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演进软着陆:按需部署

发布时间:2015-07-01 作者:文萍(中兴通讯)

       极速管道是Big Broadband的基石,全光纤化是极速管道的终极目标,然而通往全光纤化的道路并不是一步到位的平坦之路。


  世界正在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在数字化时代,移动、IT和CT将全面走向融合,产业链的边界被重新定义,链条上的各种角色纷纷调整自己的战略,而加快数据流转将成为价值所在,管道提速变得更为迫切。技术革新、需求增长、竞争压力和国家宽带政策正成为运营商加快管道提速的四大驱动力。光纤凭借其高速率、低成本优势成为极速管道的最佳选择。


  然而数字化时代,资金的流转速度也同样加快,投资回报周期要求进一步的缩短。运营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有限的资金被分摊到IT改造、内容开发、市场营销、管道建设等多个方面,必须平衡增长与投资之间的关系。采用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才是经营之道。对于新兴运营商,由于没有资产负担,完全可以一步到位实现全光纤化,通过提供高速的接入和灵活的市场策略,迅速抢占市场;而对于传统固网运营商,巨大的铜缆基础设施的边际价值还远没有用尽,极速管道之路是采用硬着陆还是软着陆模式需要通盘考虑。


  交付速度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只有比竞争对手提供更快的交付,才能占据市场先机。一步到位全光纤化,需要挖沟布管、楼内重新排缆、室内重新布线,工程周期长,投资巨大,还有物权限制等,导致交付周期被拉长。而充分利用现有的铜缆管线资源,应地制宜,采用光铜混合的策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按需部署,光铜结合,是运营商建设极速管道的理性选择。


灵活的按需组合模式


  所谓按需部署,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铜缆),考虑长期的演进目标(全光纤化),针对不同用户、不同区域和不同场景,采用适宜的建网模式,实现利益最大化。采用灵活的按需部署模式,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用户分级:用户的价值始终遵循80/20规则,即20%的高价值用户贡献80%收益。运营商既不是政府部门,也不是公益组织,作为公司角色,核心诉求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因此,采用金字塔模型,将用户按照价值分级,针对不同价值用户,采用不同的投资和服务模式,是运营商的普遍做法。当然,运营商作为社会法人,也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要兼顾普遍接入的需要。


  模式选择:技术一直在革新,网络永远在演进。没有一劳永逸,一步到位的基础网络,如何对现有和未来的基础网络做出继承和取舍,是运营商的核心命题之一。铜缆作为运营商在接入层的核心资产,已经存在了百年,其边际价值还没有用尽。光进铜退,铜究竟如何退,是一步到位全退,还是逐步层层退去?传统固网运营商,应该根据自己的宽带业务战略,应时而异,采用不同的建网模式。对于200Mbps~1000Mbps的带宽需求,应该优先考虑FTTH模式,同时将FTTdp作为有效补充;而50Mbps~100Mbps级别的带宽需求,可以考虑FTTC/FTTB+Vectoring模式;而对于50Mbps以下的带宽需求,则可以选择FTTC+VDSL2模式。


  技术选择:这几年,光铜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衍生出了多种技术。xPON技术凭借其节省管线资源的成本优势以及无源特性,迅速在接入侧占据了光纤技术的主流;而xDSL技术充分挖掘铜缆资源潜力,无需改造基础设施,同时对传统的窄带业务有很好的继承,成为铜缆接入技术的主要选择。光铜接力,逐步平滑向全光纤化演进,运营商可以根据基础设施情况和宽带策略,灵活选择光铜组合技术。光纤技术可以灵活选择PON、10GPON或者GE/10GE技术;铜缆技术可以选择VDSL2、Vectoring或G.fast。


光铜合一,向全光化平滑演进


  目前正是接入网升级换代的关键过渡时间点,做好光纤接入和铜缆接入的继承和演进,采用光铜合一平台的建设模式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策略。


  传统PSTN网络改造已经进行了很多年,C4节点及以上的核心层都已经完成了一轮改造。然而,在很多市场,C5端局及以下节点依然还是PSTN交换机和传统窄带接入网的天下。对于这部分市场的改造,光铜合一平台将是很好的切入点,既改造了传统的POTS、ISDN及各种专线业务,同时提供基于铜缆的宽带接入,如各种xDSL技术,还能引入光纤接入,如点对多点的xPON或者点对点的以太网接入。一张平台,将所有用户和业务全部网罗,极大地降低了Capex。更为重要的是,光铜合一模式提供了一条由光铜混合接入平台向全光纤接入平台平滑演进的道路。


  光铜合一平台兼顾窄带网改、铜缆提速、光纤接入及平滑演进,是传统运营商向全光纤演进的最佳选择。


FTTdp,实现全光化的重要补充


  全光纤化,包括FTTH、FTTO、FTTW(WiFi)及FTTM(Mobile),是极速管道的终极选择。目前部分运营商在国家宽带政策的鼓励及竞争的压力下,已经开始尝试。然而全光纤化也存在渗透率的天花板,其痛点就在于光纤引入段的改造。巨额的工程成本和物权法的限制,导致运营商踯躅不前。


  光纤的引入段起点大部分情况下与铜缆的DP节点重合,而最后百米铜缆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G.fast技术已经可以提供GE级别的接入,达到了光速水平。因此,FTTdp的建网模式将是全光接入很好的补充。


  如何将FTTdp打造成FTTH-like的模式,速率已经不成为问题。关键在于业务发放和管理模式需要与FTTH统一,同时需要一种“zero-touch”的供电方案。


  中兴通讯在多端口DPU领域做了不少探索和研究,比如VDPU(Virtual DPU)技术,将多端口DPU虚拟成多个ONU,实现与FTTH一样的业务发放和管理模式。而Self-care反向供电方案,既保证了公平供电,又实现了自动化的智能供电管理。


  在通往Big Broadband的道路上,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意识到,采用按需部署的管道建设模式,采用软着陆的方式逐步过渡到全光网络,才是理性的选择。光铜一体化平台为这种演进做了很好的铺垫,而FTTdp将是全光网络的重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