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的PTN微波助力LTE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13-06-01 作者:王丹(中兴通讯)

     随着3G向LTE的持续演进,LTE业务IP化、宽带化的趋势越发明显,使得承载网络带宽资源利用率不断降低,特别是采用基站光纤直驱的方式提供LTE业务,耗费大量光纤资源,很多地方都面临着光纤资源紧张、光缆短缺的问题。同时与2G/3G网络架构不同,LTE增加了对X2接口的承载需求,这样承载网络从2G/3G时代的汇聚型流量开始向LTE时代MESH型流量转变,需要大量能够支持灵活组网结构的承载设备。微波作为移动回传网络最后一公里的接入设备,必须顺应承载网络演进格局,满足LTE时代移动回传网络的新需求。

    新一代PTN微波以其增强的MPLS平台、端到端的MPLS VPN、灵活的组网结构、电信级的OAM、完善的时钟部署、丰富的分组特性,以及先进的硬件架构、高效快捷的网络部署等特点,成为光纤资源缺乏地区LTE最后一公里承载的最佳方案。


增强的MPLS平台

    PTN微波实现IP/MPLS和MPLS-TP共平台,为运营商提供更灵活、丰富的解决方案选择。其中MPLS-TP技术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网络技术,利用MPLS标签交换路径,省去MPLS信令和IP复杂功能,却拥有类SDH的强大保护和OAM特性,目前已经大规模现网部署。在PTN微波上开启MPLS-TP,就可以和现网PTN设备共同组成真正的MPLS网络,实现端到端的MPLS VPN、端到端的业务承载和传送(见图1)。


 灵活的组网结构

    随着LTE基站部署力度加大,基站数量增多且密度加大,采用光纤直驱的方式部署LTE基站使得本就捉襟见肘的光纤资源更加吃紧。此时选择PTN微波用于LTE业务的接入,可以有效克服光纤资源匮乏的问题。PTN微波支持链型、星型、树型、MESH型等多种网络拓扑,同时支持多方向组网,为运营商提供灵活高效的组网方案。


电信级的OAM

    PTN微波具有类似SDH网络的强大OAM特点,通过基于硬件机制的层次化OAM支持,实现了电信级的网络故障自动检测、保护倒换、性能监控、故障定位等功能。基于ITU-T G.8114/MPLS-TP OAM/Y.1731/IEEE 802.3ah等标准实现,OAM功能全面,分别监控于物理层、链路层、业务隧道层、业务伪线层多个层次,满足50ms的电信级保护性能要求。


完善的时钟部署

    PTN微波采用分组传送的时钟同步解决方案,实现业务的时钟同步和保护,满足移动网络特别是LTE对时钟的苛刻需求,优化网络部署,节省投资。在基于G.8261同步以太网基础之上应用IEEE 1588精确时钟协议进行同步的解决方案,该方案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时间同步、频率同步的精度,有效控制报文发送频率和加快收敛时间,能够满足各种移动制式下基站对频率和时间同步的要求。


丰富的分组特性

    PTN微波全面支持分组传送,提供丰富的二三层特性,PTN微波统计复用功能可以有效地降低带宽的占用,提升传输资源利用率。同时,业务之间的QoS要求差异较大,要求在提供更大承载管道和统计复用的同时,PTN微波具备差异化服务质量的能力。同时PTN微波的PWE3提供传统业务比如TDM E1/T1/IP E1/ATM E1的电路仿真和传送,实现传统业务向All IP的平滑过渡,有效保护客户投资。


先进的硬件架构

    PTN微波采用室内单元IDU+室外单元ODU解决方案,其中IDU内置于PTN接入设备,可与SDR基站共机柜,相比传统微波体积小、可扩展性强,节省了机房空间以及运营商在IDU侧的投资。同时PTN微波与PTN设备共网管,可视化的网管实现了业务的快速部署,真正实现端到端的OAM性能监控与维护,提高LTE承载网络的整体性能和服务质量,配合简单化的管理和操作,降低移动服务的总运营成本。


    除了移动回传以外,PTN微波也可以在其他场景下应用。比如在高山、大河、海岛,以及城市密集高楼等地区,受地形条件限制,用于补环的光纤铺设难度很大,工期长,建设成本高昂。此时选择PTN微波用于光网补环链路,可以有效克服地形的限制。

    另外在有突发紧急情况或重大事件时,PTN微波具有部署快捷、安装灵活、设备紧凑、转运方便等优势,成为应急通信常用的大容量无线传输系统。传统微波由于传输效率低、业务种类单一、设备管理复杂等缺点,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综合宽带通信业务应急保障需求。PTN微波借助其丰富的空口业务类型、灵活高效的自适应调制特性、多方向网络化及可靠的端到端业务管理等优势,成为新一代地面无线应急通信系统的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