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Nanocell全网元产品,“照亮”中国移动室内4G网络

发布时间:2016-08-01 作者:李葆华(中兴通讯)

      随着中国移动4G网络的发展,移动数据业务的增长与4G网络的承载能力和数据业务收入增长的不平衡日益突出,提升网络技术能力、革新部署和运营方式以降低网络的部署和运营成本成为运营商的必然选择。中国移动的4G网络已由广覆盖逐步转向深度覆盖,中国移动着力打造TD-LTE精品网络,其中尤以室内场景的深度覆盖建设最为迫切,而一体化小基站成为补盲补热的首选。作为Small Cell产业的倡导者,中国移动提出了Nanocell小基站的概念,并选择中兴通讯作为其合作伙伴,持续推进Nanocell小基站技术的研究和演进,推动Small Cell产业链走向成熟。


  中兴通讯在Nanocell小基站技术规范的制定以及产业链的成熟推进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和贡献。2012年,中兴通讯业界首家发布4G一体化小基站,提供包括一体化小基站网关/网管在内的全网元端到端解决方案,并率先在无锡移动、浙江移动大规模商用部署Nanocell小基站全网元商用网络。中兴通讯Nanocell全网元组网图如图1所示。

 


  在Nanocell小基站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中,AP(Access Point)可以灵活部署于公网/私网接入网络,并具备以下亮点:


  ●   轻盈小巧,支持挂墙、抱杆、吊顶等多种灵活的安装方式,便于部署和维护;


  ●   支持以太网PoE和交流AC两种供电方式,环境适应性强;


  ●   低功耗,并支持自然散热;


  ●   GPS、空口同步、IEEE1588多种时钟方案满足TD-LTE制式不同场景的组网需求;


  ●   支持完善的自建链、自配置、自优化、自愈等SON功能,实现快速部署、高效优化和维护;


  ●   可信赖的宏微协同能力,打造出色的无线网络性能。


  Nanocell小基站与TD-LTE主设备一脉相承,中兴通讯作为4G主设备的主流厂家,基于对中国移动无线市场的深刻理解和雄厚的技术积累,在Nanocell小基站语音解决方案、宏微协同和SON等领域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中兴通讯率先提出网关(SeGW & AG)虚拟化的概念,并于2015年快速实现产品的成熟商用。虚拟化网关硬件上采用业界标准的x86通用服务器,通过软硬件解耦及功能抽象,使网络设备功能不再依赖于硬件,有利于资源的灵活共享,大幅度降低了网络侧网元的部署复杂度和难度;其次,虚拟化新型设备空间占用降低60%以上,能耗降低35%以上,大大降低OPEX,为运营商未来网络演进提供技术保障;第三,虚拟化网关支持硬件自动发现,即新增的硬件资源,如CPU、内存、硬盘等能够被云管理系统自动发现并管理,降低了维护成本。而最值得一提的是,虚拟化网关的业务软件在运行过程中,可充分利用云平台资源灵活调度的能力,根据实际业务需求提供业务弹性伸缩能力,灵活满足运营商的需求。


  在实际商用中,Nanocell小基站网关与Nanocell小基站同厂家部署,更易实现快速部署,最大限度简化工程交付、网络运营维护的中间环节,缩小突发事件及应急事件的响应时间,在提升用户感知方面具有异厂家组网不可比拟的优势。


  基于Nanocell小基站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中国移动计划于2016年在中国31个省部署45套网关和近10万个Nanocell小基站AP,中兴通讯一举获得其中29个省份的合同份额,并利用Nanocell一体化小基站这一差异化产品实现了空白市场的突破。2016年新年伊始,中兴通讯迅速启动了江苏、内蒙古、福建、湖南、河南等省份的Nanocell小基站全网元商用网络的部署。通过已部署商用网络的检验,中兴通讯的Nanocell小基站网络性能优秀并稳定,特别是单小区高速下载速率、多用户支持能力以及出色的覆盖、宏微协同、标准化的异系统互操作等方面得到了中国移动专家的一致好评。


  随着Nanocell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兴通讯认为,体积更小、功耗更低的AP设备、网络侧提供异厂家AP的管理能力以及与MEC(移动边缘计算)融合是未来演进的必然趋势,并已在业界率先提出相关提案。中兴通讯将持续推动Nanocell产业链的成熟,助力中国移动TD-LTE精品网络建设,“照亮”室内4G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