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是变化的时代,各种新生事物不断冒出。当很多人还没有搞懂PC互联网的时候,移动互联网来了,当很多人还没弄懂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大数据来了。
历经20年,运营商从垄断走向开放,从开放到生态链上下游的相互渗透,转型变化的节奏不断在加速,未来3年,运营商预计会有更大的演变。
变化既带来艰巨的挑战,也意味着巨大的机会,把握住变化,才能看到更好的未来。
运营商业务结构转型加速
坏的方面,固定电话业务无论用户数还是业务量,继续快速萎缩。受互联网应用的替代作用影响,移动话音业务量增速持续放缓,短信和彩信传统业务收入受到OTT业务冲击,大幅缩水,2014年1—9月,中国移动短信业务量同比下降17.9%。
好的方面,运营商战略转型取得新成果。以中国电信为例,基于流量经营、互联网应用和ICT为主体的新兴业务收入占比接近30%,固网语音收入占比从10年前的80.9%降至目前的11.6%,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
坏的方面,尽管中国移动高调宣布完成2014年4G增长发展任务,但通信费就和水电、煤气费一样,在每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中占比基本稳定。用户由3G升为4G后,平均流量上升3~5倍,但流量的上升更多的是由于资费的下降,“流量贱卖”带来的量收不匹配导致业务收入增长不尽如人意。
好的方面,运营商的市场不仅仅是传统基于卡号终端的通信领域。可穿戴设备的大发展,以及移动医疗、车联网、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的发展将推动物联网大规模爆发增长。在以上领域运营商大有可为。
业务支撑系统变革
运营商业务支撑系统(BOSS)的技术架构和建设模式基本以10年为周期进行大的变革。运营商的业务运营支撑系统自97系统开始,可分为3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分散无序的建设,第二个阶段,推出整体规划,分域分省有序建设。当今,进入到业务支撑系统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互联网企业在技术层面探索并获得成功,再加上运营商内部的成本管理、规模扩充带来的性能压力、管理转型等因素影响,云化、去IOE、分布式数据库、内存计算、开源软件、流计算等趋势不断影响着业务支撑系统的变革。
伴随着运营商深化改革、管理转型、业务管控的集约化,新一代IT技术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验证,原有纵向的系统将被打破,运营商开始尝试横向整合的“平台+应用”的模式,以更好地适应业务的灵活变化,以及集中化带来的海量用户规模和交易。
厂商和运营商的合作模式不断深化
早年的运营商,很多都有自有的IT队伍,再加上当地小型开发商,支撑着不多的IT需求。
业务支撑系统厂商有一段野蛮生长的年代。全国数百家的大小各类开发商,做着地市级甚至县级的大小支撑系统。
野蛮生长必然会走向规范。系统多、厂商多、良莠不齐肯定是运营商不愿意看到的,随着BOSS系统规范的出台,开启认证入围年代,厂商数量大幅收敛。
厂商仅提供软件是不够的,就厂商和运营商双方而言,更期望进入战略合作时代,厂商提供完整套件的同时,与运营商在业务发展规划、业务流程分析、业务运营、业务问题诊断优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深度合作。
传统支撑系统弊端
运营商的外部环境在快速变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热点频出,运营商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也在试水电子商务、流量经营、能力开放。运营商传统支撑系统已无法满足运营商转型的企图。
问题一:大多数系统是纯从业务需求到系统功能的视角出发设计和建设,忽略了IT系统的整体性和平台的作用。例如:移动应用建设呈失序趋势,各类应用(移动营销、移动装维、移动看数等)涌现,在某些省份,客户经理或装维人员手机上装的各类工作应用有近10个,应用缺乏整合,功能来回切换,数据不能贯通。
问题二:传统支撑系统建设更看重系统和功能的建设,而不是能力的梳理,缺乏能力资产化的积累。能力资产化的典范是亚马逊公司,“超级API”公司亚马逊将云计算、零售能力、物流能力等服务拆分成各种基本模块,亚马逊内部以及第三方公司都可以像搭建乐高玩具一样,随时拼合各类能力并随意扩展。亚马逊对外输出的是维持其庞大线上零售帝国的各种能力,如云计算、大数据、物流、商品管理、营销广告等,并由此搭建自己的生态系统。
问题三:IT运维工具体系的缺乏导致的效率制约将会越来越明显。当前IT运维更多依赖人力(省级维护人员100+),只有较少而简单的维护工具(数据同步、发布等),效率较低。
中兴软创力助运营商转型
在这个变化的时代,因循守旧肯定是行不通了,那么问题来了,是主动变还是被动变?为了迎接变化,中兴软创在架构转型、业务模式创新、新兴大数据领域、运维变革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将助力运营商迎接全方位变化的时代。
新一代技术架构,推进集约化和集中化
一个系统的架构一般包括数据、业务逻辑和界面展现几个部分。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充,单一的数据库面临性能天花板,另一方面也因为成本压缩诉求,需要从小型机数据库变为基于PC的分布式开源数据库。而分布式数据库在带来性能平滑扩充的同时,增加了数据管理访问的难度,从而需要封装的平台,统一支撑数据路由、数据聚合、数据分发等处理功能。
同样的,在应用层,需要有一些共用应用服务,如流程引擎、消息处理、规则引擎、缓存、搜索、日志、认证管理等,按照技术和业务分离的原则,通过统一的平台解决共享的技术问题,提供统一的语言环境、运营环境、存储和各类基础服务(需要大量手工和重复劳动的被抽象成组件和服务),同时还提供各种监控、告警和运维控制功能。
这样,业务应用开发者只需安心琢磨业务应用,然后将基于统一规范开发的业务应用,以插件的方式,动态加载到平台上。
这种“平台+应用”的架构模式,非常适用于运营商集中化的建设模式,既解决高并发的性能压力,同时满足各功能域的整合和灵活扩充。当然,除了支撑集中化,在各省份的系统转型改造中,“平台+应用”的模式亦大有用武之地。
拥抱电子商务
经过淘宝、京东等电商企业的大力推动,在中国,人们的消费模式、消费习惯已有相当程度的改变,大量宅男宅女成为网购剁手党。
一方面,运营商需要思考,如何更有效地与诸多成熟的电商渠道,以及各类创新的电商形态,进行有效对接、统一管控;既要避免不同渠道的营销冲突,也要减少在诸多营销渠道的管理协同支撑工作,包括产品发布、营销活动管理、接口对接、库存管理等。
另一方面,运营商在考虑如何发挥自有的优势,通过自身的平台和广大的客户量,聚合生态链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在销售自有产品的同时,建立异业联盟,扩大销售范围,促进业务发展。
中兴软创基于“平台+应用”的架构,构建了整套电子商务支撑平台,既支持中心化模式的运营商电商化转型,也支持去中心化的运营商O2O新型运营。
广东联通基于这套平台,为其实现全渠道互联网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自2014年9月起,2个月间,在其沃云购平台上,协同销售超50万户,云伙伴超12万户,新型网点超1.5万个,异业联盟超12万户,自动化生产能力超30万单/月。
下注M2M,贴合工业4.0
M2M的市场空间巨大,M2M应用也势必改变人们的生活,车联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化工业控制等开始风生水起。由于物联网对移动通信的大量需求,给运营商开辟了新的蓝海。
但运营商如果只是停留在提供通信部分,那么对于物联网巨大的蛋糕,只能品尝到很小的一部分。如果不甘心当哑管道,运营商势必在应用和基于管道的聚合方面创新探索。
目前M2M的应用基本上是点对点模式,例如车联网的安全应用、导航应用是汽车厂商与汽车的连接;可穿戴设备是设备厂商与穿戴设备的连接;智能家居是家电厂商与智能家居的连接;运营商在不同的连接中都可定位为通信桥梁。
不同的M2M应用,就如同IT领域的烟囱式系统,在不同的应用间,缺乏聚合。工业4.0提到的核心内涵之一就是:打通横跨产业链的价值集成。运营商的连接管道不能再是纵向的端到端管道,而应发展为合纵连横的管道网。
要支撑运营商变身管道网,“平台+应用”的思路同样适用。中兴软创可帮助运营商 构建统一的M2M支撑平台,平台统一封装IVR/SMS/Voice/Video/LBS/GPS/GIS等能力,简化业务开发商和用户的应用开发和部署流程,同时,在统一的PaaS架构上,封装、聚合、开放各业务方的服务能力,打通不同业务应用间的连接;基于统一的平台和流经的各类数据,按需提供关联度更广的大数据分析,进一步指导推进M2M应用。
玩转大数据
做大数据项目,首先在于对各类数据的理解和掌握,玩转数据之前必须先了解数据。我们对BSS/OSS数据、通信网络数据、互联网数据、增值业务系统的数据是否有深入的认识?如何打通不同网络的数据关联,如何打通前后端的数据关联?哪些数据是真实有效的,存在哪些数据盲点,如何弥补数据缺陷?如果没有对数据完整深入的认识,大数据项目就会成为花架子,中看不中用。
数据不能有效使用,只能成为信息垃圾。要让数据充分发挥价值,就必须对运营商的营销、客服、运维等前后端业务非常熟悉,知晓业务开展驱动以及存在的短板,需要能够面对不同的业务场景,关联整合各类数据,构思设计数据分析模型,提供针对性应用。
传统时代是“有问题找数据”,大数据时代是“用数据找机会”。如何从“看数据”到“用数据”再到“养数据”,让数据成为构建企业生产力的重要部分?必须要有一支数据运营队伍。数据运营队伍不是简单地提供报表或分析模块,而需要站在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将数据的力量和思考的力量融合在一起,推动更主动的管理和更多的创新。
中兴软创长期服务运营商业务支撑领域,对营销、产品、渠道、清单、客服、运维流程、资源等非常熟悉,又整合了信令监测产品线,并和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成为业内少有的全线数据采集管理和打通的企业。
通过长期培养积累的业务人才,中兴软创积极开展面向网优、营销、客户体验、客服等各方面的合作运营服务,2014年完成近30个合作运营服务案例。
主动运维、智能运维
中兴软创学习互联网企业的运维模式和运维产品,将其复制到运营商IT系统的运维管理中,将被动、人工运维转化为主动、智能化运维。
在智能化运维工具的支撑下,每天IT运维管理负责人一上班,即可收到IT系统运行的健康度报告,了解IT系统从数据、主机、应用、客户体验各个层面的运行健康状况。在健康度报告的基础上,系统逐渐形成“一键修复”的自动化处理机制,快速定位问题、解决问题。
在上述健康度检查工具基础上,还提供分布式数据库运维工具、版本灰度发布工具、自动化测试平台等。基于各类配套运维工具,结合对IT运维人员的能力、任务、知识库的管理,建立一整套主动运维、智能运维体系。
面对变化,中兴软创在新一代架构、业务模式支撑、服务体系和工具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助力运营商从容应对环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