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起来的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真的来了,随着无线网络的完善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它已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2011年以来最明显的变化是,人们纷纷拿起手机,织起了围脖(微博)。
500亿终端的连接,潜在机会是PC互联网的14倍,手机将取代PC成为个人信息中心,移动互联网广阔的发展空间毋庸置疑。移动互联网确实有很大想象空间,蕴含着颠覆的可能。然而目前常见的做法是,将互联网的内容搬到手机上:PC上有QQ,于是,做个手机QQ;PC上有微博,来个手机微博;PC上有搜索,再适配个手机搜索。这就让人感到,移动互联网不过是传统互联网的翻版与复制,感受不到变化,更遑论颠覆?
可以说,真正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还没有广泛开展起来,真正有效的商业模式也还没有建立起来。当下热门的微博等应用顶多只是发出了走向移动互联网的信号,而foursqure、街旁等LBS应用也只不过是小打小闹,因为缺乏平台支撑,而难成气候。
移动互联网的特性及基础
那么,真正的移动互联网是什么样的呢?它会为我们带来什么变化?所谓的颠覆性又如何体现?
作者认为,要激发移动互联网颠覆性的力量,就要把握其根本特性,找准与传统互联网的区隔。
很显然,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区别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性,以及移动终端的能力与使用特征(如拍照、近距无线通信、语音记录等)。正是这些特性,使移动互联网增添了随时随地的现实情景元素(通过移动终端获得),如画龙点睛般,“活”了起来。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开阔的思维空间。
首先,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对象、任何信息、任何方式”将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新观念,而“任何”的内涵还必将进一步扩大、丰富。人们使用信息的方式将更为灵活,直至达到一种随心所欲的状态。
价值观变化会导致人们的使用习惯发生一系列连锁变化,并最终影响、颠覆现有商业模式。以下列举3个方面的变化:
以上移动特性所带来的价值观、习惯、模式的变化,归根结底,是构建在“地理位置信息”这一元素上的。在以上各种“任何”的变化中,“任何地点”是点睛之笔,是基础。其实,“移动性”这一特征,也就是“地理位置”灵活可变的代名词,也就是说,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服务”,已变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服务”了。
这一基础的改变,拓展了信息服务的内涵,延伸了其价值。当“地理位置信息”完全无缝地嵌入到整个信息活动中去,可以带来全新的时空想象,大有可为。越来越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在“地理位置信息”上大做文章。
构建基础的深远意义
重视其移动互联网中的“地理位置信息”,不仅对于现实应用大有帮助,还将继续深入,对社会结构、价值观形成深远影响,并将进一步反馈到现实应用中来。
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目的在于让人们更好地连接、自我组织、互动;移动互联网则让这个目的更清晰、更明确、更即时、更深入。其意义在于,因为地理位置信息的加入,在一个移动的世界中,人与智能终端其实已经融为一体,也即人与信息融为一体、共同成为移动网络上的一个节点,且每个节点之间更容易形成精准快捷的信息交互,人们的信息需求可以更便捷地被满足。
更深入地讲,因为“地理位置”的加入,互联网上静态的知识变成了移动互联网中流动的智慧,网络能帮助人们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正如姜奇平在《定位会成为下一代改变价值观的技术吗?》中所述,“通过定位技术的驱动,加之对人的意义的数据挖掘,人有望在每时每刻体验到快乐”、“帮助世界上每一位独一无二的人,找出他当下存在的目的和意义,使这种意义从遮蔽状况,进入无蔽状态。 ”
平台化运营
因此,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互联网“连接”与“信息服务”的宗旨上,应更多地考虑“地理位置”的元素,并充分运用移动终端的各种特性挖掘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基于此开发出来的应用,建立起来的平台,以及商业模式,才更符合移动互联网本身的特性。
具有这样特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已在逐渐兴起。自2009年以来,foursqure、街旁、区区小事、开开、推推、微领地、color、yobongo等类似应用层出不穷。但问题是,这些应用都局限于一个方面,仅限于运营商与应用提供商、数据商直接结合提供少数几样很专的服务,例如“check in(签到)”,远远不能满足差异化、多样化的需求。类似儿童追踪服务、车队管理服务、物流信息服务这样的应用将具有更现实的市场需求。“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服务”几乎可以渗透到各行各业,催生出种类繁多的细分服务,进一步满足其信息化需求,成为行业的标配。
移动互联网要真正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还缺乏一个“基于地理位置信息服务”的运营平台(当平台做大后,可以成为操作系统),这个平台应包括定位模块、认证模块、媒体模块、交易模块、广告模块、互动模块、支付模块、数据挖掘模块、感应模块等,以满足各种第三方移动互联信息服务接入的需求,满足人们各种差异化、长尾的移动互联需求。运营好此平台,就相当于在移动互联时代构筑根基,把握住了要害,后面各种移动信息应用、增值服务都会水到渠成。电信运营商掌握着大量的用户资源,拥有网络资源,作为这一运营平台的提供者,具有先天的优势。
结束语
与地理位置信息服务一样,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走向,还有手机支付,它也必将嵌入到人们的各种信息活动中,成为不可或缺的服务。不过,手机支付可以融入到地理位置信息服务平台中,比如成为其中的支付模块、NFC感应模块等,这种与地理位置相融、在位置信息上构建的支付,更具有吸引力。
当然,无论是地理位置信息服务,还是手机支付,都是业务基础平台。其实现要依靠IT能力的构建,这又与云计算息息相关。但无论是业务平台还是技术平台,对电信运营商而言,目标是相同的:做基础、做服务,从管道收费改为服务收费,以更积极、主导的身份推动产业链生态的发展。
做好基础,提供服务,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充满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