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盛宴

发布时间:2006-10-12 作者:郑烨

2006年8月12日—13日,《中兴通讯技术》杂志第12次编委会暨“2006中兴通讯高级论坛”在西安召开。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电信运营商、全国各大科研院校以及中兴通讯的技术专家们齐聚一堂。由《中兴通讯技术》举办的一年一度的编委会和高级论坛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业界探讨网络技术、业务应用发展趋势,交流科研成果与思路,促进产业创新的盛会。

思想的盛宴
——《中兴通讯技术》杂志第12次编委会暨“2006中兴通讯高级论坛”特别报道

      本次大会上,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蒋林涛总工程师的演讲引发了与会者对电信转型更深层次的思考;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赵慧玲副院长则发表了她对固网融合业务演进的观点和思路;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曹淑敏副院长的发言也令人格外关注,她介绍了目前TD-SCDMA规模网络技术应用试验的进展情况。据她介绍,目前保定、青岛、厦门和北京、上海的试验网已经基本建成,测试验证工作正在进行。测试验证包括无线网络性能、运营维护、互联互通和异网漫游4个部分,其中运营维护、互联互通和TD-SCDMA网络之间的测试已经完成,无线网络性能的第一阶段空载测试也已在7月初完成,目前正在进行3种组网方式加载测试和TD-SCDMA与GSM异网漫游测试。

      为期两天的会议上,话题纷繁,而新一代网络、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演进以及宽带流媒体业务的发展也成为大家讨论最多的热点话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李乐民教授,网通宽带公司首席技术顾问侯自强,中兴通讯移动事业部朱龙明等多位专家在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

产业  流媒体业务的融合与创新空间

      全球主要运营商的流媒体业务都正日益成为网络业务的主要发展方向。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认为,从全球主要运营商的业务收入分解情况来看,流媒体业务已经成为电信新的增长点。尽管三重播放(IPTV)、手机电视等代表性的流媒体业务正在全球范围初步得到商用实践,但成熟商用还需面对不少挑战。

      邬贺铨称,IPTV与免费的网络电视不同,将是一种可管理、可收费的交互式电信业务,其包含多项关键技术并涉及到多个产业层面。比如IPTV宽带接入技术就涉及广电网的双向改造问题,而带宽的动态分配问题(即QoS问题)也要面对目前吉比特以太网已经占据了边缘网的现状,QoS问题如何解决值得研究。此外,还有视频编码技术。目前的趋势是使用H.264/MPEG4 d1.AVS,其压缩效率与MPEG4相当,但复杂度相对低,有一定技术优势,但距市场成熟应用还有一段时间。组播技术方面,IPTV的两种模式对其未来发展产生着影响,一种是基于路由器的网络层组播(P2P应用层组播),另一种是基于终端的业务层组播。

      IPTV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邬贺铨院士特别强调,中国IPTV的一些标准工作明显滞后,在流媒体格式及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上,中国目前尚没有自己的标准,这是业界尤其需要加快解决的问题。另外,在如何保障网络及业务平台容量和结构的扩展性,如何提升网络服务质量以及编解码技术的选择方面,运营商也面临抉择。

      在谈及手机电视业务时,邬贺铨院士称,一种网络优选方案是下行使用广电频段和台站,并发挥移动在室内覆盖和上行互动上的优势。

      目前,手机电视相关标准的组合有上百种之多,这对于运营商开展业务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中国的手机业务将不会单纯采用国外标准,而如何确保运营商的业务互通,是需要解决的现实难题。
邬贺铨院士认为,下一代网络的三重业务融合(三网融合)主要体现在Triple-play。三网融合是中国十一五规划中的重要任务,而实现这一目标的突破口很可能是手机电视。就IPTV而言,运营商也可能改变宽带包月收费模式,根据运营商的身份(广电、电信)不同、网络特点不同,发展IPTV业务也应采用不同的业务模式,移动网更适合做点播业务,广电网则适合做广播业务。由于这方面的标准处于空白状态,中国的产业界将拥有更多的创新机会。

市场  无线接入技术的并存期和商用热潮

      家庭及企业客户的网络新需求,极大地促进了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与融合应用。Wi-Fi与WiMAX技术正向城域网领域拓展,并赢得了更多的商业机会。网通宽带公司首席技术顾问侯自强在本次会议上提出,不同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与演进趋势,决定了发展家庭网络要采用新的思维方式。

      他向与会者着重介绍了Wi-Fi及WiMAX技术的标准演进以及商业部署现状,并指出,随着三网融合和固定移动融合(FMC),未来移动体系将不再自成系统,而是以无线移动接入形式与其他各种接入方式并存。各种无线接入将在未来得以统一,并共同服务于融合的核心网、融合的业务以及融合的终端。

      2006年,美国包括纽约、费城、旧金山、新奥尔良等在内的各大城市兴起了Wi-Fi网络铺设高潮,而波士顿最近也加入到了“Wi-Fi城市”的行列中。侯自强称,Wi-Fi网络的出现引起了电信行业的极大关注。其中,传统运营商的反应最为强烈,因为“Wi-Fi城市”计划撼动了他们原有的利益格局。
侯自强称,总结美国大多数城市Wi-Fi网络的部署方式,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是采取招标模式,由Earthlink等网络承建商提供一种免费但窄带的接入服务,同时提供一种收费但宽带的接入服务;另一种方式以旧金山的Wi-Fi网络建设为代表,它要求承建运营商提供免费接入服务,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广告盈利。

      侯自强认为,这两种模式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在招标完成之后,承建商坚持按照自己的方案建设网络,市政当局对网络失去了控制力。为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出现,美国波士顿市政则采取自筹网络建设资金,然后让一个非赢利机构运营网络的方式建设Wi-Fi网络,以此保证市民能以低价获得接入服务。

      在Wi-Fi网络建设热潮迭起的同时,WiMAX已开始大规模商业部署。谈到与LTE的关系,侯自强称,LTE和WiMAX具有类似的特征、指标、性能,并针对同一市场。不同技术间提高竞争能力的关键是频率的占用,3GPP发展LTE从某种角度来说意味着WiMAX失去了使用3G频带的可能。他指出,3.5 GHz和更高频率已不能满足WiMAX未来发展的需求,WiMAX需要争取新的频率。尽管UHF/VHF是理想频率,但仍需要解决政策问题;而同时,3GPP也在争取使用UHF频段。另一方面,宽带无线多媒体(BiTV)的发展,正在将地面数字电视和WiMAX融合,形成宽带无线多媒体的新标准。侯自强认为,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显示出更多殊途同归的特性,固网运营商在未来接入技术选择及商业发展中,需要保持足够的技术前瞻性,并提升对融合业务的思维能力。

研发  中兴通讯在下一代无线宽带技术上的研究

      中兴通讯移动事业部朱龙明在本次大会上,向与会者详尽介绍了中兴通讯对下一代无线宽带技术标准发展的理解,并阐述了中兴通讯对相关标准的参与、跟踪,及研究进展。

      下一代宽带技术正在更为快速地发展演进,并加快商用步伐,例如802.16e(Mobile WiMAX)。朱龙明称,802.16e芯片将在2006年内出现,预计2007年将会出现家庭接入和便携电脑接入应用,2008年以后出现手持终端应用和全移动应用。诸如SinTel、Sprint Nextel等运营商对该技术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与此同时,面对下一代移动宽带技术的发展,由Vodafone、Orange、T-Mobile、KPN、NTT DoCoMo、Sprint Nextel以及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发起成立的NGMN工作组织,也正在对LTE产生深刻的影响。与Mobile WiMAX由芯片制造商和制造商主导不同,3GPP LTE由UMTS运营商和制造商主导。

      朱龙明认为,Mobile WiMAX和3GPP LTE(NGMN)正各自催动下一代宽带技术加速发展,与现有的无线系统相比,这将是一个全新的无线系统。双方的技术演进策略虽然在技术原理上接近,但Spec相差较远,这将为未来的融合带来较大的困难。

      朱龙明介绍称,在发展下一代宽带技术方面,中兴通讯主要开展了3个方面的标准技术研究工作。
在802.16e/WiMAX领域,中兴通讯是中国最早参与802.16/WiMAX标准活动的企业,累计提交了179篇提案,逐渐成为IEEE 802.16/WiMAX论坛的主要参与者和提案贡献者,在IEEE 802.16e标准的很多关键技术领域进行研究并提交了技术文稿,如MIMO Feedback Mechanism、MIMO H-ARQ、OFDMA Fast Handover(FBSS)以及OFDMA Synchronization等,为参与3GPP LTE标准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在3GPP LTE/SAE领域,在信息产业部E3G专家组的协调下,中兴通讯参与了LTE的研究并提交了文稿,是中国参与LTE标准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此外,在B3G领域,中兴通讯参与的B3G有关标准活动主要包括ITU-R WP8F(IP-CHAR/SDR,B3G Spectrum)以及CJK-B3G(B3G White Paper)。

      下一代宽带无线技术的发展,为设备制造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朱龙明称,在无线宽带技术发展初期即介入相应标准活动,可以尝试落实知识产权战略,降低未来产品的知识产权风险,提升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水平,缩短未来自主产品与国际产品上市的时间差距;而另一方面,由于宽带无线技术不论“接入”还是“移动”,其设定的目标应用场景将非常相似甚至相同,不同的利益集团正利用不同的标准组织形成原理相近但Spec完全无法融合的标准,这些不同的标准有可能会撕裂未来的宽带无线市场,或者某种spec将会成为主流,标准竞争的不确定性将为产品研发带来困惑。另外,朱龙明表示,下一代宽带无线技术的可用频率紧缺,在可见的3—5年内,划分给“通信”的频率无法容纳更多的宽带无线技术。或许,LTE可继承3G频率,但Mobile WiMAX则需要政策放行,而B3G(IMT-Advanced)的频谱可能在4 GHz以上。在此基础上,朱龙明阐述了中兴通讯对于发展下一代宽带无线技术的一些考虑。这其中包括考虑运营商的技术取向,考虑宽带无线Ecosystem的形成机制,以及积极自主研究并参与国际标准活动,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推动跨地域、全球漫游的宽带无线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