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注:中兴通讯充分利用技术资源,提高研发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知识经济与信息革命的浪潮在全球范围席卷而来的同时,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迅速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与未来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技术资源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也给企业技术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利用资源共享 可获增值效益
技术资源有适于共享的特点,即相同的资源可在不同场合发挥作用。人们开发某项技术时往往有特定的目的,但这项技术其实可以有更多的用途。企业可以将众多技术以资源形式进行共享,大大丰富技术开发的利用价值。而对产品设计来说,由于产品设计是一种创新活动,也是一项在应用技术储备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技术的活动。在新产品开发时,应用通用化、模块化、系列化的标准化原理及成熟有效的设计方法和管理经验,可使项目开发少走弯路,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在资源共享方面,国际上一些优秀企业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HP公司从1984年开始,用近10年的时间使重用率在它的固件(软硬件结合的构件)生产中达到25%~50%,某些产品线的重用率高达83%;AT&T公司的电信运行支撑系统软件重用率达40%~90%;爱立信公司的AXE交换系统在上百个适应不同客户要求的配置中,重用率达到90%。由此产生的经营回报为:这些公司的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缩短到原来的1/2~1/5,缺陷降低到原来的1/5~1/10,维护费用降低到原来的1/5~1/10,软件开发费用缩减为原来的15%,长期项目费用缩减为原来的75%。此外,资源共享和重用还为这些企业带来了看似无形但却具有战略意义的效益,包括高度适应用户需求的可构造系统、对市场反应的灵活适应性、具有相似和兼容接口的产品系列等。
依靠企业实力 构建技术平台
中兴通讯是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企业连续多年实现高速增长。2002年,在全球IT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兴通讯凭借自身实力,实现销售收入110亿元。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第一季度,中兴通讯销售收入同比又大幅增长37%。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中兴通讯已掌握了通信业的很多前沿技术,包括一些核心技术,但要想成为国际上一流优秀企业,还必须采用更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使研发效率再大幅提高。为此,中兴通讯结合自身实际与形势发展,在研发管理上实施技术平台建设策略,以便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
中兴通讯总裁侯为贵对实现技术资源共享工作十分重视。他指出,要提高研发效率,重要的是把技术资源组织好并实现共享。
要把企业各阶段各种不同产品开发中积累的设计管理方法及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总结为中兴通讯内部的共享资源,首先要建好资源共享的载体: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资源的充分共享。为此,中兴通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开展模块化工作,建立模块资源库,以开启资源共享的工作;实施技术平台建设,以有效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模块化工作进展顺利,建立了多个模块资源库。2003年,中兴通讯将建成以技术中心为主的软件技术平台和以康讯为主的硬件技术平台。具体实施中,中兴通讯确定软硬件技术平台建设的宗旨是节省经费、缩短周期、降低成本、实现共享、提高研发效率;软硬件技术平台的任务是提取公司内部产品间共用或共享程度较高的成熟技术,形成设计规范,并配合产品线完成产品设计及自身平台的维护改进。软硬件技术平台要有以下特点:是系列产品的基础资源集合,以标准化、规范化、系列化为基础,在对技术进行共享的同时增加对人力资源的共享。
资源共享工作的下一步目标将是推动基于产品体系结构的基础平台(即产品软、硬件的体系结构)建设,使企业产品的开发高度适应用户需求,对市场反应灵敏,形成充分兼容的产品系列,以增强企业竞争力。
用好技术平台 促进企业发展
资源共享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要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必须在建好技术平台的同时,在平台使用、维护、更新等方面推出相应的制度。
为此,中兴通讯对技术平台的使用、维护与更新做了相应的规定。如在技术平台的使用上,制度规定新产品必须优先选用技术平台中的方案作为产品的构架,新产品应用到的外围电路与应用子程序必须优先从技术平台库资料中选取,新产品的研制必须遵守平台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要求,技术平台必须对公司产品应用负责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援。在技术平台的动态维护与更新上,制度规定所有新产品研发结束时都必须对使用到的技术平台库资源的软、硬件模块进行评估,给予评价或修改意见,技术平台对修改意见进行测试与评估;新产品的技术成果必须进入技术平台库资源中,对技术平台进行完善与更新;新产品研制中,技术平台库资源中没有的新技术或器件应纳入平台更新规划中,列为该产品必须完成的预研项目。
随着中兴通讯的不断发展,技术平台将成为实现公司资源共享的基础,成为产品研发的可靠保障,必将在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效率、改善设计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以及增强产品的整体竞争力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中兴通讯技术中心杨洪波、贺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