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推动广电构建下一代基础承载网
随着国家三网融合政策的推动,广电逐步引入互联网和语音业务,与电信运营商的竞争加剧,广电在全业务时代面临新的挑战。
广电目前拥有广泛的电视用户群体、丰富的内容资源和绝对播控权等优势,但要实现全业务运营并和电信运营商实现对等竞争,广电缺乏电信运营商所拥有的基础网络资源。目前广电骨干传输网主要以SDH为主,带宽不足且扩展性差,不能满足全业务运营需求;暂时无骨干数据网,省网出口租用其他运营商接口,业务发展受限。在城域网方面,各省各地市无统一建网模式,管理维护困难,一些城域网设备较老,全局业务开展受限;另外许多地市城域网未规模建设,甚至无城域网。相比骨干网和城域网,广电在接入网双向改造前期投入较大,但是接入网双向改造还未全面完成,互动电视和互联网业务开展受阻。另外,广电IPv4地址匮乏,采用NAT方式开展业务存在问题,而且后期业务发展(如物联网)需要海量地址。
因此,构建先进的、可靠的、电信级基础承载网是广电现阶段面临的迫切问题。
中兴通讯助力广电开拓运营新时代
中兴通讯根据广电承载网各个层面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通过对现有网络新建和改造,平滑地向全程全网、互联互通、可控可管方向演进,最终实现高性能、高带宽、高附加值的业务应用网络。
大容量可平滑升级的骨干网是下一代广电网的基石,在广电承载网骨干层面,建议在原有的骨干传输网上进行扩容,同时进行OTN新建,满足全业务承载的容量需求,增加传输国家骨干网覆盖区域;新建国家骨干IP网,实现省间业务互联互通;新建省中心,实现省内业务互联互通,同时在省中心和国家骨干网建立业务平台和对外互联出口以满足广电业务开展需求。
高可靠的可控电信级城域网是开展业务的基础,在城域层面,以统一的建网模式新建城域网和优化现有的城域网,整个城域网承载话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接入用户种类纷繁错杂,因此,保障网络的可靠性和控制力成为城域网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
便利统一的接入网络是发展用户的关键,在接入层面,采用PON实现接入网双向改造,与CMTS系统并存并逐步替代CMTS系统,完成用户双向接入,提升接入带宽。
IPv6战略是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可根据业务需求适时部署IPv6,从试商用、规模商用到全面商用逐步推进。
另外,广电网络面临着资源种类复杂、管理界面分散的问题,在网络管理方面,集中统一的网管系统是广电网运营的支撑,采用统一网管系统满足承载网统一管理和跨厂家设备管理的需求,提供灵活的配置、准确的下发,确保网络可靠安全,实现网络、业务的可管可控。
基于以上建设思路,中兴通讯推出了广电承载网综合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下一代广电网络总体承载网网络全景
广电承载网络由A/B两张网组成,其中A平面为广电原有的CATV网络,用于承载传统的广播电视业务;B平面为承载网,由OTN传输层和IP数据层组成,用于承载IP类宽带业务。A平面的CATV业务目前通过SDH星型组网承载,未来将割接到B平面的OTN上,原有的SDH设备可利旧,用于延伸区县的传输覆盖。
目前广电的传输网主要以SDH为主,少数发达省份有DWDM网络,但现网利用率很低,还剩余大量的波道资源。三网融合后,广电大力发展数据网络,随之会带来高带宽的需求,SDH由于带宽小、传送颗粒小、统计复用率低等问题不能适应新业务的需求,所以全网采用OTN设备建设B平面传输层。国家骨干和省干OTN的网络拓扑以环形为主,提供50ms电信级光层和电层保护,作为数据网络协议保护的加强和补充,提供192波×10G或96波×40G的海量带宽,用以统一承载原CATV业务和新的数据宽带业务;城域核心层采用MESH化拓扑,96/80波×10G/40G的网络容量可以满足宽带数据业务的传输。
IP骨干网由7大骨干核心层和汇接层组成,汇接层大区接入节点用于接入各省节点以及部分城域节点,骨干网设备引入集群设备,构建扁平化网络。骨干网采用双平面设计,电信平面主要承载电信级业务,公众平面主要承载公众类业务,电信平面、公众平面互为备份,也可工作在业务负荷分担方式。IP骨干网为一个大自治域,各省采用专用独立的AS,边界设置独立ASBR,实现VPN跨域;普通IP包跨域时,省/城域CR兼做ASBR,大区接入BR兼做ASBR。
国家骨干网对NGN、IMS等业务系统的网元采用单独的PE承载;互联网出口设置IGW;对于大客户接入暂时不单独设置PE设备,等大客户数量到达一定指标之后,再设置PE,该PE作为骨干核心的延伸,仍然和骨干核心同属于一个自治域。
业务发展初期,城域规模较小时,各个城域可不设置核心路由器CR,各个城域的接入路由ACR可直接接入到省核心节点,随着业务规模的逐步增大,各个城域增设CR,由各个城域的CR接入到省核心节点。部分省份由于组织结构等原因,无省核心节点,城域CR就近汇接到骨干汇接层的大区接入节点,本省所有城域采用同一个AS号。
广电双向改造,城域汇聚层面需要对大量的PON进行汇聚接入。建网初期,建议采用以太网汇聚方式。汇聚交换机设备成熟、容量大、端口密集、成本低廉,主要用于端口和流量的收敛,减少了ACR端口的需求,降低成本。后期随着业务量的上升,建议采用OTN汇聚方式。随着OLT部署密度增大,光纤资源和带宽压力的矛盾凸显,OTN海量带宽可满足GE/10GE上行;同时,OTN环形组网可有效节约光纤资源;OTN开二层功能,直接汇聚OLT,也可有效地减少网络层次。
下一代基础承载网建设与广电业务发展同步
下一代广电的基础网络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广电业务发展目标逐步建设完成的。2010年 ,广电主要以电视业务为主,兼顾少量公众上网业务,网络建设主要以新建城域网试点和优化原有城域网为主;2011年,广电将大力发展公众上网用户、CMMB用户以及试点IPTV业务,相对应地,需要新建骨干传输网、新建骨干IP网络 ,规模建设城域网以及建设IDC机房等;2012年,随着TV用户规模的增大,原有的IPQAM方式的点播方式逐步转化为IPTV方式,IPTV业务规模开展,同时大力发展政企客户,拓展价值客户市场,网络建设主要以城域网补点以及政企客户接入覆盖为主 ;2013年,在网络的成熟期,考虑引入IMS和移动承载业务,以实现全业务运营,基础承载网需要试点部署IMS CE以及试点部署移动基站。
广电的网络发展与业务发展息息相关,只有富有前瞻性的网络规划和与时俱进的网络建设才能保证广电在向全业务运营的变革中保持低TCO、高ROI,在三网融合竞争格局中脱颖而出,抓住先机并获得长足发展。
[关键词] 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