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的革命:上海电信“城市光网”计划

发布时间:2023-04-20 作者:丁志彬(中兴通讯)

“城市光网计划,是上海电信目前最重要的网络建设工作之一,2010年建设目标是实现150万用户覆盖,2011年实现300万用户覆盖、100万用户放号,2012年实现全覆盖。中兴通讯FTTH一揽子解决方案极大地提升了上海电信“城市光网”建设的进程,我们希望和中兴通讯在城市光网建设中进行更为长期、深入、全面、有效的合作。” ——上海电信


    发展宽带互联网、推进宽带战略已成为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共识,如日本和韩国已分别发布了e-Japan、u-Japan、u-Korea等国家级别的“宽带战略”。两国宽带上网速率目前已分别达到63.6Mbps和49.5Mbps。

    中国政府也逐步加大了宽带战略的推进力度,2009年5月19日,国务院发布26号文件《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更亲自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上海广电系顺应大势,也决定将耗资60亿元,在2010年内完成有线网的整合,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成后将可保证每户接入带宽超过每秒40M。可以预见,此举将加速市场竞争。
上海的宽带渗透率已经超过60%,上海电信拥有的宽带接入用户甚至已经超过400万,2009年平均用户上网带宽却只有1.9M。面对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和业内同行的激烈竞争,上海电信决定从2009年6月份起,正式启动“城市光网”行动计划,宣布在2年内投入60亿用于上海“城市光网”建设,3年达到“百兆到户、千兆进楼、T级出口”的网络能力。

    通过EPON技术实现宽带提速,已经成为中国电信的共识,但国内98%以上的EPON用户均为FTTB模式,FTTH作为宽带提速的终极方案,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着重重困难,国内鲜有规模应用案例。FTTH应用面临投入高、光纤入户难、家庭布线无统一标准、业务多样配置复杂、光纤网络缺乏故障诊断手段等难题。


如何解决PON口、主干光纤用量激增?

    现网大量应用的FTTB模式,一般每个OLT PON口(每根主干光纤)可接入的用户数为128~256个,如果改为FTTH模式,按照802.3ah标准,每PON口最大只能接入32个用户,这将引起OLT PON口数量及主干光纤用量激增至FTTB模式的4~8倍。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交流,中兴通讯协助上海电信采用PX20+光模块成功进行了国内首个EPON 1:64的现网商用试点(浦东鼎鑫名流苑),为上海电信FTTH建设全网全部采用EPON 1:64分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举直接节省PON口、主干光纤用量50%。

    此外,借助于“薄覆盖”的建设思路,上海电信进一步降低了FTTH的初期建设成本。“薄覆盖”是指光缆按容量进行一次性建设,但安装在楼道里的分光器等产品是模块化设计,可以逐步进行扩容。比如,在12个住户的楼道可先放一个1:8的光分,当需要开通第9个用户的时候,再放第2个光分;如果是老旧小区,还可以做得更“薄”一些,可以先放一个1:4的光分,后期有用户需求再放一个1:8的光分,这样可以进一步大幅节省初期投资,因为用户的发展是逐步的。


如何扫除最后10米光纤入户的绊脚石?

    FTTH模式下,最后10米光纤入户遇到的困难和复杂程度超乎想象。某些小区完全没有入户管孔;某些小区,虽然有入户管孔,但已经被开发商预留的五类线、cable挤得满满的,根本无法再引入光纤, ONU只能放在弱电井中; 某些小区,光纤通过各种方法入户后,却发现根本没有配套的信息箱,或信息箱非常小,完全无法安放ONU;ONU放入信息箱以后,却发现大部分信息箱中并没有预留强电;供电问题解决后,却发现用户装修时的五类线星形汇聚点并不在信息箱处……

    面对如此多的困难,中兴通讯配合上海电信进行了1+1两级组网模式的尝试和分离式SFU反向POE供电的论证试验。

    1+1两级组网模式,即SFU+E8-C的应用模式,将人们概念中原本应该合一的EPON家庭网关分离为两个独立的设备,并将SFU的体积、功耗尽量做小,SFU仅提供光到电的转换,业务接入依靠功能强大的E8-C设备来提供。分离式反向POE供电,则是利用以太网线反向给SFU供电,PSE、PD模块均采用分离设备,配合SFU使用,SFU可保持原有结构不用改造。

    此举巧妙地解决了入户管孔被占用问题、信息箱过小问题、信息箱内无强电问题,以及用户布线拓扑中心与信息箱不一致问题。


如何实现全光网络的可维护、可管理?

    FTTB模式下, 上海电信EPON用户端设备的数量在数千到上万的数量级,而FTTH模式下,EPON用户端设备数量将激增至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每天放号的用户数将在数千个,每个用户涉及的业务包括上网、电话、IPTV等,如果采用人工业务开通和配置的方式,几乎无法想象会产生多少工作量。而连接如此海量用户端设备的线缆,将由传统的铜线全部转变为光纤,原有的铜缆诊断方法也将全部失效。

    中兴通讯率先推出了符合电信集团CTC2.1规范的设备版本,实现了终端设备由硬标识认证向软标识认证(LoID)的转变,为上海电信实现业务自动激活、自动发放提供了必备条件;同时中兴通讯EPON系统提供了完善的北向接口,全面配合上海电信进行了自动业务激活系统的开发,从而实现了业务流程从申请、资源派配、工单下发、设备认证、业务配置的全面自动化,极大地降低了FTTH的放号工作量,全面提升了FTTH的放号速度。2010年下半年,上海电信在5个月内实现了将近30万FTTH用户的业务开通,成为集团FTTH发展的标杆。

    业务开通后仅仅解决了FTTH部署的问题,能否快速响应用户的故障申告,才是决定整个光网生命力是否强大的关键。中兴通讯又一次走在所有厂家的前列,配合上海电信率先完成基于光功率检测的ODN故障诊断系统及PON 112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其中PON 112测试系统在上海电信实现独家商用,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幅提升了城市光网的用户满意度。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上海电信为“城市光网”计划进行了将近一年的准备才顺利启动,该计划凝聚了无数领导、专家的汗水和智慧,是当之无愧的接入革命。中兴通讯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服务,配合上海电信为城市光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城市光网的建成,还将持续2~3年的时间,这一革命性的进程必将使上海成为真正的“光之都”,从而使上海电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