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难得,未来可期——中国铁塔充电桩业务浅析

发布时间:2016-07-01 作者:王东旭(中兴通讯)

      新能源汽车及充电业务在近几年得到迅猛发展,车企、电企、国企及风投等机构都纷纷参与进来。随着能源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方不再满足于等待机会的到来,而是以各种方式抢占资源并创造机会,充电桩市场呈现出“春天未至而百花已开”的格局。本文从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国家战略和铁塔公司的优势和挑战几方面对铁塔充电桩业务的整体环境进行浅析。


国际形势


  全球电动汽车数量呈持续增长态势,2012年开始,电动汽车上路数量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长,截至2014年底,全球电动汽车已上路数量达40万辆。据奥迪公司的分析报告,奥迪将在10年内实现电动汽车产量相对年度汽车产量占比超过25%。而汽车充电的需求也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快速增长,据分析机构的预测,2020年全球充电桩的数量将为2011年的80~100倍。根据2014年的统计,全球汽车年度总销售量已接近9000万辆,按照分析机构及汽车企业的预计,10年后电动汽车每年新增量将超过2000万辆,而中国大陆占比超过30%,将接近700万辆。


  毫无疑问,电动汽车与充电桩的数量增长一定是相辅相成的,车多则桩就要多,反之亦然。在电池技术短时间无法取得突破的情况下,桩车比将超过1,也就是说1辆电动车将有超过1个的充电桩,这为充电桩运营企业、设备提供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


国内形势


  近日,工信部赛迪研究院黄子河副院长的报告中指出,2015年我国电动车产量已超越美国。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超过34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5万辆和24.8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4.2倍和4.5倍。


  目前国内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城市电动汽车的增加态势也非常明显。北京市是充电汽车数量最多的城市,2015年初的统计显示,北京电动汽车数量已超过2万辆。在深圳,受到汽车摇号政策影响,电动汽车摇号申请量倍增,从开始无人申请电动汽车到现在,每月有1200人购买电动汽车,据推测,深圳年度电动汽车增量可达3万辆。


  随着电动汽车的逐渐增长,对于充电设施的需求将逐渐扩大。


国家战略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近日总结2015年中国汽车市场时谈到,中国从2009年开始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头号汽车产销市场。2015年1—10月,中国国内汽车总销量达1927万辆。中国成为头号汽车大国后,同样面临着随之而来的巨大隐忧,环境污染、核心技术、社会交通资源及石油安全等多方面问题需要思考及解决。按照许艳华的预计,中国未来将必然成为第一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国,全球新能源汽车将有40%来自中国。


  从李克强总理的多次讲话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产业问题,更是国家战略需要。


  ●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新型产业转型的需要。中国已无法再靠长期高投资、高耗能的传统产业持续增长,必须有新兴产业的发展,且需要多个具有规模的新兴产业给予支持,新能源汽车无疑满足这个条件。


  ●   我国在传统汽车领域的差距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弥补的,而电动汽车产业,我国则与世界各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包含电驱、电控、储能及充电。我国鼓励与支持电动汽车的发展,将极大促进我国产学研各领域掌握相关核心技术及专利,并促进对应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让我国抢占该产业的全球技术与应用制高点。


  ●   新能源汽车将是有效解决环境问题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近几年中国环境问题凸显,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气候大会演讲中说,到2030年,中国的碳排放要比2005年降低60%~65%。


  综上所述,从环境改善、经济持续增长、抢占产业高地、国家间竞争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新能源汽车势必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方向。因此国家持续在新能源领域给予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积极支持,促进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铁塔公司的优势和挑战


  铁塔公司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公司,目前承担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国家有进一步发展铁塔公司的诉求,以实现业务不断增长,国有资产不断增值,提供更优质的综合性基础设施,因此马凯副总理明确表示将充电桩业务交由铁塔公司运营。铁塔公司作为“国家队”进入充电领域,无疑为整个行业注入一剂强心针。铁塔公司未来如何做好这块业务,面临的优势和挑战又有哪些?


  铁塔公司的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   优秀的企业经营能力。国内通信市场经历了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是其他行业的国企所未曾经历的,三大运营商及铁塔公司就是在这样的竞争中不断成长,其经营能力、市场能力、成本控制能力都是非常优秀的,这点是行业公认的。


  ●   现有站址的优势。目前铁塔公司拥有遍布全国的150余万个通信站点,这是一笔宝贵的资源财富,尽管150万个站点并不是都适合建设充电站,但这些站点的外延以及与资源提供者之间结成的资源链条,为铁塔公司建设充电站址提供了优于其他公司的先天优势,而且这个优势是全国性的。


  ●   合作伙伴优势。在过去二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中,铁塔在基础设施领域拥有很多有实力的战略合作伙伴,这些企业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市场能力、工程服务能力,很多企业都是优秀的国际化企业,他们熟悉铁塔公司的运作模式,能够给铁塔公司提供有竞争力的方案,助力铁塔公司持续发展。


  当然,有机遇亦有挑战,铁塔公司同样面临挑战。


  充电业务有三大问题,电、地、车。有没有电,电从哪来?有没有地方建桩?电和地贵不贵?有没有车来充电?铁塔公司能否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很好地解决电、地、车的问题,实现资源最佳配置与优化?这些不仅仅是简单的经营问题,还要看铁塔公司能否获得较为特殊及稳定的国家政策支持。


  当下电动汽车充电市场可谓群雄并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铁塔公司进入该市场虽不算晚,但也不算早,要想在群雄中拔得头筹,还需要拿出杀手锏。


  如今是“互联网+”的年代,商业运作不能再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充电桩的运营盈利一定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这需要运营思路、经营模式、企业运作及人才保证。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铁塔公司运营模式的挑战。


中兴通讯桩站融合方案——BluePillar


  基于对铁塔公司充电桩建设需求的深度理解与把握,经过与铁塔公司总部及各省公司多轮深入交流与研讨,中兴通讯推出了BluePillar智慧充电方案,充分考虑了充电桩、基站、智慧城市三个领域的建设融合。在智慧城市的整体建设思路下,建桩配合建站,建站支持建桩;同时,充分考虑通过移动互联网与智慧能源技术结合,进一步优化电、地、车的资源整合。尤其适合铁塔公司运营发展需要,是铁塔公司未来的扩展型运营的极佳应用方案。


  BluePillar具有重要的产业升级意义及价值。对于基站建设,它能够满足4G以及未来5G密集覆盖的需求;对于电动汽车充电,它能够解决小区及路边临时充电的问题;对于智慧城市建设,它提供了丰富的智慧城市信息采集与输出的节点;对于传统路灯照明,它则是一次革命性升级改进。

  BluePillar不仅可以综合性一体化建设,也可以根据建设需要,积木式拼接,在不同的区域、环境及应用场景,采用不同的系统配置进行部署,满足需求的同时实现建设成本的优化。


  BluePillar方案近期被持续关注,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BluePillar系列方案已先后完成与北京铁塔、深圳铁塔、广州铁塔、西安铁塔、南京铁塔、河北铁塔等公司的试点,并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技术创新试点,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获得报道。此方案是共享融合的典型方案,更对未来智慧城市、基站及充电桩融合建设有现实指导意义。


  中兴通讯与中国铁塔的成功试点仅仅是一个开始,优秀的解决方案应该能够切实落地并带来竞争力,为各层次客户带来切实利益。一方面,这需要方案自身适应需求的变化,不断地发展、完善与创新;另一方面,方案提供者也要抓住宝贵的市场机遇,持续性推广与促进方案落地。


  在当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引导型消费的大潮下,充电桩市场在充电需求尚未兴起的情况下已从蓝海杀至红海。目前国内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参与企业众多,在表面的繁荣之下,目前各企业仍然处于烧钱和抢资源布局的状态,围绕的核心还是要力促电动汽车的发展,以及让充电更方便。抛开各种繁华的资本运作,我们最终需要看到的核心本质依然是:大量的电动汽车使用,才是整个产业链兴起的根本。因此,无论资本、方案、技术、资源,最终都会向着壁垒最低、阻碍最小、利益最大的通道流去,这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真正把握客户的需求,做好方案与产品的基本功,紧紧把握市场脉搏,制定长期发展与运营策略。风景很美好,路也正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