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视频时代来临
近几年来,随着光纤宽带的快速发展、4G网络的开通和智能终端的普及,视频业务的需求正在飞速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播放、下载视频,视频业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4K@家庭,2K@移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视频的生产、存储、传送和播放的各个环节也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全球付费电视产业预计2017年超10亿元,其中IPTV净增0.8~1.8亿元,全球视频行业空间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其中电信运营商所能触及的电视业务分发领域空间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视频业务空间大,盈利性好,将成为继语音、短信、数据之后主要的电信业务,同时,视频流量也急剧增长,移动视频流量在未来6年将增长24倍,巨大的视频流量增长给运营商网络带来巨大挑战。据行业预测,到2020年,视频流量在网络数据消费占比将超过95%。
从整个产业链的视角来看,大视频规模发展的技术和市场基础已经具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政策环境趋稳,商业模式日趋成熟。中国国务院发布65号文,代表着国家层面对三网融合的充分认可,三网融合进入全面推广实质性阶段。国家鼓励和推动三网融合相关的新兴产业发展,意味着视频业务投资有保障。同时,明确加快了宽带网络建设和改造,视频业务与宽带建设相互促进。
FTTH和无线宽带的普及,使得网络不再成为大视频的瓶颈。宽带中国战略,为大视频规模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网络保障。此外,4G、5G、光传输的技术快速成熟,使得大视频的移动化趋势成为可能。
当通信业和互联网企业进入电视领域后,产品、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大屏智能电视的普及,给以4K为代表的超清大视频业务提供了用武之地,大视频的高画质得以充分体现。机顶盒、手机等终端设备的硬件生命周期的更新不断加快,大视频技术更新周期往往只有2年,甚至1年不到。比如,机顶盒的CPU从最开始的450MHz提升到现在的2.0GHz以上;内存从128MB提升到2GB。所以,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支持大视频业务的规模发展不存在任何阻碍,相反由于产品和技术的快速迭代,为了使得终端硬件产品的技术周期和硬件生命周期相匹配,我们更要超前将大视频技术应用到电视和机顶盒这类终端产品。
大视频时代已经来临。大视频时代最典型的特征概括起来就是大内容、大网络、大数据和大生态。
大内容——格式多样化,标清、高清、4K;方式多样化,IPTV、OTT视频、移动视频、可视通信、视频监控;
大网络——涵盖接入网到承载网,同时NFV、SDN、CDN融合交互;
大数据——海量的视频网络数据、业务数据和用户行为特征支撑运维、运营;
大生态——基于开放平台构建共赢生态,提升盈利能力。
大内容是大视频的价值核心。大视频时代是内容为王的时代,也是优质内容稀缺的时代。用户消费的是内容,没有内容的视频平台就像没有灵魂的人。拥有优质且海量内容的竞争者,可以左右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内容聚合也非常重要。为了尽可能汇聚海量优质内容,视频平台需要支持格式多样、接口各异的牌照方的接入,视频管道要支持各种编码格式、各类网络传输方式(IPTV/OTT)的视频加速。终端向万能解码器发展。
视频高清化、媒体数字化、受众海量化、内容个性化代表了大视频在内容方面的发展趋势。
大网络是大视频的价值承载。要满足大视频苛刻的QoS、QoE要求,满足大视频极致的业务体验需求,就要求大视频承载网络是高带宽、低时延、低丢包率和低成本的,是固移融合能够提供无缝业务体验的,是支持SDN/NFV可以实现资源灵活调度的。
大数据是大视频的价值放大。通过大数据的统计分析,实现云管端联动,按需给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和精准的业务推荐。从视频运维到视频运营,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价值。
大生态是大视频的未来。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要想给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就要联合行业内外的合作伙伴,合作共赢,给用户完美的大视频体验。生态圈的建立,要求开放的协议和技术标准、统一的视频质量评价体系、产业的融合、各方的参与。
视频业务已经成为运营商的基础业务
在中国国家政策及移动宽带网络发展等内外因素的推动下,国内运营商语音等传统业务比重持续下滑,使得运营商对新型的数据业务越来越重视。
2015年,随着智能终端和智慧家庭的发展,IPTV逐步向IPTV+演进,技术上进一步融合HLS等OTT媒体技术,业务上向通信、社交、电子商务、家庭安全和服务等多个方向延伸。OTT积极寻求规模化下的商业新探索,目前已经构建一个开放的产业链;而IPTV从运营商的秘密花园逐步开放,两方面一拍即合,使得视频业务成为一个融合了多方服务的融合性业务。这种需要高带宽的融合性业务正好成为运营商宽带发展的业务填充,拉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现在视频业务已经成为运营商的基础业务。各运营商也逐渐明确了IPTV/OTT业务发展方向:整合固移优势,强化管道能力,做好向云端及智能管道的拓展,最终加强在整个生态链中的掌控力和主导地位。
国内运营商制定了各种优惠的流量套餐以支持大视频业务,全业务融合套餐促进用户发展,比如四川电信“012战略”已成为业内运营商发展视频业务的标杆之一。四川电信iTV业务套餐(部分)见表1。
运营商将手机、固定电话、宽带,以及TV视频等业务组合形成综合的套餐包,进行组合营销。在快速实现宽带放号的同时,拉动宽带上的数据消费,从量变引起质变,并形成视频产品的更新换代。运营商目前主要的措施有引入4K的点播和直播节目、支持4K智能机顶盒的大规模放号、拓展手机电视业务等。这些措施促进了视频产业的快速发展。
国际上,一方面Netflix、YouTube等互联网视频提供商在大力拓展全球业务,另一方面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和广播电视运营商频频进行业务兼并重组,形成IPTV、OTT、DVB等TV视频的融合服务以及面向移动终端的端到端视频服务,这些综合运营商采用自建或租用等多种途径实现视频业务的快速发展。
运营商的痛点和变革
虽然从各种消息来看,对于运营商的IPTV/OTT业务运营都是相当大的利好,但同时也要看到,运营商要实现传统视频业务到大视频业务的战略转换,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表2从运营模式、系统架构、开发模式几个方面,对目前运营商传统视频业务和大视频业务的需求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剖析在这种战略转换过程中运营商的一些痛点所在。
在大视频变革之路上,运营商面临的主要痛点包括如何解决平台的封闭性以适应大视频业务的转型,以及如何提升创新能力以提供更新颖、更有竞争力的业务。
中兴通讯认为,目前在4G网络开通、中国国家政策明确,以及国际视频业务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大视频IPTV+生态圈已经形成,其中,IPTV+的发展特点是开放与智慧。在IPTV向IPTV+的发展演进过程中,其特点有了明显的变化。
大视频IPTV+解决方案具备下列4大特质:
● 平台能力的开放性,包括业务能力的开放、CDN能力的开放以及终端能力的开放性;
● 融合CDN支持,包括固移一体化、多种业务的融合支持,并结合SDN对智能管道的支持;
● 基于用户画像的精准营销,采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用户画像,基于用户画像实现智能广告、智能推荐、个性化套餐运营等,提升用户的使用量;
● 端到端的主动运维,采用大数据技术采集从系统到终端的监测数据、日志数据等,结合采集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家庭网络的数据,实现快速故障定界定位、故障风险的提前预警、全程设备服务状态监测等。
● 终端的智能化,支持云和端的协同业务,支持多终端的互动业务,整体上提升用户体验。
大视频业务平台变革
综合以上分析,运营商大视频业务平台的变革方向需要从系统架构、宽带智能管道、能力开放以及用户体验等四个方向来演进(见图1)。
云化视频网络
传统的IPTV架构是一种软硬件耦合的架构,业务处理和数据存储耦合,是为实现单一的视频业务而设计的架构,这种架构不利于新业务的开发和部署,不利于产业链上多厂家的合作。
大视频的变革,需要优化原IPTV/OTT相对固化的系统架构,使之具备业务开放性、资源可伸缩性。视频业务及能力的开放、大数据的精确营销等必须基于一个开放的系统网络架构,系统资源可灵活地动态组装,以便能快速生成新的业务,适应新业务快速增长的需求。这就要减少系统中各模块的耦合性,增强系统的伸缩能力和动态部署能力。
基于NFV(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的云化架构是一种比较好的松耦合和开放的体系架构,具备天然的开放性、可伸缩性、动态部署等特性,正好满足大视频业务对网络架构的要求。所以,云化架构是业务创新的基石,云化架构有利于硬件投资和业务投资的分离,有利于多厂家提供多种业务,从而有利于运营商灵活快速地聚合多种业务。云化视频网络的演进如图2所示。
智能视频管道
为适配大视频业务,除了视频业务系统架构调整,使之具备大视频业务处理能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视频管道的智能化。
智能视频管道,可以通过部署融合CDN来实现。融合CDN支持IPTV、OTT、cache等业务;支持运营商注入模式的自营业务,也支持为缓解网间结算或为提升互联网业务的用户体验而以回源技术到原站的缓存和加速业务。在硬件上,支持通用服务器的部署。
融合CDN在架构上也支持vDC的虚拟化资源池的部署,通过OpenFlow接口和SDN进行集成,实现网络资源的按需分配,统一调度。
基于大视频的CDN智能管道的建设,支持用户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播放设备上播放任何视频内容,让视频融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智能视频管道模型如图3所示。
智能视频管道需要从网络层面和业务层面两个维度实现固移一体化,全程全网可灵活部署,支持专网公网的双跨,将CDN从固定网络向移动网络延伸。通过多屏融合业务,实现视频业务在移动与固网用户的全覆盖,提供随时随需的视频业务的全新体验。
能力开放平台
大视频的一大特点是大生态。只有开放的视频能力平台架构,才能聚合产业链中多厂商提供丰富的业务和应用,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
能力的开放主要体现在通过云化架构进行业务组件的解耦,从而对外提供组件化的服务。采用SOA架构打造轻量级的互联网化业务平台,使得架构设计扁平化,开发模式快速迭代,版本发布灰度化。
中兴通讯大视频业务平台采用图4所示的能力开放平台架构,目前在业务组件化方面已经实现了用户管理、内容管理、业务管理,实现了统一认证、自注册、支付、消息、广告、书签收藏、推荐、统计分析等业务和功能组件,并通过接口提供配套的服务调用能力,在业务发现和呈现层对用户提供开放的业务能力。
用户体验为王
为提升用户体验,新一代的视频网络一方面需要能随时保证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视频服务,另一方面也要洞察用户的喜好,为其量身定制所需要的视频服务。这就需要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新一代的视频网络中。为提供高质量的视频服务,需要实现基于设备运行监控和业务服务监控的可视化运维系统;为实现用户个性化的视频服务需求,需要实现基于用户画像和业务分析来指导用户服务和业务运营的大数据运营系统。
可视化运维方面,实现业务故障分析、设备运行日志分析、业务量分析,以及服务质量的监测和分析,以提升大视频业务在端到端的运维过程中做到提前预警、提前感知、提前干预,为用户提供时时刻刻的高质量视频服务。即使出现问题也是局部性的,能快速将故障隔离,对用户的影响减低到最小。可视化运维支持对设备运行、业务量监测以及全网服务质量的评估与分析,使业务运维人员对系统的状态一目了然。
大数据运营方面,结合用户的行为,对用户的喜好、活跃度等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形成用户画像,基于用户画像为用户提供智能搜索、个性化推荐、个性化广告、个性化商城等精细化智能增值服务,以“5W+1H”(Who、What、Where、When、Why、How)的标准全面提供用户个性化体验和服务,并实现不同业务的大融合,增强用户的粘合度,提高单用户价值。另外采用大数据技术对业务服务进行深度挖掘,提取出哪些业务是用户有偏好的,如何编排内容让用户更易于接受,形成分析和报告,指导运营商在产品设计、产品集成以及指导内容和业务提供商适时投放合适的热点内容和业务,提升用户的使用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视频业务,从运维和运营两个维度有力地提升了用户体验。进一步地,大数据的价值还可以对外开放出来,为更多丰富的业务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撑能力,从而为运营商实现进一步的大数据价值提升。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这个大视频来临的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云化视频网络、智能视频管道、能力开放平台、用户体验为王这四个维度的发展和演进将始终贯穿大视频变革之路。中兴通讯愿意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我们的客户、合作伙伴一起投身这一伟大变革,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