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忻煤矿创建无线智慧矿山

发布时间:2012-10-18 作者:乔月(中兴通讯)

 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日益重视,以及各煤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求日益强烈,煤矿企业迫切需要安全、便捷、可靠、实用的企业信息网络。煤矿企业信息系统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内容是将先进的无线技术应用于井下和井上的无线调度和行政通信,并与固定电话方式的调度、行政通信系统融合,实现通信的移动化、一体化、业务的多样化。

    同忻煤矿是国家发改委2006年核准的全国10个千万吨级矿井之一,也是山西省和同煤集团“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工程之一。同忻煤矿是同煤集团第二个千万吨级煤矿,建设规模、设备选型、生产能力都走在现代化矿井的前列,对同煤集团建设亿吨大型煤炭集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忻煤矿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南约20km,井田内有忻州窑、煤峪口、永定庄、同家梁、大斗沟等五个生产矿井。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同忻煤矿对现代化信息系统提出以下需求:

    ● 日常通信。要求可以井上井下互联互通,网络信号稳定,通话语音清晰。

    ● 生产调度。要求可满足调度指挥的需求,可方便地指挥多部门、多工种协同工作,可以多人、多组、互不干扰地同时通信,可方便地录音存储,用以追溯责任。

    ● 灾难应急指挥。要求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一呼百应,紧急通知所有人员,接通时间要求越短越好,哪怕是1秒的延迟都有可能酿成惨祸。

    ● 数据业务。要求提供高速分组无线数据业务,满足未来多种数据业务运行所需的高带宽需求。

    ● 物联网接入。能提供井下3G无线采集终端、无线传感器、无线摄像头等无线接口,为井下物联网建设提供终端接入。

    中兴通讯将先进成熟的3G技术TD-SCDMA通信系统引入煤炭行业,实现了3G系统对井下的覆盖。 同忻煤矿在进行无线通信系统招标过程中,对包括中兴通讯矿用TD-SCDMA系统在内的5个厂商方案进行了井下测试,详细对比了覆盖距离、通话质量、单基站容量、掉话率等指标,中兴通讯矿用TD-SCDMA系统遥遥领先。这次测试也充分证明了3G无线技术相对WiFi无线语音技术无可辩驳的技术优势。

    整个同忻煤矿项目井下共布放45个基站,通过RRU光纤拉远技术解决了基站超长距离布放的难题,最远布放基站离井口BBU长达18km,完成了包括工作面在内的全无线覆盖。通过RRU串接技术,用一对光纤解决了长巷道的覆盖问题,在节省光纤的同时,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通过中兴通讯矿用TD-SCDMA无线通信系统实现井上、井下移动终端之间,移动终端与外线之间的相互通信。设计范围内实现无缝覆盖,系统覆盖范围内各种信号传输正常,语音清晰,无掉话、断续现象,系统交换无阻塞。系统设备具有煤矿安全资质(MA标志),可在煤矿井下各种环境可靠运行。

    煤矿无线TD-SCDMA通信系统的应用有力推动了煤矿企业的经济发展。中兴通讯矿用3G无线系统除了提供基本业务,实现井上、井下高质量通话外,在同忻煤矿项目中还利用3G系统的视频传输功能实际开通了现场设备故障、隐患排查整改,事故应急处理等的实时报告和在线指导,进一步提高了井下通信应急能力水平,充分显示了3G技术在多媒体业务方面的优势。

    中兴通讯立足30年通信技术积累,将业界先进的3G无线技术带入矿井生产一线,提升了矿井通信网络建设水平,有力支撑了绿色、安全、高效矿井的建设。已经正式投入使用的井下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实现了井下生产现场的动态信息传输,该技术在全国煤炭系统处于领先地位。同忻煤矿公司作为同煤集团建成的第二个千万吨矿井,严格按照“两化融合”的建设理念,通过引进先进的TD-SCDMA无线技术和设备,使矿井数字化建设在日常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并成为山西省第一个在井下使用3G智能手机的矿井。同忻煤矿信息化中心主任郭鹏程说:“有了3G手机以后,以前不能及时处理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视频传回调度室,再由地面专家进行及时指导解决,这不仅提高了矿井管理效率,更提升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进一步夯实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基础。”