于不同业务实施不同的计费政策。基于计费统计信息,还可以实现对业务渗透率、使用频度和流量的业务模型分析,为业务开展提供依据。

    其实现流程如下:
    (1)GGSN通过深度报文解析识别出业务;
    (2)通过PCRF获取业务计费策略;
    (3)根据策略统计业务时间、流量、事件信息并上报在线计费系统和离线计费系统进行处理。

    通过GGSN和PCRF获得的信息,OCS实现对内容的智能化的计费。


智能化用户业务统计分析

    对用户业务进行智能化统计,丰富的业务分析手段使运营商能够更好地调控网络资源,更细致地了解网络业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便于运营商挖掘有潜力的移动网业务,向优质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转变。

    基于对用户的统计分析,OCS通过AOC等手段告知运营商和用户,推送信息到运营商和终端用户,这样,一方面优化运营,另一方面促进用户对业务的使用。


漫游地的分组计费

    应用场景:运营商希望对于漫入用户也实现内容计费功能,以便签署漫游协议时实现更灵活的控制。

    控制方式:GGSN Proxy判断用户是否处于漫入状态,如果是则将用户业务转接到其归属地GGSN,并对该用户业务实施内容计费。如果是本地用户,则GGSN Proxy直接提供GGSN功能进行业务接入处理。业务经漫游地GGSN Proxy转接,由GGSN Proxy输出内容计费话单进行漫游地内容计费。
通过GGSN的漫游计费消息触发,OCS对漫游用户的数据业务进行实时计费,一方面方便漫游用户使用数据业务,另一方面有效控制了漫游欠费风险。

    中国的电信运营商OCS的建设解决了预付费业务的发展瓶颈,业务承载的多样性、实时性和灵活性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联通在业内走在前列,OCS定位为承载预付费用户的主要计费支撑系统,多个省分公司的OCS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对于数据业务这一主要的盈利点,在OCS下阶段的应用中,运营商将对其承载数据业务进行精确运营,以保障用户感知,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

 

[关键词] 业务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