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PTN高速公路,助力集团客户业务承载

发布时间:2012-11-23 作者:张润梅,潘恺

      集团客户ARPU值高、离网率低,是运营商重点关注的优质市场。中国移动2012年集团客户业务增长将是2002—2011这10年间的总和。作为信息化产品应用的主力市场,集团客户业务日益IP化和宽带化,接口从传统的TDM(E1)逐渐向以太网接口(FE/GE)发展,但仍在SDH干线上承载。

    现网SDH干线在功能、带宽及容量上均难以满足集团客户业务IP化发展需求,面临分组化带宽扩展能力差的尴尬局面,集团客户业务承载继续使用SDH只会成为业务发展的瓶颈,亟需新建一张“高带宽、低成本、强性能”的PTN高速承载网络。面对集团客户业务1000M的接入要求,现有城域PTN网络的带宽扩展能力严重不足:设备整体容量偏小、槽位与端口扩展裕量不足、端口速率无法提升。新建T级别多槽位的高速城域PTN平面与PTN干线是支撑集团客户业务高速发展的基础。在干线层面有必要引入40GE接口,与100G OTN/WDM干线配套使用。

    以中国移动为例,截止2012年7月,PTN在网设备36余万套,占SDH设备规模的56%,PTN已在城域中规模接入集团客户业务,经济发达省市的接入比例相对更高,如在广东移动、江苏移动等超过50%的集团客户业务已通过PTN采用FE/GE接入。集团客户业务IP化趋势日益明显,SDH干线无法高效完成以太网类业务承载,带宽不可共享,难以满足集团客户业务日益IP化的承载需求。

    PTN之所以还没有担当集团客户业务的承载主力,主要受困于两个问题:

    ●   对PTN干线承载TDM业务传送时延的担忧;

    ●   对PTN承载155M TDM集团客户专线能力的担忧。

    可建设PTN省干网络解决集团客户业务省内跨地市调度需求,通过PTN省干与PTN国干对接,完成集团客户业务的跨省(区)调度。PTN干线承载集团客户业务调度模型如图1所示。




    ●   时延分析:对业务无影响

    假设业务经过省干15个节点,总光纤长度为1000km,SDH的业务上下点采用时分交叉(引入约0.1ms时延),中间节点为空分交叉(引入约0.03ms时延),PTN每个节点的转发时延约0.03ms ,总时延比较如表1所示。

    PTN干线时延达到SDH一样的等级,相差不到1毫秒,对业务无影响。

    ●   安全性和业务保障分析

    从业务隔离方式来看,SDH采用VLAN隔离和VC物理隔离,PTN采用VLAN隔离并采用端到端隧道,隧道之间完全隔离、任何报文无法跨隧道,客户数据安全可靠;带宽保证方面,SDH采用刚性带宽,无弹性,而PTN采用刚性+弹性(每个用户配置CIR和PIR,在保证业务拥有SDH一样的刚性带宽情况下,还能提供更多弹性的额外带宽);从统计复用的角度看,SDH无统计复用,数据传送带宽利用率低,PTN则是天然统计复用,弹性管道,数据传送性能好;运维管理上,SDH带宽调整复杂,需要重新进行VC的绑定,业务会中断,PTN带宽调整方便,不影响调整业务正常传输;业务保障方面,PTN与SDH一样面向连接,可以提供50ms电信级保护。

    综上,PTN和MSTP同样安全可靠,PTN承载IP化的集团客户业务更具优势,更符合未来集团客户业务IP化的发展方向。

    ●   CEP为大颗粒SDH业务提供分组承载接口

    PTN通过CEP仿真提供VC-1/4级别的调度交叉,实现与净荷无关,且传送效率和质量高,非常接近SDH。

    集团客户业务承载最关键的技术指标——时延、业务仿真、安全性和业务保障,PTN干线均能满足,完全可以代替SDH干线,实现可靠、高效的集团客户业务承载。随着数据业务占比的增加,PTN的数据业务高效承载优势将愈发明显。业务IP化程度越高,PTN建设成本相对SDH/MSTP优势越明显。中国移动已明确要求2012年底前完成PTN省干的建设,和PTN国干同步,实现集团客户业务从城域接入、汇聚、核心到干线层省干、国干的端到端PTN承载。PTN和SDH干线将短期共存,原有E1/155M类TDM集团客户业务仍在SDH干线承载,FE/GE类以太网化的集团客户业务以及新增的TDM类集团客户在PTN干线上承载调度。PTN干线通过CEP接口承载TDM类集团客户业务,逐步取代SDH干线,SDH不再扩容。

    基于对运营商网络和集团客户业务承载需求的深刻理解,中兴通讯推出了业界第一款“300mm深、T级别”的干线PTN旗舰ZXCTN 6500系列,支持超大容量T级别接入交换,支持40GE PTN高速接口,可为大颗粒业务提供分组承载接口CEP。整体方案成熟领先,可充分发挥PTN“高质量、强保障、低时延、弹性管道端到端”的核心优势,助力集团客户业务的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