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网络业务提供模式及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06-10-12 作者:张雪丽

1 电信网业务提供模式
      电信网业务的提供模式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从基础网络设备提供、本地业务平台提供到智能网、第三方提供方式,基本呈现出由分散到集中、由综合到分离、由封闭到开放的发展趋势。这种集中、分离和开放的发展趋势,导致整个电信网络在单一的呼叫控制面上分离衍生出业务层面,并且业务层面比重越来越大,越来越丰富。

      (1)基础网络设备提供模式
      在基础网络设备提供模式下,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紧密耦合,业务控制完全分散于网络中。

      初期电信网业务主要是话音业务,通常由分散在网络中的基础设备来提供,如公共交换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PSTN/ISDN)中的端局交换机、公众陆地移动网(PLMN)中的移动交换中心/拜访位置寄存器(MSC/VLR)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为用户提供各类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这种提供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业务完全分散在网络的各个设备中,业务修改或新业务开发需要全网交换机同步改动,提供的业务功能相对比较简单。

      (2)本地业务平台提供模式
      在本地业务平台提供模式下,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松耦合,业务控制相对集中,业务数据相对集中。

      随着人们对业务需求的增加,业务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由基础网络设备提供的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为新业务的引入将导致基础网络较大的改造),于是本地业务平台应运而生。

      在用户不是很多、不漫游的情况下,可在一个本地网的范围内建设一个业务平台提供业务,如200电话卡业务。交换机把用户对200的呼叫统一送到200业务平台,由平台对呼叫进行处理。这种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平台集呼叫接续和业务处理于一身,处理能力有限;业务相对集中于本地业务平台,叠加在基础网络上,便于业务处理;在用户漫游到外地时,需要不同平台之间的互联,提供业务范围有限。

      (3)智能网提供模式
      在智能网提供模式下,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分离,业务控制完全集中,业务数据完全集中。
随着用户漫游需求的增强和业务量的增加,智能网作为一种能够实现集中业务生成、业务管理和业务控制的技术,在固定和移动网络都获得了广泛应用,几乎所有的运营商都在原有基础网络上建设了智能网体系架构,提供卡类、预付费、800、虚拟专用网等业务。

      在智能网体系架构中,业务控制和业务数据完全从基础网络分离出来,由业务控制点(SCP)设备实现业务逻辑的统一控制,由业务数据点(SDP)设备实现业务数据的集中存储,由业务管理点(SMP)设备实现业务的集中配置和管理[1]。智能网作为一种重要的业务提供方式,在现有电信网中仍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网络由电路交换向分组发展演进的过程中,仍旧占有一席之地,与会话初始协议(SIP)服务器、开放业务接入(OSA)服务器一起,构成3种重要的业务提供方式[2]。

      (4)第三方提供模式
      在第三方提供模式下,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分离,业务控制完全集中,业务数据完全集中,业务提供商与网络提供商彻底分离。

      业务提供模式由基础网络设备、本地业务平台发展到智能网,基本呈现出由分散到集中、由综合到分离的发展趋势,电信网络衍生出业务层面。但业务仍旧由网络提供商提供,业务种类相对有限。
为了向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业务,电信业务提供模式逐渐向第三方方式演进,以充分利用第三方丰富的业务和内容资源。第三方提供模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通过Parlay等应用编程接口(API)开放第三方接口[3],网络运营商与内容提供商(ICP)合作提供彩铃、听网页、利用互联网发短信等业务。这种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运营商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用户资源、第三方丰富的业务和内容资源,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业务。

      业务提供模式由分散到集中、由综合到分离、由封闭到开放的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


      虽然业务的提供模式呈现出由分散到集中、由综合到分离、由封闭到开放的发展趋势,但由于在电信网可运营可管理的经营理念下,现有电信业务提供所涉及的角色比较单一,在从需求走向市场所涉及的各个环节中,网络提供商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业务的提供一般先由网络运营商将用户的业务需求提交给设备制造商,设备制造商按照网络运营商的要求开发业务,后续业务的部署和运营均由网络提供商完成。业务的提供过程如图2所示。

 

      业务的开发基本依赖于设备制造商,即使网络运营商开放第三方业务接口,但业务提供的框架和主体仍旧是网络运营商,提供方式相对封闭。可以说业务主要由网络运营商提供,用户可以在网络运营商界定的范围内,定制自己的业务特性,但不能作为业务提供的主体。而第三方也是在网络提供商设定的架构和范围内嵌套业务所需要的一些内容和信息,如铃音、网页等,参与业务提供的程度较小。这一点与互联网人人参与业务提供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2 业务提供模式的发展趋势
      从目前的标准化情况看,下一代网络将有SIP服务器、OSA应用服务器和智能网3种业务提供模式,为用户提供各类业务和应用。下一代网络业务提供模式如图3所示[4]。

 

      长远来看,下一代网络不再提供单一的通信服务,而是以综合信息服务环境呈现。随着宽带接入和互联网的普及,下一代网络将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为广大用户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下一代网络将是一个和谐的通信社会,继承电信网可盈利可管理的业务提供模式,并吸收互联网灵活开放的优点。下一代网络业务提供模式将呈现一些新的趋势。

2.1 价值链不断拉长、细分和开放
      下一代网络的价值链不断拉长、细分和开放,并由链状向“网”状发展,多种角色参与业务提供,业务提供更加开放、融合,形成合作共赢、繁荣有序、健康的下一代网络生态系统,将是一个和谐的通信社会,业务无处不在。

      下一代网络业务和网络相分离的特点将导致业务提供模式的变化,未来业务不可能由一家企业去开发、部署、提供,业务提供方式将更加开放,更加灵活,业务进入市场周期更短,适应市场能力更强。业务用户、网络运营商、业务/应用提供商、内容提供商、业务代理商、业务批发商、因特网业务提供商等各种角色都可以参与到业务提供和业务市场中来。业务用户可以定制自己的个性化业务;网络提供商为业务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各种各样的业务/应用提供商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用户提供各种差异化和有竞争力的业务/应用;内容提供商为网络和业务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专业的内容,进一步提升对用户的服务;业务代理商和业务批发商为业务销售提供畅通的渠道。正是由于多种角色的不断出现,传统的产业价值链纵向不断延伸,越来越多的主体涌现出来,横向不断深化,分工协作日趋重要,整个产业链逐渐向价值网络生态系统演变[5]。在这个网络中,角色之间彼此关联、互相作用,并且处于动态运动之中。随着市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角色会不断变换,改变合作模式,使各自处于最佳位置,互相支持、各取所得,维持整个价值网络的平衡,推动整个电信产业的蓬勃发展,并带动信息、消费、娱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6家基础电信运营商、13 000家增值电信运营商相互竞争的局面,将来业务提供商将会越来越多,遍布整个通信网络,通过开放接口提供各类应用和丰富的内容。用户将可以像到超市采购商品一样,从各个业务提供商自由选择他们所需要的业务,并统一结账和付费。此时的网络提供商将成为超市的场地,而业务提供商将提供各类丰富的产品。

      生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合作关系将会更加复杂和密切。当然整个系统的完整性、各环节的合作关系、贡献率等都有待完善。业务重心上移,网络运营商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将改变,内容和应用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政府对上游管制将会较松,而对下游管制将会相对严格。

2.2 多种业务提供模式并存
      下一代网络将坚持可运营、可管理的业务提供模式,吸收有益、先进的IP技术,多种提供模式并存。创建阳光绿色网络,网络更加安全、整洁、高效。

      电信网经历上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管理模式,非常适于提供公众服务。下一代网络不同于互联网,仍旧要坚持建电信网可运营可管理的经营模式,同时吸收有益、先进的IP技术,保证业务的认证、计费、安全性和服务质量(QoS)要求。

      网络运营商根据业务种类的不同,将实现多种业务提供方式,如全封闭、半开放、全开放的业务提供模式。对外完全封闭的业务提供模式仍将存在;对于某些业务,网络运营商将只提供通道,具体的业务和应用完全交给上游的业务、应用、内容提供商;对另外一些业务,网络运营商提供网络和连接,通过授权的合作伙伴来提供业务和应用,形成一个有控制的业务层次,半开放的业务网络环境。这3种业务提供模式将长期并存,但不同模式所提供的业务比例将发生变化,即全封闭模式长期存在,但比例较少,而半开放、全开放模式的比例将逐渐增加,并且业务种类日趋丰富。

      无论采用哪种业务提供模式,网络一定是可控的,安全整洁,没有垃圾信息,都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的有用信息。用户可以方便地获得海量信息,并且由于网络的宽带化而感觉不到时延。

2.3 终端媒体化、智能化、网络化趋势明显
      终端媒体化、智能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终端媒体化、智能化、网络化,参与业务提供,并将成为融合的起点,带动产业发展。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带摄像头手机的销售量超过数码相机的销售量,MP3手机的销售量超过MP3终端的销售量。通信终端将融合人们工作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功能,集成传统媒体的各种信息,如报纸、广播、电视等,渗透到工作生活的每个角落,形成一个产业链,带动产业发展。同一个终端将可以通过不同接入技术进入网络,并提供逐渐趋同的操作系统功能和用户操作界面,支持灵活扩展、统一开放的接口,可编程、可动态地加载应用,确保业务的快速移植、新业务的快速开发和快速加载。并且终端具备强大的多任务并发处理能力,可确保用户良好的业务感受。

      除了单个终端功能融合和增强之外,不同终端之间网络化的趋势也日渐明显,家庭网络技术将使通信、消费、娱乐等终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宽带家庭网络,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话音、数据、视频、娱乐、工作、学习、生活等丰富多彩的业务和应用。

2.4 用户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
      业务提供模式将由核心向边缘、由网络向用户扩展,用户需求社区化,用户将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参与业务提供过程。用户需求个性化、多元化,业务将体现“以人为本”。

      目前的Google、博客等互联网业务呈现出个性化、可自组织信息共享的特点,使得互联网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下一代网络的业务提供模式和服务理念。随着终端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业务提供接口的更加开放,用户将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业务提供,打破传统电信网封闭的业务提供模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每个用户都可以像在互联网上那样参与到业务提供中来,用户享受业务的同时也可以作为业务提供商,开发自己的业务,为其他用户服务。同时用户在通信网的消费习惯,将像指纹一样成为用户在通信网上的标识。网络可以根据用户的消费习惯,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为用户量身定做更加丰富、质量更高的个性化服务。

3 参考文献
[1] 龚双瑾, 刘多, 等. 移动与IP智能网[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2] ITU-T Draft Recommendation Y.NGN-FRA  NGN functional requipments and architecture of the NGN[S]. 2006.
[3] ETSI ES 201 915-1 V1.1.1  Open service access;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part 1: overview[S]. 2001
[4] ETSI ES 282 001 V1.1.1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ternet Converged Services and Protocols for Advanced Networking (TISPAN);NGN functional architecture release 1[S]. 2005.
[5] 龚双瑾, 刘多, 张雪丽, 等. 下一代网关键技术及发展[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收稿日期:2006-07-15

作者简介:

张雪丽,北京邮电大学毕业。现任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网络与交换研究室副主任,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网络与交换技术工作委员会业务与应用工作组副组长。长期从事软交换、下一代网络、业务与应用相关的标准的制订、测试和研究工作。

[摘要] 电信网业务的提供模式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呈现出由分散到集中、由综合到分离、由封闭到开放的发展趋势。适应这一趋势,下一代网络将有会话初始协议(SIP)服务器、开放业务接入(OSA)应用服务器和智能网3种业务提供模式,为用户提供各类业务和应用。随着宽带接入和互联网的普及,下一代网络将不再提供单一的通信服务,将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为用户提供各类信息服务,业务提供模式将更加开放化、多元化、个性化。

[关键词] 下一代网络;业务;提供模式;开放化;多元化;个性化

[Abstract] The telecoms service provision has been evolving gradually towards a centralized,independent, and open model. Fitting into these trends, the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NGN) service provision methods will include the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server, the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application server and the intelligent network, to offer multi-service support. With the high penetration of broadband Internet access, the NGNs will become the nation’s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capable to provide a variety of services rather than a single service while the service delivery modes will become more open, diversified and customized.

[Keywords] NGN; service; provision mode; open; multi-modal; custom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